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游记》的作者与主题存在着许多争议,这只是我们对于原文理解和把握的程序而已。但是,要对原著进行改编,却必须以遵守原著精神为前提。《西游记》电视剧续集的拍摄,几乎是在对于原著文化内蕴报知甚少的情况下,为了追求收视效果,大肆歪曲原旨主题,胡编乱情节,是对原作者权益的侵犯,也同时误导了观众和读者。文学批评工作者应该挺身而起,捍卫《西游记》作者的正当权益。  相似文献   

2.
当下的影视文学评论界,"改编"常常和"重写"、"改写"等词语混杂在一起,意义纠缠不清.改编可以界定为:以原著为基础,创作出具有表演性质的新作品(改编本的体裁往往和原著不同).改编不仅是一种满足性接受和还原式理解,还是一个化雅为俗的通俗化过程和传播过程,一个二度创作过程.改编是一种集接受、传播和创作为一体的艺术活动.改写和重写虽也具有这三种性质,但却都和改编有显著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西游记是中国的瑰宝之一,而用西游记改编的游戏当然也是非常受到玩家喜欢。但目前这些改编自西游记的游戏,大多没有根据其原著进行修改,而大多是将一些其他的情节加在其中,而让不少西游迷们大感失望。不过现在就有一款名为《西游伏魔录》的网络游戏即将登场。而这部游戏将会完全按照原著中的一些故事情节,重新演绎一次西天取经之路。  相似文献   

4.
当今华语电影市场下,出现改编文学作品的热潮.中法合拍影片《狼图腾》,改编自姜戎的同名小说,通过比较《狼图腾》原著及改编电影,分析电影叙事手法,和对文学作品的再创造,以期让观众和读者更好地理解原著作品和改编电影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作为影视创作重要来源之一的改编,总存在着与小说原著的差异性。电影艺术与文学艺术形式本体上的不同固然是一个原因,而创作/改编者的主观作用,也是形成差别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尤其作为异性改编,性别在创作和改编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女性作家在创作作品时的女性意识在小说中体现无疑,而男性导演对作品的不同理解也同样在电影中得到充分体现。通过《哈利·波特》小说与电影的对比,可以展现出性别对创作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古代小说改编和新编的动画影视作品中,和《西游记》相关的影视作品最多、最成功。早期的作品如万氏兄弟的《铁扇公主》、《大闹天宫》都尽量保留原著的情节、人物形象,通过作品传播古代文化,给人以教益。海外和当代的作品,更关注娱乐性,不再照搬原著的情节,而是根据当代儿童的欣赏趣味,以搞笑为能事,如《孙悟空的大冒险》、《红孩儿大话火焰山》。分析这些作品与原著的关系,为我们探讨古代小说在动画片中的传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自从动画艺术诞生,文学一直作为其渊薮而结伴同行。文学为动画提供了无数再创作的素材与可能,许多动画经典也因此而产生。作为神魔小说代表作的《西游记》一直是我国动画改编创作的一个重点。在历次不同社会文化历史语境下,《西游记》的动画改编经由故事的改写和情节的重构,孙悟空的形象也开始了属于他自己的72变,他由"神"与"猴"的共同体逐渐成为了一个在现实生活中被赋予了一切基本情感的人。通过叙述的转向和元素的重构来对比《西游记》的动画创作与原著小说的异同,是探究文学作品改编成动画艺术过程中继承和嬗变潜在规律的一种途径,其中孙悟空形象的变迁也正标志着中国动画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8.
当下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已屡见不鲜,对改编作品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其实对原著的改编是一种作品的再创造,改即改动,编即编排,二者是一种父与子的关系,相似而不相同。纠缠于二者的相承关系是无意的。既是再创造就该用新的眼光去对待,就该有新的鉴赏和领悟。在鉴赏改编作品的同时也有助于对原著的进一步理解。本文先从作品、作者、读者和传播方式四个方面来论述为什么《倾城之恋》的改编是再创造,即小说与电视剧的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再从女性观、集体意识、社会主题等方面来论述《倾城之恋》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9.
经典文学名著《西游记》先后经历央版、程版、张版的电视剧改编,三版改编各有侧重,体现了不同时代背景中人们的精神追求,也体现了不同时代的艺术和审美特点.分析三版《西游记》,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文学经典的电视剧改编获得成功的关键是在忠实原著和把握艺术创新的基础上,体现时代应有的题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西游记>的作者与主题存在着许多争议,这只是我们对于原文理解和把握的程度而已.但是,要对原著进行改编,却必须以遵守原著精神为前提.<西游记>电视剧续集的拍摄,几乎是在对于原著文化内蕴所知甚少的情况下,为了追求收视效果,大肆歪曲原旨主题,胡编乱造情节,是对原作者权益的侵犯,也同时误导了观众和读者.文学批评工作者应该挺身而起,捍卫<西游记>作者的正当权益.  相似文献   

11.
日本曾数次将《西游记》改编成影视剧,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富士版《西游记》。日本影视改编者对《西游记》原著母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在历险母题中强化了团队精神,在弱化反叛母题的同时突出了勇气与正义之心的重要性,并突破原著内容新增了婚恋母题。同时,改编者对原著中传统、鲜明的艺术形象也进行了重新塑造,主要人物从外在造型到内在性格都出现了迎合日本观众需求的变化。原著母题与艺术形象的变异与日本影视改编者对《西游记》的理解有着必然的联系,同时也受日本宗教、习俗、传统文化等民族特征和日本现代时尚的影响,这也是中国文化在跨文化传播中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1955年前苏联电影《梅丽小姐》以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同名篇章改编而成.在忠实于原著的前提下,导演安宁斯基将原作中的日记片段重新编排,将作为电影表现手法的内心独白同莱蒙托夫的创作意图融合,揭示主人公毕巧林的内心世界和他无情的自我分析,突出莱蒙托夫文学创作中“孤独的帆”的主题,是文学名著改编电影中“忠实性改编”的范例.  相似文献   

13.
婺剧传统剧中的"聊斋戏"虽然数量很少,且与《聊斋志异》中的原著相比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内涵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但其艺术特色鲜明,令古典小说与地方戏曲的魅力相得益彰。因此,婺剧"聊斋戏"作品可以给当下的婺剧传承与繁荣,尤其是古装新剧创作以有益启示,如从古典小说中选择合适的原著进行创编,改编要突出婺剧的地方戏曲特色,主题内蕴要符合当代观众的接受需求等。  相似文献   

14.
在当下的影视文学评论界中,“改编”常常和“重写”、“改写”等词语混杂在一起,意义纠缠不清。改编的内涵可以界定为:以原著为基础,创作出具有表演性质的新作品(改编本的体裁往往和原著不同)。改编不仅是一种满足性接受和还原式理解,还是一个化雅为俗的通俗化过程和传播过程,一个二度创作过程。总之,改编是一种集接受、传播和创作为一体的艺术活动。改写和重写虽也具有这三种性质,但具体来讲,却都和改编有显著的差别。  相似文献   

15.
胡炳娴 《文教资料》2013,(12):77-78
《西游记》自成书以来被动地接受了很多艺术性改编,在改编的过程中呈现出娱乐化、情爱化、特效化的趋势。作者以《西游降魔篇》为例,从故事主题、主体及人物形象方面阐释影视对文本的改变,并具体分析当代人对《西游记》改编后的影视的接受状况。  相似文献   

16.
对《西游记》主题的理解,应当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作者意图主题;二是作品本文主题;三是读者接受主题。《西游记》作者通过形象化的神话故事,表达了自己的人才观。  相似文献   

17.
吴承恩的《西游记》原著于明朝中后期问世以来,通过文本、戏曲、曲艺改编、绘画等媒介的传播,更是不断地为人们所了解、熟知。而当我们进入大众文化与消费时代,对民主的改变热潮也持续升温。自86版的《西游记》电视剧改编以来,各种改变形式相继搬上荧幕。而由张纪中执导的新版电视剧《西游记》,及诸多版本的又一次推出,一时间热评如潮,毁誉参半。本文在热潮退却之后,以最具代表性的新、旧两部电视剧《西游记》为基础,主要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对《西游记》再改编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自从动画艺术诞生,文学一直作为其渊薮而结伴同行。文学为动画提供了无数再创作的素材与可能,许多动画经典也因此而产生。作为神魔小说代表作的《西游记》一直是我国动画改编创作的一个重点。在历次不同社会文化历史语境下,《西游记》的动画改编经由故事的改写和情节的重构,孙悟空的形象也开始了属于他自己的72变,他由“神”与“猴”的共同体逐渐成为了一个在现实生活中被赋予了一切基本情感的人。通过叙述的转向和元素的重构来对比《西游记》的动画创作与原著小说的异同,是探究文学作品改编成动画艺术过程中继承和嬗变潜在规律的一种途径,其中孙悟空形象的变迁也正标志着中国动画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19.
吴承恩的《西游记》原著于明朝中后期问世以来,通过文本、戏曲、曲艺改编、绘画等媒介的传播,更是不断地为人们所了解、熟知。而当我们进入大众文化与消费时代,对民主的改变热潮也持续升温。自86版的《西游记》电视剧改编以来,各种改变形式相继搬上荧幕。而由张纪中执导的新版电视剧《西游记》,及诸多版本的又一次推出,一时间热评如潮,毁誉参半。本文在热潮退却之后,以最具代表性的新、旧两部电视剧《西游记》为基础,主要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对《西游记》再改编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该文基于归化和异化翻译理论,对余国藩和詹奈尔所译的中国名著《西游记》进行比较研究。詹奈尔的译本主要采用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吸引了读者,并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原著文化;而余国藩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并在文中大量加注,使读者易于理解并促进中国文化向译入语文化的传播。最后还对《西游记》英译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在翻译《西游记》这种包含较多文化负载词的作品时,译者应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两者相辅相成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