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腐败是寄生在我党肌体上的毒瘤,反腐倡廉是纯洁我党肌体的良方。惩治腐败固然重要,但是预防腐败更为重要,透析腐败现象背后的人性基础,有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性观,自觉地增强其防腐、抗腐能力。  相似文献   

2.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本文认为,腐败的人性基础是性恶论,但在腐败的预防上又要借鉴性善论,既要从制度体制上预防腐败,又要运用教育感化的手段预防腐败.腐败产生的社会原因主要有权力寻租、价值冲突、权威失落和角色失调.  相似文献   

3.
对于幸福和利益的追求是人性潜在的原动力。社会经济生活的深化,引发人性向高层次演进,伴生暗昧和丑恶行为。利己主义集中于金钱欲望和弄权欲望,导致特权腐败;特权与金钱联姻,出现新的社会资本形态——权力资本,制衡权力,要在建构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严法峻刑,根治腐败的源头,造成去私、尚公的社会规范。  相似文献   

4.
腐败犯罪的制度原因在于权力的异化,人性原因在于追求功利。而要抑制腐败犯罪则需要在加强权力制约与监督,构筑更为完善的政治和法律制度的基础上,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才能奏效。  相似文献   

5.
党与政府已加大反腐力度,但“腐败行为依然有蔓延趋势”,主要表现为滥用职权、钱权交易。文章试图从人性角度探究产生腐败的主体根源,从传统:艾化探究产生腐败的环境根源,从社会发展现状探究我国转型时期产生腐败的政治根源,从当前反腐败制度设计探究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的监督缺失根源。  相似文献   

6.
腐败作为世界性痼疾,学者们分别从经济学、政治学、公共行政学、法学等学科视野出发,运用成本——收益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权力寻租理论、破窗效应理论等多种理论视角对腐败的成因进行分析。综合诸多理论视角,可以发现腐败以人性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特性为内在基础,在委托代理机制固有的缺陷——委托人与代理人信息不对称和利益不一致客观存在的情况下,加之公共权力的二重性而具有了产生的潜在可能性。这种潜在可能性在官员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成本收益计算下转化为现实。但可以从人性、机制、利益诱因和制度等方面入手无限压缩腐败的空间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官场历来是倍受人们关注的社会存在。新时期官场小说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别样的世界。它真实地反映了官场百态,对官场的腐败现象做出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同时也对腐败官员的思想和人性进行了细微的描写,尤其是对官本位思想作了深刻的剖析。  相似文献   

8.
反腐小说与官场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下人们往往把题材涉及到官场腐败的小说通称为“反腐小说” ,这是一个模糊而过于泛化的概念。本文以近几年几部在这方面影响较大的小说为例 ,对反腐小说和官场小说进行了区分和定位并指出 :反腐小说的侧重点 ,是其主题的尖锐性 ;而侧重人性刻画的 ,属于官场小说  相似文献   

9.
当今,腐败现象的严重泛滥,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但是腐败是根源于人的自利性,这又是人性的一部分,是不可能根除的,只能控制.在所有的控制手段中,法律控制是最好的控制手段,在没有其它的更好的控制手段时,这也许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从理想信念的动摇,世界观、价值观发生偏差;企业管理存在漏洞,侥幸、交易心理及人性弱点等方面,剖析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腐败成因;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监督体系等方面,提出了预防国企领导人员腐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以法治腐是廉政建设的基本模式 ,但法律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使得以法治腐也是力不从心 ;中国古代倡导以德养廉 ,但也因道德过分相信“自律”而无法扼制中国几千年的制度性腐败 ;只有德法并举 ,建立起“制度———规范———德性”三维一体的治理模式 ,才可能有效地进行廉政建设 ,这也是“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腐败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问题在我国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治理腐败首先要了解腐败产生的根源,用经济学中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以及博弈论的分析方法来考察腐败问题,对博弈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可以从新的视角探究腐败的产生以及反腐败的应取举措。  相似文献   

13.
Corruption and malpractices in higher education are today a major concern in nearly all higher education systems worldwide. It is a multifaceted phenomenon and has become particularly visible in the academic domain. This paper represents an exploration of the possible role that quality assurance can play in addressing corruption and malpractices. First, it briefly studies the factors that enhance the risk of corruption and malpractice in higher education. Second, it examines how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s can potentially identify and prevent corrup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Third, it discusses organisational options that prevent corruption in the quality assurance procedure itself. In other words, how the quality assurance procedure should be built in order to lower the risk of becoming itself the object of unethical behaviour and corruption.  相似文献   

14.
高校是学术研究的主阵地,也是学术失范的重灾区。加强高校学术道德建设是学界的共同呼声。治理学术腐败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综合治理,才能标本兼治。而作为把高校学术研究成果推向社会的重要媒介,高校学报在强化学术道德建设、遏制学术腐败中具有特殊的作用。高校学报应守土有责,从我做起,恪守职业道德,规范学术编辑出版行为,勇于承担遏制学术不端的责任,大张旗鼓地倡导学术诚信。  相似文献   

15.
转型社会腐败根源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腐败现象不断滋生蔓延与社会系统运行状况密切相关,我国社会转型期不仅存在滋生腐败的社会个体基础和历史传统条件,更有易于腐败蔓延的现实经济,政治和思想条件,只有深入分析这些相关的社会运行条件,才能挖出腐败不断磁生的真正根源。  相似文献   

16.
政府权力腐败既是一个历史现象又是一个国际现象,发展中国家更是普遍受到腐败现象的严重困扰。在经济人假设基础上的委托—代理机制分析方法对政府权力腐败现象有很强的解释力。在委托—代理机制中,政府官员贪污和寻租是最典型的腐败方式。有效治理政府权力腐败,必须加强惩罚机制、完善激励机制、健全法制监督机制和优化行政权力结构配置。  相似文献   

17.
明确了为什么要开展反腐败斗争、怎样开展反腐败斗争,是反腐败斗争取得成效的关键。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同时,也在为真正建立一个群众拥护的廉洁政府而努力。为了保证根据地的生存与发展、保持党和干部同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从思想作风建设、规范财经制度、实行民主监督和法制监督等方面,同腐败现象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威信,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而且也获得了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凡腐败,纵然千变万化,但究其因,无非是或为贪欲所累、或为人情所累而已.因此,坚持“两戒一守”,能帮助绝大多数人远离腐败.每个党员,只要在工作中能切实做到戒贪婪之欲,戒侥幸心理,树立正确的人情关而不因情徇私,就一定能清白做人,干净干事,始终不失共产党人的纯洁品性.只要每个党员都纯洁无私、朝气蓬勃,党之纯洁便可高枕无忧.  相似文献   

19.
反腐败斗争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因此,如何科学地分析腐败现象及特征,建立相应的惩防体系,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现象就显得尤为重要。腐败就是国家公职人员严重违反公职人员行为规范的现象,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它的核心特征就是国家公共权力的异化。  相似文献   

20.
反腐败需要制定政党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治理腐败偏重于德治,而非法治,由于德治有自身固有的缺陷,因此治理腐败需要法治予以弥补。腐败主要发生在党员干部中间,因而,治腐应以治理党员干部的腐败为重点,党员干部腐败的原因在于其许多权力没有受到相应的制约。要约束党员干部的权力,就必须制定政党法;制定政党法不会改变政党的性质,不会削弱党的领导,反而有利于提高党的威信。政党法应包括政党活动的基本原则,政党与政府的关系,政党内部治理结构等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