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教师,作为学校,都要对学生进行“塑造”,但学生毕竟与泥团木块不同,他们无法随学校与教师的心愿成为理想的“泥塑木雕”。所以,必须创造适合学生的“塑造”方式,否则,既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也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既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也不利于发挥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的语课程标准提出语基础教育要“变统一和求同为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语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新课程改革从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认识出发,强调语教育的功能是多元的,鼓励并支持教师开发利用语教育的多元性,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去尽可能地开发利用这些资源,  相似文献   

3.
二十年的差异教育课题研究既成就了我的教育人生,也使我清楚地认识到:差异教育虽然继承的是我国“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却已经克服了“以教为中心”的不足,并且从追求差异教育的教学价值——实现高水平、高质量教育,走向追求差异教育的人本价值——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差异教育强调“教”为“学”服务,立足班集体,强调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促进学生主动地最大限度地发展。然而,我对差  相似文献   

4.
“优势教育与和谐发展”是我校的实验课题,它强调学生都具有巨大的潜能与发展差异,教育者必须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潜在优势,针对学生的差异实施分层次教育,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实现基础教育与个性教育辩证统一,从而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体现优势教育思想,笔者  相似文献   

5.
试论个性教育中教师的三个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是“个性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及教学风格将直接影响个性教育能否实现,因此,在社会迫切要求教育变革的今天,教师要从旧框架中解放出来真正成为学生个体健康发展的引路人就必须做到:树立现代学生观;构建平等、和谐、合格的师生关系;实现从“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作为教师,作为学校,都要对学生进行“塑造”,但学生毕竟与泥团木块不同,他们无法随学校与教师的心愿成为理想的“泥塑木雕”。所以,必须创造适合学生的“塑造”方式,否则,既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也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既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也不利于发挥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作用。“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并不是对学生作无原则的迁就和迎合,它是由教育自身的规律和时代发展到今天的需要所决定的。就教育自身的规律来说,如果我们的教育不能适合学生的需要,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不能让学生的自我价值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育教学必须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承认和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关爱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健康发展.本文主要从中职学生的现状入手,关注个性差异,怀有“花苞心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  相似文献   

8.
近代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学校教育群体化进程。但群体教学存在的局限性,又与现代教育中“发展学生健康个性”、“以人为本”的理念不相吻合。现代社会,同一群体中学生间的个别差异问题日益引起教育界的重视。由此,探讨既能培养学生的整体基本素质,又能够实现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模式已成为时代要求。个别化教学作为满足学生教育需要的教学改革实践,它不只是教学行为、教学方式的变革,而且是教学理念、教学价值观的跃升与更新。  相似文献   

9.
1.问题的提出 目前,一般高中常采用两种分班形式,一种是“平行班”,一种是“快慢班”。“平行班”是由每班人数基本相同而层次不同的学生组成,教师在教学中面对基础知识不同、学习能力和水平差异较大的学生,较难做到既让成绩好的学生“吃饱”,又让成绩差的学生不掉队。学生存在智能差异和个性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但这种差异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认真了解和分析每个学生的认知结构和个性差异,积极地探索课堂教学模式,找准课堂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培养学生积极、自信的学习情感,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0.
教育“人本论”认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人做个真正的人,离开培育人这一点,教育就不存在。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尊重、理解、信任和关心每一个学生,发展他们的个性。而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一直将培养理念化和理想化的人才作为核心,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规矩”与“方圆”的包围之中,缺乏利于个性发展的多元的教育环境,漠视了个体的独特性。因此,培养学生的个性已成为战略性任务。  相似文献   

11.
教育机会均等这一理念的实质是向不同的个体提供能够发展其个性、才能的均等机会。这里的“均等”不等于“相等”,也不同于“相同”或“同一”,新教育视野下提倡的均等不应该指毫无差异、“一刀切”式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而应该是为每个学生创设能够发挥其潜能最大值的最佳教育环境。教育机会均等的理念是针对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现象提出来的,它是建立在承认差异、张扬个性、沟通情感、  相似文献   

12.
“学生足学习的主体”,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然而,在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差异、学力差异足客观存在的,在自主学习中如何去关注后进生的学习,是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是一种现代化教育理念,是一种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育学生“会学”的教育:学生个性发展是以学生原有的素质结构为基础,并对原有的素质结构不断进行转换,改造,升华的过程,素质教育是一种发展人性的教育;发展个性是实现素质教育最直接有效的途径,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必然要求全面发展学生个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克除应试教育的弊端,从解放学生个性,发展学生个性抓起,使学生在一种发展优良环境中自由和谐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同时应该坚持在基础性,全面性,全体性之上讲究学生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过:“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脆弱的、不负责任的教育。”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入,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差异,表扬和激励学生,已成为教育者的共识。从教学的实际经验中我们已感受到了“赏识”的巨大作用,然而我们在提倡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创新教育,追求新的教学模式,而原有的高中课程的单一性不能为高中生自主选择课程创造条件,资质、潜能不同的学生难以学习不同的课程,难以促进不同的个体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更好地发展。而“题海战术”的机械训练和堆成山似的作业,很大程度地抑制着高中生的自创的个性发展——“我们只会考试,而不可能实践上的尝试,只会应试,而不会应用,只会做题,不会做事”。“教育必须生产劳动(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几十年来的教育,可见于此,所以,要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就要培养他们具有“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学生在高中阶段更想体验成功,各自差异存在,需要时间,需时空间——客观自主的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16.
如何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思想教育●沈祥云沈益亮对小学生的教育,必须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学生的气质、能力、性格差异,去观察、分析、综合,待“洞悉全貌”后采取不同的措施、途径和方法进行思想教育。一、对“个性倔强的学生”要注意培养沉着、稳重、...  相似文献   

17.
“个性差异”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个性差异”与素质教育钟启泉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一、“个性差异”及其对素质教育的意义素质教育,说到底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个性”(individuality)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概念。作为教育学概念的“个性”,笔者已有所述及①。本文试从...  相似文献   

18.
乌申斯基指出:“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的个性为基础,因为教育的力量仅仅来源于人的个性这个活的源泉。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它要求我们关注个性,重视个性。当代认知学告诉我们,个性差异分为可变差异和不变差异。可变差异表现为学生储备知识、学习策略、态度和技能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是习得的,也是可以改变的。而不变差异是相对于可变差异而言的,较为稳定的个性特征方面的差异,它包括认知方式、智力类型、气质、焦虑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正是这些差异,使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差别,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成绩之间产生差别,即使每一学科之内也有不平衡。就语文学科而言,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同样存在着不平衡。  相似文献   

19.
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形成发展良好的个性”,“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我们要贯彻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教育培养目标,教师必须转变教育理念,树立先进的教育观,从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中吸取营养。柳宗元的教育方法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个以谈“个性”谈“特色”为时髦的年代--我这里说的是教育。当然,任何强调都是有特定针对性的。人们之所以现在热衷于谈“个性”谈“特色”,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不讲个性与特色,只强调“大一统”,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如工厂流水线上的产品一般“标准化”。有感于此,人们开始注重并强调个性教育与特色办学,从宏观上看,是没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