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芦荟     
今天我们在写作课上学习了如何描写植物.上完课,老师从讲台下拿出了一个花盆.我们原以为她会给我们观察一盆千姿百态、妩媚娇丽的花儿,不料,却是一盆长得极其茂盛但又显得十分凌乱的芦荟.大家一见,不约而同地叫起来:"哇--"  相似文献   

2.
意外的收获     
原本长得茂盛的芦荟,几天就枯萎了。妈妈要拿去扔掉,我不肯,说:"再试试,看能不能救,真的不行再扔。"从那时起,我的心思就都放在那盆芦荟上了。天天给它浇水,早上把它放在阳台上,晚上又搬进屋里。有一次,我们在吃饭,突然下起大雨,我一看,心想:坏了,芦荟还在外面呢。我二话不说,马上冲了出去。我赶到楼下,一把将花盆揽在手里,就急冲冲地跑回家。到家后,妈妈一直叫我把湿衣服换掉,我没顾得上,先拿着汤勺给芦荟排水。因为没及时换衣服,我病倒了。  相似文献   

3.
赵明琴今年69岁.几年前,一个亲戚从东北给他带来几棵芦荟苗和一些有关资料,他把芦荟栽在盆内观赏,并随意翻阅了这些资料.没想到,芦荟适应性强,生长快,几个月后,就由3盆变成了6盆.赵明琴也逐渐对芦荟产生了极大兴趣.  相似文献   

4.
我家养了许多盆植物,有怒放的茶花、朴素的吊兰,还有碧绿的芦荟。但我最喜欢的,是一盆不知名的小盆景。学习之余,我总会长时间乐滋滋地盯着它看。  相似文献   

5.
芦荟     
朋友送我一盆芦荟,水灵、葱绿.我开玩笑,像我这样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恐怕养不活它.朋友说,没事儿,芦荟这东西看着娇嫩,实际上并不娇气,想起它的时候浇点水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6.
我家阳台上养了一株芦荟。芦荟长得郁郁葱葱的,快有一米高了,又宽又厚的叶子,像倒插着的宝剑。开学后,我忙着学习,好长时间没去看它。一天,我看见芦荟的叶片往外面斜着长。我想可能是风吹的,但这几天都是风和日丽呀。可能是妈妈晒衣服时,不小心碰歪的。我赶紧去问妈妈。妈妈说,我很忙,哪有时间去碰它呀!后来,我想出了一个妙计:把花盆移动一下,让长斜了的叶片往墙上靠,希望通过坚硬的墙壁校正它们的生长方向。过了几个星期,我发现芦荟又齐刷刷地往窗口斜着长。我以为是爸爸搬动了芦荟,但这几个星期爸爸出差去了。晚上,我告诉妈妈芦荟长斜了的…  相似文献   

7.
芦荟     
我家阳台种着几盆芦荟,空闲时,我喜欢欣赏它。芦荟的叶子像八爪鱼的爪,整棵又像一朵雪莲花。芦荟的根又直又粗,底部还有一节节的圆圈呢!芦荟刚长出来的小叶子是浅绿色的,过了几天,就呈草绿色了。等叶子长宽长长后,翠绿翠绿的,远远望去,像碧绿的玉,看一眼都让人心醉。夏天芦荟的  相似文献   

8.
一总结规律,写好生字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花瓣飘香》.看老师板书课题:"瓣"是左中右结构的字,左右两边都是辛苦的"辛",注意左边的"辛"最后一笔的竖要变成竖撇.(生书空)一齐读课题! 生:(齐)花瓣飘香. 师: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学习了一些生字新词.看屏幕,这里有两个句子,请回顾一下课文内容,试着把括号里所缺的词语默写出来. (出示) ——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地望着我.  相似文献   

9.
我们正上着课,一声"报告"清脆地从教室门外传来.不用说,那准是晓云迟到了.果然,晓云小心地推开门,先将头悄悄地探进来,四下张望,继而又将身子挪进教室.看我点了头,她快速地溜到自己的位置上,挺直身子坐好.这样的情景剧,最近时常上演,有时一周多达3次.晓云的迟到,早已成为我这个半途接手的班主任的心病.  相似文献   

10.
神奇的芦荟     
在我家阳台上,放着一盆芦荟。它是妈妈从姨妈家搬来的。它来我家有一年多了。芦荟的叶子长而宽大,叶片也很厚,它们向四面散开,形成了独特的“绿色花朵”,好看极了!叶子的两边还带有许多小刺。叶尖上的刺最长,约1厘米。我想:这应该是芦荟用来防身的武器吧!芦荟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11.
楠扬 《家长》2014,(Z1):9-10
正在妈妈的眼里,我是个永远都长不大的小毛孩,从小到大,我喜欢什么她都会反对,仿佛我喜欢的一切都是幼稚可笑的,比如说我喜欢看动漫这件事,她自始至终嗤之以鼻,让我一想起来就感到郁闷。从上小学开始,每当我和几个要好的同学趁周二下午没课,在我家一边看动画片一边兴奋地讨论的时候,妈妈总是会在忙碌的间隙插上一句:"这也就哄你们小孩,有什么好看的,还看得那么着迷!"妈妈的话给正看得起劲儿的我浇了一盆冷水。其实她有所不知,每当我去找同学玩,看到同学的爸爸或妈妈耐心地跟我们一起看动画片,跟着动画片的  相似文献   

12.
正深入研究教材的变化脉络,有利于我们清晰地领会编者意图,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有效发挥2011版课标配套教材的编写价值,把课标理念落到实处。一、概览教材变化从名称上看,本册教材最明显的变化是两个小单元"一升一落"。2011版课标把"分类"作为"统计与概率"的组成部分,因此人教版教材在一年级下册专门安排了"分类与整理"单元,包含了原先位于本册中的"统计"内容。原来一年级下册的  相似文献   

13.
"写一处秋景"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4的作文练习.我在一所村小听了一节习作指导课,产生了深切的体会:我们不要只盯着少数名家课、精品课陶醉其中,而要向下看,看普通人的课,看农村教师的课,看随堂课中存在的问题.下面是课中的片断和听课随想,叙述在此,以期引起大家的注意,思考疗救的办法,促进农村习作教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芦荟     
在我家的窗台上,放着一盆草木植物--芦荟,株苗婀娜多姿,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春天来了,芦荟从沉睡中苏醒了。只看见嫩绿的叶子一层又一层,嫩叶的两侧还长着一根根白色的小刺,扎人可痛了,仿佛一位威武的将军在说:"哈哈,你们谁也不敢碰我吧,要是谁碰我,我会把它扎得浑身流血。"  相似文献   

15.
"盈盈碧茎如簪子,细细白根似韧筋.'万能药草'名声久,袪病扶伤万木春."猜一猜:这是什么? 没错!这就是芦荟. 阳台上的"小胖子" 我家阳台上种了一盆芦荟,叶片层层叠叠的.这些叶片,绿中带着星星点点的白色小斑点,像一只只向上托起的手指;叶片边缘长着小刺,顶端尖尖的,又像一把把锋利的小剑.叶片看上去肥肥厚厚的,摸上去滑滑...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微课由于其短小精悍、主题明确等特点在教育界迅速兴起。从教学主体上看,微课设计制作特有之"微",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博"的能力。微课教学更容易在学校发挥"磁石效应",从而形成"师资高地",由此可以很好地弥补国内高职教师"师资洼地"的现状。然而即使如此,我们对待微课进入高职课堂这一教育现象,仍须保持冷静的头脑。  相似文献   

17.
<正>踏进福州市瀛滨小学的教学楼,目光一下就被走廊上那一溜儿摆开的花吸引住了,柱顶红、长寿花、蝴蝶兰、太阳花、海棠花、芦荟、菊花、吊兰、仙人球……一盆盆郁郁葱葱的,正迎着阳光蓬勃地生长呢。没想到吧,这些生机勃勃的花儿,竟然都是同学们自己亲手培植的!从2004年9月开始,爱养花的叶武平老师就在该校的三到六年级开设了花卉培植课,手把手地教同学们养花。在叶老师看来,爱养花的人一定是个爱美、爱生活的人。经过2年的学习实践,如今,很多同学都已经成了养花小能手,还积累了不少的养花经验呢。  相似文献   

18.
银蛋之谜     
今天,我们上了一节实验课(其实,就是习作课了).想知道吗?那就继续看下去吧! 这节实验课,老师说:"大家都听过点石成金吧?这是一个传说故事,说的是有一个人用法术,点了一下石头,这块石头就立马成了金子.我们今天是要把一个普通的鸡蛋变成一个银蛋."听完老师的话,我心想,一个普通的蛋怎么会变成一个银蛋呢? 老师拿出了一根蜡烛、一盆清水、一个鸡蛋、一个打火机.老师先把蜡烛点燃,再把鸡蛋放在火上烤.老师小心翼翼地烤着,随后,鸡蛋一点一点地变成了黑蛋.我想,不是要变成银蛋吗?怎么成黑蛋了呢?我疑惑不解.鸡蛋慢慢地全都成了黑色,一个碳一般的鸡蛋就这样被加工出来了.  相似文献   

19.
    
在阳台的支架上,我养了一盆芦荟,刚开始养的时候正是我乔迁新居之时。 在又新又漂亮的房屋里,一切都是新鲜的,只有阳台上没有什么特别的装饰。于是我仿效人家养一盆植物,向邻家的小姐姐要了几棵芦荟苗。当我手捧着芦荟苗时,心里说不出的高兴,那真是一棵棵莹润的翠玉般的精灵呀,我小心翼翼将它们栽下后,便不再看管了…… 搬到新屋了,我也正好上了初二,对中学生的适应期已经过去了。当年刚入初中的那个稚嫩小女孩已在师长的扶持下,在初中稳稳站住了脚跟。老师也对我放心不问了,也不再方方面面地束缚了…… 一段…  相似文献   

20.
正评课议课是基层学校经常组织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是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通过观课议课,可以进行有效反思,开展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丰富教育内涵,提高教学质量。在我们培训教师的过程中,很多观课议课活动都不尽人意。一、区别两个概念1、"听课"与"观课"。从传统意义上讲,两者是一回事。但也有区别:感观上看,听课用的是耳,观课用的是眼;效果上看,听时可以不用眼,而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