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中学阶段是人的思维开始趋于成熟的阶段,现代的中学生已不满足于对事物袁层的认识。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愈发显得重要。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而在申学语文教学中,更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考能力及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3.
4.
宋代哲学家张载说:“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爱思考,善质疑是联想和想象思维的主要表现,而语文教学中所依凭的文本很多是作者联想和想象思维的结晶,具有表意的多元化和模糊性,表达上的概括化与内隐性等特点。因此,语文训练活动本身就是一项极具创造力的思维体操,能适时相机利用教材中的有利因素进行大胆设疑,深入探疑,是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教学实践中,具体应如何应用呢?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堂需要想象。所谓想象,就是由人类储存在记忆中的表象出发,把这些表象以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新的形象或结构的一种思维活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想象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造想象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当想象展开的时候,就会如陆机《文赋》中所  相似文献   

6.
语文大纲明确指出“语文学习必须与生活密切联系,语文是交际工具,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反映生活并且服务生活,联系生活学习语文,既‘导流’又‘开源’.”但现实教学中确有把课堂和生活相隔离,把学生固封在课本里的现象.学生是来自于现实生活的活生生的人,这样做无疑是把含苞待放的花朵剪下来放在瓶里,明着看好像是关心爱护,实际上是限制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必须改变这种现象,让文章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课堂与社会生活相接壤,使语文充满“时代的活水”  相似文献   

7.
8.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想象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教学课文的过程中,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发散性和灵活性的创造思维触角,探索课文的空白,搜寻新的构思。引发新的思想和内容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蕴涵着丰富的创造想象空间。如何发挥其功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呢?  相似文献   

10.
11.
面对高考,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越来越成为决定性因素,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已成为重中之重。想象则是创新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学中,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12.
13.
语言是构成课文的血肉,是思维的材料和载体。所以结合品味语言进行教学就成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想像力的主要途径,也成为启发学生想象,提高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创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想象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一。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而想象能力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正是有了想象,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说,想象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6.
苏建福 《陕西教育》2003,(10):27-27
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想像力是智慧的结晶,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想像力的培养。语文教学要在新课程的设计、教学中,把学生想像力的培养渗透在教学活动之中,从而发展学生的想像力。  相似文献   

17.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开发智力、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例,分析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探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多种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20.
课堂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对学生思维训练是阅读教学的核心所在,而作为拓展学生思维广度和深度的想象思维,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下面就自己有关方面的教学探索作如下例谈。一、循意延续式即要求学生凭错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依据课文内容和中心,从结尾句、段切入,展开合理的想象。如教学《狐狸和乌鸦》一文,抓住结尾句“狐狸叼起肉,钻到洞里去了”激发学生想象:“狐狸把肉叼进洞后,事情又会怎样发展?”这一问,学生想象的闸门打开了:有的说:“小狐狸看到肉高兴地叫起来:‘妈妈真好!妈妈真好!’”有的说:“乌鸦看到自己窝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