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旭东 《中国文化》2009,(1):150-155
《石遣室诗话》卷一末云:“都下诗人,十余年来颇复萧寂,自余丁未入都,广雅相国入廷枢,樊山、实甫、芸子俱至,继而弢庵、苏堪、右衡、病山、梅庵、确士、子言先後至。”其中有“确士”者。  相似文献   

2.
自然,自在已然的大存在,這是本人對自然的一個簡賅而確切的定義.它是不藉外力的"自在的"存在."自在"極言其無處不適宜,無處不合理,無處不恰到好處.  相似文献   

3.
梁啟超說:“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確與有功焉。光緒間所謂新學家者,大率人人皆經過崇拜龔氏之一時期。初讀《定庵文集》,若受電然……”也就是說,龔自珍在中國文化從封閉走向開放的過程中,是發揮極大作用的。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朱熹不但是理学的代表人物,为"集诸儒之大成者",而且在法律思想方面也颇多建树且影响深远,故向来亦为治法史者所重视。如在礼、法关系上,朱熹认为:"礼者,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朱子语类》卷六)而"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晦庵集》卷五九)。他指出:"盖三纲五常,天理民彝之大节,而治道之本根也。"(《晦庵集》卷十四)"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晦庵集》卷四十  相似文献   

5.
赵藩年谱     
赵藩,字樾村,一字介庵,别号蝯仙,晚自号"石禅老人".白族. 剑川向湖村赵氏,居剑川望德城,即今向湖村,嗣后世代以耕渔为生.历元、明、清三朝,至赵藩时为二十二世.其父赵联元为秀才,在村设塾授同里子北.  相似文献   

6.
吴棠 《大理文化》2001,(4):19-20
点苍山斜阳峰麓的名胜景点,一般人只知有个将军洞,即唐李宓将军庙.而在将军洞右上方的另一所寺宇、下关人叫"玄觉庵"的地方,知道其历史掌故和景物特点的人就不多了.  相似文献   

7.
人們習慣於以"中國"的一頭一尾、即周秦之變與清民之變來建構中國歷史的宏大叙事。似乎中間兩千餘年都處於一種恒常或停滯狀態。這是對中國歷史的一種誤解。從中國歷史的自身綫索來看,起碼應當從五大變局,即周秦之變、秦漢之變、唐宋之變、明清之變與清民之變上,才能有一個比較準確的理解。這需要人們突破歷史停滯論,同時突破歷史進步論的束縛。前者是以後者爲歷史哲學支撑的,後者是以前者爲歷史經驗參照的。但兩者作爲現代歷史理念,都遮蔽了中國歷史的自身特點。中國古代歷史自有變化綫索與動力機制,而中國的現代轉變絶對不是一場突變。爲此,需要在五大變局中展示中國歷史的結構變化與功能調整,從而爲展示中國歷史的真實面貌奠定堅實基礎,爲中國的現代内驅機制進一步蓄積動力。這是當代中國需要確立的一種新歷史哲學,關乎中國的自身發展與人類前景。  相似文献   

8.
正一現代性還是"永恒輪回"的異教精神現代,或者近代,意指一個相對於舊世道的新時代(Neuzeit)。時代之"新"究竟"新"在何處?法國象征主義詩人波德萊爾(Charles Baudelaire,1827-1867)第一個明確用"現代性"來描摹新時代的藝術的生命情緒與精神氣質。1868年,詩人在《費加羅報》上撰文論衡現代生活的畫家,爲"現代性"下了一個警策的定義:"現代性就是過渡、短暫、偶然。"但他同時好像又收回了這個斷制,以毋庸置疑的口吻宣告:這只是藝術的一半,而另一半是"永恆和不變"。~1我們最好將這么一種自  相似文献   

9.
正"悠悠鉴湖水,浓浓古越情",浙江绍兴素有"文物之邦、鱼米之乡"的美称,从古至今,一直都是文人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而当地的台门,更是独具特色。绍兴的台门就如同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大街小巷,比比皆是。民国初期就有这样的说法:"绍兴城里十万人,十庙百庵八桥亭,台门足有三千零。"可见绍兴台门建筑数量之多,是江南民居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台门,是指平面规整、纵向展开  相似文献   

10.
正刘歆,刘向第三子,西汉著名的经学家、文学家。刘歆立古文经学,打破了今文经学在西汉长达百余年的垄断,同时著《七略》,他是中国目录学鼻祖。此外,刘歆在中国古代数学、天文学等领域都有所建树,他丰富和发展了邹衍的"五德终始说",以"五德相生"替代了"五德相胜",视秦朝为闰朝,由此开启了以"五德"言正闰的先河。然而,这样一位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儒臣,在参政方面却屡遭后世学者的批判甚至唾弃。"刘歆‘助莽篡汉’的嫌疑自两晋以来似乎被越来越多的人认  相似文献   

11.
《寻根》2017,(3)
<正>关于《玉庵恨传奇》及其作者,著名学者庄一拂所著《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中专列"李奇伟,《玉庵恨》"条目。书中称《玉庵恨》为"玉庵恨传奇。排印本。亦名《冲冠怒》,演陈  相似文献   

12.
王夫之在談到《詩經》時,曾指出:"詩達情."①在此之前,朱熹也提出了類似的看法.在論及《詩經》時,朱熹認爲,《詩經》的特點之一在於"感物道情,吟咏情性".②不難看到,二者都把情感的表達作爲《詩經》的重要方面.確實,"詩"與"樂"有相通之處,早期的儒家學派對"詩"和"樂"都給予了較多的關注,我們讀《論語》就可知道,其中常常提到"詩"和"樂"."詩"和"樂"的相通之處主要就在於,二者都涉及情感的表達.從總體上看,《詩經》之中確實展示了豐富、多樣的情感世界,從日常生活到社會政治領域,從世俗的追求到終極的關切,都不難注意到情感的內涵.詩經中的情感表達涉及多重方面,這裏將對此作一概要的考察,由此進一步分析《詩經》情感世界的具體內涵.  相似文献   

13.
尹荣方 《寻根》2007,(5):43-45
"烧拔"是日语音译,指荞麦面条。日本人大多喜欢吃"烧拔",一般酒家,除各式酒菜外,大抵供应"烧拔",面条店自不用说,日本更有挂"烧拔"招牌,主要供应烧拔之店,路边流动烧拔摊,更是随处可见。日本人吃烧拔,独多讲究,每用绿茶和面,使烧拔呈浅绿之色,莹莹可爱。  相似文献   

14.
井会利 《华夏文化》2006,(1):63-64,F0003
张岱(1597-1689),字宗子,一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史学家、散文家,他博学多才,能诗善文,在文学上的成就,以散文为最,人称“绝世散文家”。《陶庵梦忆》是作者晚年追忆往昔繁华生活的一部小品随笔,文中以清新的笔调、雅致的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15.
花譜,花譜,艶絕秦宫歌舞.幾多玉暖香温,惹得游人斷魂.魂斷,魂斷,紙上呼來如見. [清同治]羊城聽春樓主《調笑令》② 二十世紀的學者在研究清代戲曲評論著作--尤其是京劇在北京的強勁崛起之後的戲曲論著時,往往都要面對一個尷尬:清代的戲曲論著很不能說是少,至少是比曲論相當繁榮的明代在數量上多出許多,但是讓學者頭疼的是,其内容跟明代士人之熱衷於考字論調,校聲度曲的興趣卻很不一樣,往往很難準確地把它們定義爲戲曲論著.簡言之,這類論著關心(伶)人的性情容貌年齡比關心戲曲本身的曲詞唱腔要多得多,對伶人,尤其是伶旦的身世長相的品頭論足要遠遠超過對劇本或表演藝術的探討.相較於"空疏"的明代士人,清代學者在中國歷史上以治學嚴謹著稱.  相似文献   

16.
郑金洪 《寻根》2003,(3):133-135
《左传·襄公廿五年》记载:“昔虞阏父为周陶正,以服事我先王。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也,与其神明之后也,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诸陈,以备三恪。”说的是阏父为周的陶正即主管制陶之官,有功得到周文王赏识,把长女大姬下嫁给阏父子胡公为妻,“以备三恪”。恪为客异文,古制灭国不灭祭祀,周武王克殷后,分封虞、夏、殷之后为三恪,封阏父子妫满于陈,建立陈国,都城宛丘(今河南淮阳),以奉虞舜之祀。妫满去世后谥胡公,传至20代公廿三年(前479年)为楚国所灭,子孙遂以国为姓,是为陈姓由来,妫满为陈姓始祖。陈国后裔有的以首任国君妫满谥号胡公为胡姓。此前…  相似文献   

17.
1942年夏,我負笈京華,就讀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始列陳垣先生門墻.陳垣先生焉史學大家,時皆尊稱援庵先生.入學後,歷年得聆援庵師親授《中國史學名著評論》、《佛教史籍概論》及《史源學實習》諸課程,獲益漩多,為我一生從事學術工作奠定初基.援庵師著述閎富,所著《元也里可温教考》、《史諱舉例》及《滇黔佛教考》等常置案頭,而《二十史朔閏表》尤為時加翻檢之學術工具書,而援庵師則謙稱此焉"智者不為"之作,而"不焉終不能得其用",旨哉斯言!我終身服其言,亦望天下學人皆能置諸座右.  相似文献   

18.
正前言陳寶箴致兪廉三末刊信札,源於江西義寧陳氏家藏文獻。這批手札,最初由陳寶箴之孫登恪(陳三立幼子)抗戰前在漢口地攤上購得,時登恪執敎於國立武漢大學。據他事後向家人介紹,當時正因爲發現是祖父的手迹,才會花"大價錢"買下來。1974年,陳登恪逝世,其子星照將信札交與堂姊小從(其父隆恪,爲登恪次兄)收藏。此後,陳小從又將曾祖遺札轉付堂兄封懷(其父衡恪,乃登恪長兄)。陳封懷辭世(1993年)後,信札原件遂  相似文献   

19.
編後     
本期不乏亮人眼目的佳構. 李澤厚先生《知識論答問》結末立論:"哲學不只是糾正語言,不只是專業化的細節鑽研,不只是文字游戲,更不應是一味鼓吹無序、毀滅和'什麼都可以'.人類學歷史本體論把哲學看作是'研究命運',首先便是人類的命運.這裏從認識論再次思考'人活着'及其命運作爲哲學第一命題的確當性."此意在現時代細審,格外發人深省.  相似文献   

20.
马光宇 《大理文化》2012,(12):102-111
"靖难之役"后,建文皇帝踪迹何在?历史学家对此众说纷纭,难成定论。其中有一种说法是建文皇帝到了云南,很多地方都有相关的地名、诗词、楹联为证,比如武定狮子山,比如大理无为寺,比如洱源县的"眠龙洞"、"潜龙庵"、"标楞寺"等地,均与建文皇帝有关。历史是否如此,还是后人附会?这些都有待进一步地寻找和探考。本刊编发本地作者马光宇先生撰写的此篇文章,乃一家之言。是耶、非耶?盼读者诸君赐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