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州是明清时期运河流经的重要地区,漕运对徐州的地方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漕运的畅通促进了明清小说和地方戏曲的传播,明清时期徐州兴盛的科举教育、繁荣的建筑文化和商业文化也都与便利的漕运密切相关。明清时期漕运对徐州地方文化的作用和影响推动了徐州运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小说发展到明清时期已进入全面发展繁荣的新阶段.其无论从各个方面都取得较高的艺术成就,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成为后人研究明清小说的文本材料.明清小说的结局的特点,既反映出中国古典小说与西方的不同,也反映出小说家的审美倾向和思想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明清是中国古代小说繁荣期,也是海南文化鼎盛期。诗文小说《钟情丽集》是明前期海南文教事业大发展的产物。从明代中期开始,海南文化被内地文化“同化”的现象比较显著,其地域特色较少被关注,这在公案小说中有所体现。受交通制约,海南与内陆之间一直存在隔阂,表现在明清志怪小说对海南的描绘,往往掺杂神秘想象和历史记忆。明清时期,海南本土作家极少从事小说创作,这与小说的文化属性及海南文人的文化心态有关。  相似文献   

4.
中国小说发展的历史有三次大的变迁 ,又可分为四个大阶段。明清小说则可划分为三个变化的小阶段。从诗词引入小说的前后变化情况 ,可看出明清通俗小说的某些特色 ,也可看出明清小说对宋元小说传统的继承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汉文学在日本的传播历史由来已久。进入明清时期,白话文小说的发展也推动了日本近世文坛上雅俗折中文体的出现。中国小说经过日本文人的翻译、介绍、效仿逐步掀起了具备趣味性、大众化的日本近世读本热潮。本文试从作品的产生时间、在文坛上的定位、创作特点等方面探讨中国明清小说在日本近世读本小说发展过程中的孵化、形成及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汉文学在日本的传播历史由来已久。进入明清时期,白话文小说的发展也推动了日本近世文坛上雅俗折中文体的出现。中国小说经过日本文人的翻译、介绍、效仿逐步掀起了具备趣味性、大众化的日本近世读本热潮。本文试从作品的产生时间、在文坛上的定位、创作特点等方面探讨中国明清小说在日本近世读本小说发展过程中的孵化、形成及发展。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有不少小说文本曾涉笔书中人物阅读、评论小说等信息资料。这些信息资料,既可以为研究该小说的创作情况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也有助于考察明清小说的购阅情况及其对读者大众所产生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明清小说灿烂辉煌,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骄傲,明清小说繁荣与丰富到如此程度是世界上任何国家与民族的小说史所望尘莫及的。吴圣昔在《明清小说与中国文化》中,从文化的视角研究了明清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指出:中国文化是明清小说的母体,明清小说就是在中国文化所特有的文化场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中国文化对于明清小说有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明清小说受到古代中华的生活文化与历史文化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育,既反映了明清时代生活文化的特有景  相似文献   

9.
明清辽东时事小说作为一种特殊题材的小说,尤其是与其他时事小说相比,在创作上具有自己的特色。主要表现在题材的军事性、类型单一、形象单薄的人物、强烈的主观表达、大量引用"公文"、写实与虚构并用等,使它在明清小说发展史上,特别是明清时事小说发展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的一些小说理论家,运用比较文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中国古代小说进行比较与诠释,提出了许多很有创见性的_观点,如对“类同与差异”的诠释、“接受与影响”的研究等。这对于中国古代小说创作及小说理论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去研究明清小说理论,可以探求这一理论探索的新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我广州南越王墓鼓腹型句鑃的出土将该乐器的使用时间下延至西汉初期,也将其流行地域扩至岭南地区。作为南国汉代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珍品,8件成套的编乐句鑃不仅是岭南与江南吴越地区青铜文化交流的物证,也是南越国对吴越和中原音乐文化进行吸纳、再创造的例证,其对于研究西汉南越国音乐艺术和音乐机构“乐府”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2.
传统观念对小说的轻视造成中国古代小说史研究的薄弱,明代学者胡应麟的小说史研究对古代小说史进行了纵向梳理,探寻各类型小说发展源流,并结合社会历史文化对各时期小说特征进行分析,体现出明晰的史理意识,为近现代的古代小说史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日本读本《三七全传南柯梦》是曲亭马琴受唐小说《南柯太守传》的启发而创作的。虽然两篇小说都具有佛教思想,但其在小说中的地位和具体阐释不同。笔者试图通过两者的比较,凸显不同时期中日佛教思想因本土固有思想文化的互融而产生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以农村为描写对象的小说在文学史上不同历史时期的称谓不同的质疑,从乡土小说概念的界定入手,着重分析了乡土小说与农村题材小说的区别,并以二十世纪四个大的历史时期为例,进一步印证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另外,本文还兼及论述了优秀的乡土小说。  相似文献   

15.
在明清文教背景的衍变过程中,神怪小说序跋者不约而同地对此类小说先行"辨异"与"正名",其模式主要有依"史"、附"经"与阐释儒家圣道三种。它们是寻求"神怪"观念合理化在不同时期的表达,均强调裨益风俗、警示人心是神怪小说的主要思想特征及重要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6.
当代敦煌题材小说涉及敦煌历史、敦煌遗书和艺术宝藏、敦煌民间传说等敦煌文化元素,大都融合情色、探险、悬疑、武侠、玄幻等通俗小说手法。在历史传奇小说中,习见的情节模式是爱情与战争的冲突,凸显梦幻传奇的敦煌形象。在现实题材小说中,敦煌呈现神圣化(寻梦之地、精神家园)与世俗化(生存环境和致富商机)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敦煌题材小说人物涉及归义军节度使、外族公主、王道士、外国探险者、驼队、落第书生、诗人、画工、舞娘、当代艺术家和普通劳动者等。宏大叙事、个人化叙事和通俗叙事分别表现不同的主题。敦煌题材小说的文化内涵与人物本身的文化蕴含、敦煌学知识的应用、叙事方式、美学风格有关。近年来敦煌题材小说创作出现两大趋势:一是学理化、专业化;一是通俗化。敦煌题材小说创作存在模仿、跟风、重复性写作等不良倾向,暴露出创作主体的浮躁和独创性的缺乏。  相似文献   

17.
抗战以及40年代,知识分子小说再度繁荣起来,这主要体现在国统区和沦陷区,特别是长篇巨著。它不仅在规模上超过了前两个时期,而且在自我审视和心灵的开掘上也超过了前两个时期。作家对知识分子的自我解剖、自我批判、自我贬低构成了对知识分子的深度解构,其文化反思、心灵探寻、灵魂拷问也给作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深度。  相似文献   

18.
焦竑是明代中后期金陵地区学术文化的权威人物,以他为中心的学术文化群体的成员基本上都淡泊于功名仕途,在文学上往往通过参与小说和戏曲的创作、评点和刊刻等活动展示才情风流,这一特殊现象与金陵地区特有的时代精神和文化风俗有着密切的关系。金陵地区以焦竑为中心的较高层次的文人阶层参与小说和戏曲的创作等活动,说明明代中后期的通俗文学市民化和文人化结合得更加紧密和广泛,反映出明代中后期金陵地区文化背离封建正统精神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大团圆结局是中英小说所同有的结构模式。由于小说和市民文化的密切关系,中英两国小说的大团圆模式表现出趋同化特征:它既是小说作者寻求最适合市民文化的艺术形式的结果,也是市民文化所追求的生活理想在小说中的体现,同时又和传统文化有割不断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越南《皇黎一统志》与中国《三国演义》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南汉历史小说深受中国化的影响。通过越南历史小说《皇黎一统志》与中国历史小学《三国演义》的比较,不难看出,越南历史小说除了内容之外,它的创作思想和语言形式与中国古代历史小说基本上是同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