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京津冀作为环渤海地区的核心区域,是我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区域之一。目前,虽然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京津冀区域经济在错位互补发展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因此,京津冀区域间有必要建立政府协调机制和利益平衡机制;优化区域空间产业布局,促进区域经济错位互补发展;建立资源共享和信息传导机制,促进区域统一市场的形成;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为区域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建立生态保障共享机制,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合作博弈的京津冀区域经济协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到新阶段,区域经济一体化已初显成效.但合作意识问题、经济差距问题以及利益协调机制问题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区域经济的纵深发展.运用博弈论的理论和方法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协作中各方的理性行为及相应结局进行分析,提出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必须走合作博弈的道路,并着力解决好树立合作互利的区域经济新型利益观,建立区域协调合作机构或组织,建立利益平衡机制等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都市圈的发展需要经过强制性协调、诱致性协调到统一对外寻求合作三个阶段;改变二元经济结构模式,实现京津冀的共同繁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中注重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取得了相当成绩,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总体规划和协调机制,存在较严重的产业结构同构与产业链断裂问题,制约了合理的经济梯度的形成。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可通过建立区域协调机构,以区域网络联系合作模式为基本框架来推进京津冀的区域合作进程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京津冀与长三角、珠三角皆为我国重要都市圈和经济带,京津冀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201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正京津冀与长三角、珠三角皆为我国重要都市圈和经济带,京津冀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201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强有力的区域协调管理机制和统一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区域内部产业发展差距过大。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要在区域主导产业和基础产业发展、区域统一大市场建设、区域主要城市之间的错位发展及区域城市的网络化发展等方面注意加强协调与交流。  相似文献   

8.
新发展格局构建的核心是循环,经济的循环离不开现代物流的支撑,数字物流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区域经济是数字物流发展的基石。论文分析数字物流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作用机理,融合新发展理念,从物流能力、从业人员、发展环境、数字规模、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六个维度入手,构建数字物流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京津冀13个城市2016-2020年面板数据,应用熵权TOPSIS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京津冀地区数字物流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程度。根据城市协调发展程度分类型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崔晓迪、翟希东、张晓凤在《教育与经济》2017年第2期中撰文,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背景,分别从规模、结构和质量效益三方面分析了京津冀中职教育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匹配程度,进而提出了适应地区经济发展需求的京津冀中职教育提升策略。中等职业教育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应该是相互适应、合作和促进的关系,以实现二者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作者分别从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与地区经济规模的匹配度分析、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地  相似文献   

10.
从学术界、京津冀地方政府、国家三个层面回顾京津冀协同发展历程,从市场、行政、生态和文化四个角度进行困境分析,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视为一项多主体互动的系统工程,提出建立健全京津冀协同发展主体协调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扩招后的十年,广西高等教育和经济获得了较快发展。通过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的弹性系数研究发现,广西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比较低。广西高等教育必须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理性扩大广西高等教育规模;坚持错位发展,形成广西高等教育的特色与优势;科学调适,优化广西高等教育结构"的发展战略,才能实现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其实质就是要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处理好社会各类矛盾。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遵循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要求,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各子系统内部均衡发展和子系统之间协调运转的一种状态。教育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江苏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重点解决目前存在的一些不和谐的矛盾,尤其是经济与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实现教育与经济的均衡发展,首先应加大投入以缩小省内各区域及城乡教育的发展差距;其次要根据经济发展需要调整教育层次结构,使培养出的人才结构能满足经济结构的需要,使高校的科研能更快地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建立基于本科教育区域结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人口六大因素的联立方程来测量我国研究生教育区域结构外部协调性,同时运用系统动力学的计量方法,预测我国研究生教育区域结构外部协调性的发展趋势,最后构建基于观测样本的统计控制图对不协调程度进行判别。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9年我国研究生教育显著超前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省市有北京、四川、陕西、甘肃、贵州和云南;研究生教育显著滞后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省市有天津、浙江、江西、山东、河南、上海、广东和河北;其他省市未出现显著的不协调状态。从长期来看,我国研究生教育区域结构整体外部协调性将收敛于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15.
随着河南省经济的迅速发展,城乡差距日益扩大,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也日趋明显,已严重制约着河南经济协调及可持续发展。利用河南省13年的经济数据资料,研究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基本特征,并采用皮尔逊(Pearson)分析法,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比较劳动生产率、城乡收入比和城市化水平是影响转型的主要因素。根据影响因素特点,提出了加快河南省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型的具体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协同创新是当前高校办学的重要指导思想。本文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探讨地方高校在协同创新指导思想下如何形成与地方经济社会需求相协调的良性互动机制,推进学校特色发展,以期为高校建设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协调:西部基础设施建设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西部经济发展的物质条件,也是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区域协调发展,任重道远。西部基础设施建设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协调: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区域开发与突出重点协调;基础设施建设与非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保护协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协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二元经济发展模型的假设条件作了适当的扩展,从技术进步类型选择、需求扩展、资源环境制约和外向型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制约二元经济结构转型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经典二元经济发展模型重视通过劳动力转移来说明工业化对二元结构转型影响的合理内核仍然适用,但是模型的假设条件应该扩展。根据我国所处的经济环境和历史阶段,我们至少必须增加考虑市场需求导向、开放经济和资源环境容量等制约工业化道路选择的因素对二元结构转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产业结构高度化、合理化与高效化,既是经济发展自发演进的趋势,又是区域政策制定者调整经济结构的主要目标。而作为珠三角一体化先行区的广佛肇经济圈,在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应把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区域合作的一个利益共同点,进而推进区域合作和区域产业之间的相协作与关联。分析了广佛肇产业结构的特点及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突出问题,提出可从大力发展农业服务业、加强工业的技术改造、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区域内城市间分工协作等方面对广佛肇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