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书法艺术美的抽象性,是由这种艺术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但是它只展示出具象性的一面,因为以汉字为造型基础的书法艺术,由于其本身所展现的生命意义,使书法艺术的具象性特,或显得更为突出。抽象美是基于汉字演变过程中趋于符号化的结果,但具象美却是汉字所包涵的自然山川万物,透过书法艺术线条形象的外化。  相似文献   

2.
具象与抽象是两种不同的摄影创作方法和表现形式,具象中包含着抽象,抽象寓于具象之中.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共同影响着摄影艺术的创作和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人文观念和审美心理活动的变化,油画语言在形态的创造中不断地扩展与延伸。虽然在具象世界里包含着个体的人对于世界的不同理解,然而,西方摄影技术发明后,油画语言特有的能够表现出精神上的体验功能进一步彰显。透过油画语言,我们看到了它所表现出的从具象表面上渗透出的内在精神以及抽象形式所反映的生活真实。  相似文献   

4.
具象-抽象-具象:翻译的一个心理路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翻译是一种心理活动,也是一种认知转换过程.首先,译者识别语码,解开语码中所包含的信息.在这一过程中,译者面对的是一个个具体的语码,得到的是语码所表达的具体的形象信息和语言信息.然而,翻译是将这些形象信息和语言信息传达到另外一种语言去.由于原语和译入语属于两个不同的文化和认知系统,很多情况下都无法直接将原语中的形象信息和语言信息直接传达到译入语中.这时,就必须要有一个转换过程,就是要将原语的形象信息和语言信息抽象,使其概念化(conceptualized),再从译入语中寻找能够表达该概念的形象语言信息.这就是一个抽象和具体化(具象化)的过程.翻译不是翻译个别词语,而是在对整个语句或句群意义的抽象基础之上的重新表达.这个抽象的过程就是打破原语结构桎梏的一个过程,到了这一步,译者才有可能在译入语中施展自己的手脚,才有自由创造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具象是综合了生活中无数单一表象后,又经过选择取舍形成的。一旦进入具象运动阶段,创作者往往是情不自禁的,甚至是如痴如狂的,带有很大的不自觉性,很少受抽象思维的控制。抽象的过程是一个裁剪的过程,不同的、非本质性的特征全部裁剪掉了。所以在抽象时,同与不同,决定于从什么角度上来抽象。抽象的角度取决于分析问题的目的。本文从中国古代诗歌中撷取几例,分析具象与抽象的巧妙嫁接在诗歌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抽象与具象的融合--论昆德拉《不朽》的复调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秀珍 《南平师专学报》2004,23(3):56-58,28
昆德拉是本世纪小说一个例外,他的小说看似很不像小说。小说在他手里变得认不出自己。昆德拉大胆的尝试改变小说的文本,提出新的复调理论,进行了一系列的现代复调小说创作。本文以其提出的复调理论为依据.分析其作品(不朽)的复调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文学语言的首要特点是形象性的传统看法提出了异议。文章认为除原始人的语言和某些象声词外.语言并不具有形象性。这可从语言的符号性、发展历史、表现形式、构成要素等方面得到验证。用抽象的语言作材料的文学作品之所以具有形象性,这是因为有大量表象储存于读者头脑中,表象在刺激作用下能恢复起来,恢复起来的表象能使人如同视见,加之作家发挥语言的描摹功能,因而以抽象语言作材料的文学才具有形象性。  相似文献   

8.
流动儿童数学学习一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这一时期的儿童对于很多概念性的东西缺乏想象。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学生很容易出现一些难以抽象的情况。这也就要求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相应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在具象与抽象之间穿梭。从目前流动儿童数学学习现状、加强儿童数学学习中具象与抽象相结合的措施这两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汪美琼 《培训与研究》2009,26(10):17-20
本文从汉英具象和抽象两种思维方式差异出发,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汉语的具象和英语的抽象在语言表达法上的体现,最后提出了在汉英互译的过程中实现具象和抽象相互转换以实现语用对等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汉英具象和抽象两种思维方式差异出发,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汉语的具象和英语的抽象在语言表达法上的体现,最后提出了在汉英互译的过程中实现具象和抽象相互转换以实现语用对等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1.
表象是人认知加工构建的基础,不同材料(字符、数字、汉字和图形)在认知加工中存在表象表征与命题表征的方式,根据加工材料难易的不同,表象表征与命题表征在认知加工中所占比例不同,二者可以进行相互的转化。表象表征的容量有限,大小为4个组块。  相似文献   

12.
自我虚拟化伴随着网络媒体的应用而发展,成为网络艺术家的创作契机。不论对于创作、访客或群体来说,自我虚拟化都意味着更多的自由。它对传统社会身份与自我呈现惯例构成了挑战,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从语境学谈艺术设计中的图形表达与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利用图形进行高效的信息传达是当前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研究内容。对于图形设计的研究和学习不能只停留在图形形式的表面,应该挖掘图形背后更深刻的内容。除了应将语境学作为理解艺术设计研究的一种模式与实践,从而实现图形艺术设计教学研究与实践的新突破外,对于图形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哲学的、逻辑学的、系统论的、辩证法的思想方法都应进行深入的学习与研究。只有对图形的相关系统知识和设计实践进行平衡的学习,才可能使之成为艺术设计学习的有效途径,进而不断创造深刻而又丰富的具有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的图形作品。  相似文献   

14.
具象绘画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很直观,很有力的创作方式。从美术发展史和画家的实践证明,具象绘画应从如实再现入手。如实再现并非是对自然物象表面的被动描写,而是将与主题有关的因素进行艺术加工,如实再现。  相似文献   

15.
“灵韵”是由德国文艺理论家瓦尔特·本雅明提出的一个原创性的美学概念。在其美学论域中,“灵韵”是与传统的生活和生命体验相关的,是指传统艺术中所具有的本原性、膜拜感和距离感等美学特征。而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在存在方式、物质载体与传播媒介、艺术功能和接受方式等方面发生重大的变革,最终导致了“灵韵”艺术的消逝和终结。  相似文献   

16.
论"新具象"     
“新具象”艺术已成为现代绘画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上需要把新具象与抽象、具象的关系、“新具象”的根源、“新具象”与现实的写实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7.
邵竹 《培训与研究》2002,19(4):76-78
绘画艺术中的系列作品是艺术家围绕特定的题材而创作的在形式上相关的一批作品,它接近于音乐中的变奏,使内心世界的充分表达成为可能。艺术作品中的系列性来自于主体精神的高扬。当然,艺术作品中的系列性也受到社会艺术机制与商业运作的影响与制约。  相似文献   

18.
表象理论是量子力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难点。该文深入分析和讨论表象变换的规律和特征,详述量子态和力学量算符在不同表象中的表示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幺正变换矩阵的特点,提出幺正变换公式的巧妙记忆方法。这些特征和规律将有助于理解、记忆和掌握量子态和力学量算符在不同表象间的变换关系。  相似文献   

19.
“哲学的美学比经验的美学在格调上或许要高些”,但人类认识世界的终极目的是改造世界。美学需要回到具体的、个别的经验中来,用于指导生命的个体的审美活动,指导艺术创造,本文试图从美学的一个范畴——悲剧,来作这种尝试。旨在阐明在诸艺术形式中悲剧美的表现是有共同规律可循的,那就是对比的方法。全文也分析了悲剧美表现中的各种具体形式。  相似文献   

20.
楚美术的化精神是崇尚创新和向往自由;美学追求是执着于空间和流变、神秘和精巧;艺术风格是人神交融,其特点与儒家艺术、西方神权艺术迥然异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