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词中咏“月”的佳句顺手拈来,细细品味起来,作者眼中的“月”早已不能用一两个词来概括说明了,“月”早已随着诗人那真挚丰富的情感而蕴蓄了多重含义,成了一个立体的情感寄托物。如果按月的蕴含不同而分类,“月”的意象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月”的时间意象月有阴晴圆缺,又有规律的循环,因而古人早有以月计时的历法,诗词中用“月”单纯表示季节的也非  相似文献   

2.
3.
唐宋,是古典诗词最为灿烂辉煌的时期。在唐宋纷繁的诗词意象中,让人涵咏不尽的是多姿多态的“雨”意象群。打开唐宋诗词作品,到处听得到沙沙雨声。杜甫诗中“雨”意象出现了246次;李商隐也是写雨高手,诗中有关“雨”的意象出现了73次;柳永也对雨有所偏爱,作品中通过雨的意象运用,从而营造出万千情愁的手法不下15处。真可谓雨意信手拈来,秀外慧中、以柔为美的民族个性被融贯在纤柔的境界之中。  相似文献   

4.
古典诗词常见意象集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高考(全国卷)第17题,要求考生说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折柳”的寓意及其作用。许多同学或不明其意,或张冠李戴。由此又影响到第二问题的思考,因此得分较低。究其原因,乃不知古典诗词中有  相似文献   

5.
诗词中的意象.是作品的基本艺术细胞,它是情与景、心与物的统一体.即主观的“意”与客观的“象”的有机融合。因此.从意象人手分析古代诗词是一种较切近诗词艺术本体、领略其美感的方法。在西方.还产生了一种专门的批评方法——意象批评。这里.我们不想一般地介绍有关意象的种种理论观点.而是结合具体诗词作品.来看意象运用和组合在中国古代诗词创作中的一些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6.
古典诗词中“月”使用是很频繁的.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它所指代的是具体的“月”意象.但意象也只是作为一个符号,指代更深层的意蕴.在中国文化土壤上产生的“月”意象,与中国民族之审美观及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是生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7.
一般人心目中的“雁”就是“鸿雁”.也即大雁.因为黎民百姓不是动物学家.不可能把形形色色的鸟种区分得邪么清楚。但从科学角度说.“雁属”在动物分类学上是鸟纲——雁形目——鸭科中的一个属.该属的鸟;在中文中通常被称为“雁”。它有鸿雁、灰雁、粉脚雁、豆雁、白额雁、小白额雁、斑头雁、雪雁、细嘴雁、帝雁等10个种。[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诗是形象的艺术。古人作诗,讲究“立象以尽意”,借助客观外物来表达主观感情。只要抓住了意象,就抓住了诗词的内蕴,意象自然成为解读古诗词的钥匙。  相似文献   

9.
一、诗教目的:"发其志意"体现中国古文化深厚积淀的古典诗词,集哲学思想、人生经验与审美意蕴于一体,具有他者不可替代的对人的理想、心智和情感的重要教育和激励价值。《论语·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古典诗词这份宝贵的文学遗产,值得我们"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10.
周萍 《现代语文》2006,(5):33-33
中国古代诗词讲究意境,而意境的产生离不开意象。所谓“意象”,即蕴涵作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如“日”、“月”、“花”、“草”都可以作为诗词的意象。以“流水”作为意象的诗词也不下几千首。但“流水”意象所传达的意义却有很多种情况。现一一列举与大家共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徐剑青 《湖南教育》2004,(12):30-30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特殊的作用。而诗词教学作为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且诗词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更有利于进行情感教育。 一、要“通理明情”。通理,即通教材之“理”;明情,即明诗人之“情”。只有“通理明情”,才能以诗歌中的“情”去拨动、震撼学生的感情之弦。教师在刻苦钻研教材的过程中是完全可以做到“通理明情”的。 诗词当中的“理”是蕴含在形象之中、凝聚于诗情画意之中的,小中见大,言近旨远,通过活生生的画面、具体的事物,说明深刻的道理、重大的主题。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相似文献   

12.
姚丽 《语文天地》2013,(11):39-40
所谓意象,是指诗词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有机统一。站在改革前沿的高中语文教师只有把握住古诗词中的意象教学环节,才能将作者所展现的情感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宗旨。  相似文献   

13.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一、深入挖掘课文中蕴藏的思想感情 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身临其境,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教师就应将把精力集中在“情感”的挖掘上。那么怎样才能“挖掘”出作品的内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吴成有 《学语文》2010,(1):14-14
意象是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的景象。是附有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的艺术创造(袁行霈语)。就这一解释来看,戆象实际上包含了“主体情思”和“客观景象”两方面的内容。是。意。与“象”的结合体。意象,分之则为意为象,合则为意中之象、情中之景。所谓。意”,即人类喜、悲、乐、哀、爱、恨、恋、怨之情感;所谓‘象”。即客观物象,如天文之烟、霞、风、  相似文献   

15.
读了《语文知识》2003年第3期刊登的凌士彬先生的《古典诗词常见意象集释》一文,深受启发。现不揣浅陋,再补释若干常见意象,以供考生复习之用。月亮望月思乡,是人类最自然的情感,几乎成为诗歌中永恒的主题。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  相似文献   

16.
所谓意象,便是寓"意"之"象",主要是指客观的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诗人在创作中,其诗词作品需要借助一定的形象,所以在高中诗词教学中一直强调意象教学。意象作为诗人情感的凝聚,通过客观物象经诗人情感升华并创造成独特之象。在高中诗词教学中,以意象模式引导学生对诗词进行鉴赏,通过对诗词内涵的充分理解,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一、意象教学法在高中诗词鉴赏中的重要性意象教学法作为重要的诗词鉴赏教学模式,合理应用它可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诗词鉴赏的能力。由于诗词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古典诗学的“意象”就是指诗人的主观情志与客观景物在审美感兴中想碰撞而产生的“意中之象”或“心中之象”或“人心营构之象”。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是诗歌艺术的精灵。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意象”有着暗示性、丰富性、特定性的特征,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在诗歌的鉴赏中我们必须理解这些意象所蕴涵的意义,只有广积博览,提高文化素养,才能较为准确地把握诗的哲学意味,提高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中华文化丰厚广博,中华诗词博大精深。在小学教材中新增了许多优秀诗词,而《标准》中也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怎样才能在有效的时间里让学生多诵读诗词呢﹖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我发现在不同诗词中总可以寻得一些相同或相似之处。如:同一朝代、同一作者、同一季节、同一事物或意境相似、时代背景相似等等。我在授课时有意识地把具有相同点或有着相似之处的诗词串联起来讲,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我给这种串讲诗词的方式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冰糖葫芦式”教学法。如:我在教学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时,先让学…  相似文献   

20.
黄昏,在我国古代记时法中,表示一天的某个时辰(19点-21点)。如《孔雀东南飞》中“吨吨黄昏后,寂寂人定初”,“黄昏”、“人定”均指时辰。然而,漫溯我国古典诗词的长河,我们可以发现,黄昏不仅仅是一个表时间的概念,它更是一个内蕴丰富的传统古诗词意象。诗人们借此意象形象地表达内心复杂的情感,这在唐宋诗词中尤为突出。笔曾以《宋十大名家词》为据对唐宋词中的黄昏意象进行过粗略地统计,发现在词集中黄昏意象多的竟占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