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琦  赵敏娟 《软科学》2012,26(12):26-31
在以往研究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将消费习惯、收入等传统变量以及预期收入、房屋建设支出、教育与医疗不确定支出和收入差距纳入考察范畴,并利用2000~2009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以上各因素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消费习惯、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都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预期收入和住房建设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虽然有影响,但是程度很小;教育和医疗支出由于其不确定性较大,因此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显著;利率虽然对消费有影响,但显著性不强。  相似文献   

2.
王宛 《未来与发展》2022,(9):17-21+16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居民消费结构出现一些明显的变化。从消费主体群体看,消费快速增长的主体群体出现下沉趋势,农村居民这个消费群体逐渐崛起;从消费主体区域看,消费水平较快增长的区域呈现由东向西转移的趋势,中西部农村开始成为重要的内需消费市场;从消费结构看,居民消费出现升级趋势,这一现象在农村居民中更加突出。国家政策、科技进步及消费观念转变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促使我国居民消费出现这些变化和趋势。在新形势下,促消费是扩大内需和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着力点,需紧抓消费新变化新趋势,有效合理挖掘消费内需潜力,稳就业、促收入是根本,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振消费信心,还需引导注重财富管理防范消费迷失风险。  相似文献   

3.
孔丽  胡广文  穆献中 《资源科学》2022,44(10):2022-2037
提高能源效率被认为是短期内减缓能源消费增长速度的主要途径,但其有效性可能受到能源反弹效应的影响。由于价格变化带来的居民消费行为改变是能源反弹产生的重要来源。对于高居民收入、高消费能力的北京市而言,无疑会消纳大量的由产品能源效率提升而增加的产能,这加大了居民消费行为改变所产生的能源反弹风险。因此,本文建立了LA-AIDS模型对北京市居民消费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相应能源效率提升比例下居民消费再分配等行为进行仿真,量化2000—2019年北京市能源反弹效应的大小,并对不同类型能源商品和服务消费产生的能源反弹量进行比较;同时,使用Slutsky分解方法将价格变化导致的居民能源消费变化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进行分解,深入探索北京市居民消费配置的能源反弹效应产生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①北京市居民消费带来的能源反弹结果存在完全反弹和部分反弹两种现象,且商品价格变化的收入效应是能源反弹的主要来源;②居住类商品对整体能源反弹效应的促进效果最为明显,交通通信类商品对整体能源反弹效应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③家庭部门中居民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意愿,不同类型商品的能源效率提升比例,和能源成本占比均会影响能源反弹的程度。最后,本文从居民、生产企业和政策制定者3个主体角度提出有效缓解能源反弹效应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云  辜萍 《软科学》2001,15(1):16-17,36
社会保障制度与居民消费行为存在密切联系。论文通过分析社会保障制度对居民消费观念、消费习惯等消费行为的影响,揭示了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理论。  相似文献   

5.
预防性储蓄已成为制约我国居民消费的巨大障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转型、经济情况变化等使我国居民无论是在未来收入还是在未来消费方面都存在较大程度的不确定性。因此,我国居民存在较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要从根本上解决居民高储蓄、低消费现状,必须设法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意愿。  相似文献   

6.
张欢  成金华 《资源科学》2011,33(5):806-813
能源价格的变动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有重要影响。本文综合运用VAR模型和SVAR模型,通过对1989年-2009年我国能源价格变动与居民消费水平的动态波动效应的实证检验表明:①居民消费水平在短期对能源价格水平有正向冲击作用,在长期有负向冲击作用,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短期内对能源价格水平的上涨有推动作用;能源价格水平在短期和长期对居民消费水平有明显的正向冲击作用,能源价格水平的上涨导致居民消费水平的上涨;②能源价格水平在短期主要受前期自身水平的影响,居民消费水平在中长期对能源价格水平也有较强贡献;居民消费水平短期内主要受前期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长期受居民消费水平和能源价格水平的共同影响。基于以上结论,国家在调控能源价格时需要考虑到能源价格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避免由于能源价格过快上涨导致居民消费水平的剧烈波动;此外,在能源价格长期上涨预期背景下,我国政府应逐步提高居民工资收入占GDP比重,通过收入分配改革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为维持高能源价格背景下居民消费水平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
赵佳  朱雨可 《资源科学》2021,43(9):1764-1777
居民消费结构和投资结构良性互动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重要路径。本文基于投资视角,从理论角度阐释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对环境效率的影响机制,并利用2003—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使用系统GMM模型实证分析了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如何通过投资结构变化影响环境效率。研究表明:①在影响机制上,受环境规制、投资回报、清洁技术等因素影响,居民消费结构变动伴生的消费偏好改变将引起投资结构变动,并进一步作用于环境效率;②居民消费结构从生存型向发展型升级不仅对环境效率会产生直接正向影响,还会通过投资结构变动间接影响环境效率,但间接影响效应的大小和方向取决于投资结构偏向;③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有利于推动投资结构向第三产业优化,进而正向促进环境效率提高。但投资结构若偏向高污染行业,虽能提高产出水平,但环境效率反而会因环境污染出现下降。因此,加快消费结构绿色转型、引导投资向发展型消费倾斜、加大顺应消费结构升级的低排放、气候适应型投资是实现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可行选择。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建立协整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从城乡比较视角分析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收入水平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最大,而收入分配和政府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影响的绝对程度基本相同,但二者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却存在显著性差异;政府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具有正向挤入效应,而对农村居民消费则产生负向挤出效应;尽管城乡居民消费与收入分配差距都呈负向变动关系,但农村居民消费对收入分配差距弹性系数较大.  相似文献   

9.
人口年龄结构通过劳动生产率、消费能力、储蓄率以及消费观等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消费水平产生影响,人口年龄结构对居民消费具有正效应和负效应。选取安徽省各地市2008-2015年城乡居民收支数据和人口年龄结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收入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显著,总抚养比的提高是导致居民消费水平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人口年龄结构对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具有差异性,人口老龄化限制了农村居民消费,对城镇居民消费却有促进作用,少儿抚养比提高抑制了城镇居民消费,对农村居民消费却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1990-2008年的住房价格和居民消费时间序列数据,构建了山西省住房价格和居民消费的VAR模型。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表明,住房价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水平、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居民可支配收入对住房价格的长期响应均为正,但短期和中期影响各不相同。住房价格对自身的短期冲击是正向的,在中期内表现出不确定性;住房价格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短期影响非常弱,但在中期内,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表现出不确定性,对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的中期冲击为正向,对人均可支配收入影响非常弱;住房价格在短期内对居民消费水平有抑制作用,但在中长期内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居民消费行为的实证研究--总量分析与地区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对各种消费理论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之上,对我国居民的总量消费函数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居民消费行为进行了经验估计。结论如下:一是永久性收入假说更适于解释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二是不同地区居民的永久性收入对消费的影响乘数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在一定的条件假设下,这将影响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趋同性。  相似文献   

12.
影响居民消费收入水平的因素有很多,而且错综复杂,主要的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或国民收入的增长率;国民收入使用额的分配比例;人口总数及其自然增长率;商品价格状况及波动幅度;职工工资农民收入的增长及就业人口;义化教育程度及国家对消费的方针政策等等。本文主要讨论前几种因素和国家对消费的政策等有奖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2000年居民消费收入水平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3.
蒋宏杰 《大众科技》2012,14(3):244-246,178
据对2005年~2010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CPI数据分析发现,经济后发展地区的居民消费价格变动幅度普遍大于全国平均水平,而经济发达地区的居民消费价格变动幅度普遍小于全国平均水平。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物价水平、居民收入消费水平、政府调控重点和控价能力等存在差异,从而影响居民消费价格变动幅度。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进程中居民消费对水资源消耗的影响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向量形式的Kaya扩展模型,运用LMDI方法将用水总量分解为人口规模、人口城镇化、居民消费、消费抑制因子、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6种效应。研究表明:用水总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居民消费的贡献,尤其是城镇居民消费引起的间接耗水的增长;人口规模和人口城镇化对用水总量的增长具有持续的正向作用,且人口城镇化的驱动力要强于人口规模;消费抑制因子对用水总量的影响经历了由正到负的过程,与用水总量之间存在反向变动的逻辑关系;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调整对用水总量的增长呈现出持续的抑制效应,但是变动幅度较小,凸显出当前我国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在节水方面的乏力。虽然居民消费极大地推动了用水量的增长,但是由于居民消费在整体国民经济中具有用水强度的比较优势,因此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并不违背水资源的节约目标,同时施以节水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改善等手段,能够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柴士改 《软科学》2016,(1):81-85
在考虑城乡居民消费差异情况下,构建非线性阈值协整模型,揭示中国居民消费结构与其碳排放系数的影响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居民消费结构优化进程中,对居民消费碳排放系数呈现机制转移的非线性阈值协整效应:1985~2002年居民消费结构对碳排放系数的影响效应为负;2003~2007年效应由负向正平滑转换;2008~2013年居民消费结构优化有利于其碳排放系数的降低。同时城乡居民消费差异对居民消费碳排放系数的影响效应为负效应,逐渐向正效应转变,表明城乡消费差异不利于居民部门碳排放系数的降低。  相似文献   

16.
崔海燕 《未来与发展》2010,33(11):96-100
本文根据1978—2007年的山西省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支出的有关数据,运用动态计量经济理论和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山西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在短期内,山西省居民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波动关系,但从长期来看,居民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正相关,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居民消费,但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小,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明显。因此,山西省政府应该通过启动消费、影响投资最终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基于PI—LC理论的现阶段居民消费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以持久收入假说(Permanent Income,PI)和生命周期理论(Life Cycle,LC)相结合的分析框架为基拳出发点,通过适当扩展,从理论上确定了消费函数的形式,并采用2000年至2006年我国各地区不同收入人群的人民生活水平、房地产价格以及相关的利率数据,选择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从不同角度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财富效应进行了检验,并分析了收入差距、利率政策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收入仍然是决定消费的最主要因素;对各收入阶层来讲,房地产市场价格的不断攀升并未对消费行为产生任何促进作用.另外,不断紧缩的长期贷款利率政策严重制约了中等收入人群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施祖辉 《预测》1998,17(1):34-36
就业对消费的影响分析——上海城镇就业率与居民消费增长关系的实证施祖辉(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200433)就业、通胀和经济增长是一个彼此难以两全的问题。按照菲律浦斯曲线及有关的宏观经济学原理,一定的经济增长条件下失业率(就业率的逆指标)和通货膨胀率...  相似文献   

19.
医疗保障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意义重大;而医疗保险制度是医疗保障制度的集中体现。笔者拟就当前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韩心灵 《软科学》2014,(4):15-20
使用时变参数模型分析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动态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从总量上看,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有促进作用,但力度有减弱趋势,整体趋势呈现"倒L型";从结构上看,经济建设支出始终抑制居民消费,社会文教支出对居民消费的作用由弱变强,并逐步变为主要推动作用,行政管理支出对居民消费从促进作用变为抑制作用。不同时间阶段这三类政府支出对全体居民及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的动态影响有一定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