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文章第(1)段说自己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也没打过人",在第(4)段却说"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你"。两段是否矛盾,为什么?2.请用文章的句子,写出作者打孩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作家声音     
正毕飞宇认为精益求精是江苏的文学传统从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推拿》,到《地球上的王家庄》《玉米》等小说中,可以读到很多江苏水乡令人回味的故事,体悟作者独特的文风。毕飞宇感叹,能有今天的成就,源于江苏,得益于江苏和谐的文化生态,"谁要是破坏了这个良好的生态,一定会被江苏文学所唾弃"。说到"江苏",毕飞宇称他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这两个字的分量:"在我眼里,江苏一直是很具  相似文献   

3.
陈璐同志在《生命关怀意识的缺失》(见《湖南教育》2004年第22期)一文中说,中学语文课本所选《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段,在本质上"不过是一个活生生将人打死的故事","一个残害生命的血腥事实","在这里,生命不是一个'崇高'的事实,而是一个出于'豪气'或更为本质性的封建礼教文化或某种先验的价值观念,就可以随意戕害的玩物","看不到……对生命和人  相似文献   

4.
毕飞宇文集     
作家毕飞宇在创作风格上呈现出了令人惊讶的多面性。继小说《玉米》之后,由作者亲手编定的四卷本《毕飞宇文集》,收录了包括《上海往事》、《青衣》在内的作者所有重要作品。  相似文献   

5.
联系毕飞宇的自述及其自传作品《苏北少年"堂吉诃德"》,我们可以看出在他小说中存在的诸多自传性因素。通过对其小说中的自传性的具体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毕飞宇的创作动机、创作主题以及创作风格的成因。  相似文献   

6.
看到这个题目,你一定吓了一跳吧?不瞒你说,我们班有"和事鬼"、"爱书鬼"、"气人鬼"……我们班的"鬼"还真是五花八门。  相似文献   

7.
邓睿 《上海教育》2012,(20):60-61
酒店勤杂工、码头工人、打字员、保家卫国的士兵、教师、作家,美国教育界最高荣誉"全美最佳教师"奖获得者、普利策文学奖获得者……所有的这些,都集中于一个人身上!一时间我们似乎找不到沟通以上这些职业与荣誉之间的桥梁。弗兰克·迈考特先生在个人自传体小说《教书匠》中为我们一一道来……《教书匠》对应的英文书名是"Teacher Man",应该说这个  相似文献   

8.
邓睿 《上海教育》2012,(30):60-61
酒店勤杂工、码头工人、打字员、保家卫国的士兵、教师、作家,美国教育界最高荣誉"全美最佳教师"奖获得者、普利策文学奖获得者……所有的这些,都集中于一个人身上!一时间我们似乎找不到沟通以上这些职业与荣誉之间的桥梁。弗兰克·迈考特先生在个人自传体小说《教书匠》中为我们一一道来……《教书匠》对应的英文书名是"Teacher Man",应该说这个  相似文献   

9.
叶小峰 《考试周刊》2014,(82):133-134
<正>在一次县高中有效教学展示活动中,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第三章第四节"算法及实现"这一内容时为了引出算法这个概念,先讲了一个人鬼过河的故事:传说中有三个人和三只鬼要过河,但河边只有一条小船。乘船时,一次只能承载两个。如果在河岸上人的数量少于鬼的数量,那么鬼将把人吃掉……学生听得都很入神。随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他们该怎么样渡过河,学生讨论得也异常激  相似文献   

10.
破折号除表示补充说明、内容转换外,还能表示感情的跃进和语言的加强.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从公开的文字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地大物博'是事实;……现在既不夸自己,也  相似文献   

11.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将自己的褒贬爱憎寄寓于狐鬼花木中,我们可以领悟到作者对自然中的动植物的热爱。人与自然在《聊斋志异》中是一个和谐的自足的系统,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一定程度的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2.
作为"五四"一代的知识分子,鲁迅在其作品中大量地写到"鬼",这并不是迷信而是一种隐喻和寄托。是通过描绘这些活跃在乡村社戏舞台、民间传说里的"鬼"世界,在这个"鬼"世界背后看到人的某些特质来寄托他的一种人生理想。本文就通过《无常》和《女吊》两篇文章来讨论一下这鬼背后的人性。  相似文献   

13.
同桌     
蜘蛛和蚂蚁是动物学校的校友。他们不但同班,还是同桌。一天,蜘蛛想问蚂蚁一道数学题怎么做,结果蚂蚁一直不搭理他。这一举动让蜘蛛很伤心,大吼:"为什么不告诉我?这一切都是为什么?"蚂蚁胆怯地说:"妈妈说,不让我和整天在‘网'上呆着的人说话,因为他们都不是好人……"  相似文献   

14.
在《读者》上曾经读到过一篇文章,使我印象极为深刻的是那句话:"'感恩'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我忽然有了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学会感恩或许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门学问。产生感恩之情,也许只是因为路人轻轻的一次搀扶,也许只是因为在你生病时同学的一句慰问,更或者是因为母亲不停的絮叨……对我们  相似文献   

15.
作品信息     
<正>●毕飞宇推出首本随笔集《写满字的空间》毕飞宇第一本随笔集《写满字的空间》日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是我的第一部散文随笔集子,散文主要靠你和生活的关系,要去感受和判断,它离作者特别近,所以你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它会将你全部暴露出来。我比较害怕这个,所以散文在我眼里是  相似文献   

16.
<正>余秋雨先生说:"中国人是一个文化的概念!"当我们的身上流淌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经》文化时,当我们的身上流淌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论语》文化时;当我们的身上流淌着唐诗宋词元曲等中华经典文化时,我们的文化身份才是中国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几年前就下过一个结论:现在的中国是全世界"去传统化"最厉害的国家。这是好听一点的,说难听一点,忘祖最厉害的是中国人。从这个意义上讲,上好古  相似文献   

17.
正我们班有一个让我们都头痛的人,他就是邵梓煊。他总是招完这个同学,又惹那个同学,惹遍了所有人。但是他学习好,爱帮助人的优点也很突出。记得有一次,我们都在安静地写作业,邵梓煊突然开始给我们起外号:"郭燊是'郭大胖',贾云晴是'甲鱼晴',遆粟是'猪蹄',伊力亚是'伊利牛奶',王浩轩是'王老吉'……哈哈,你们不用谢我!"姚欣然说:"邵梓煊,你得罪这么多人,对你有好处吗?""我闹  相似文献   

18.
用好自动升级的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国璋在《〈马氏文通〉及其语言哲学》(《中国语文》 1991年第 3期)里介绍《马氏文通》后序首段的一个思想:"世界上一切人种,不论肤色,天皆赋予心之能意,意之能达之理。"并且认为这"叫人想到今人所说语言是'与生俱来'的( innateness)学说"。许国璋认为这个论说,"今天的学者耳熟能详。然则马氏在一百年前得现代语言理论风气之先,是中国语言学的骄傲"。我赞成马氏和许氏的这个思想。   我们的语文教学是唤醒学生这种与生俱来的语言能力并且帮助它发展。帮助它发展,最重要的是我们教师的身教。我们教师要留心新的好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9.
邰勇夫 《高中生》2009,(15):67-67
金融风暴袭来,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很多人陷入迷惘……此刻,让我们翻开《我要上大学》,把目光聚焦在这样一个主人公身上,或许我们会因此有不一样的感悟。  相似文献   

20.
异域人间:《搜神记》的鬼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着“发明神道之不诬”的创作宗旨,《搜神记》在收录了许多虚妄怪诞之事的同时,也保存了大量远古和当世民俗中的一些巫鬼现象。《搜神记》所有关于鬼神的实录,其着眼点指向的是人间而非异域。干宝真正关心的是人的生活、命运和感情世界,鬼女、妖女身上体现着作者的感受,也承载了古人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