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尊重的教育”是东北师范大学率先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这一理念,既是该校从基础教育出发,总结长期办学体会浓缩出来的带有发展指向性的整体教育观,也是时代教育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尊重的教育”是在教育发展的历史与未来的交接点上提出来的,它对深化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尊重的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论,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多方面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素质教育和考试竞争之间的困惑 十几年的素质教育搞下来,谁也说不清素质教育是什么了。搞理论的人习惯在书斋里海阔天空,还热衷于满世界寻找高深的学问,把谁都可以明白的道理说得玄乎其玄,原本是个常用词语的“素质”,原本通俗易懂的“素质教育”(注重素质或者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如今成了一种与以往的教育根本不同的全新事物。而为了重建与重构这种全新的教育,我们十几年来一直在不断地批判以往的教育或传统教育,并且把它高度概括为“应试教育”,它不是新事物,而是需要以“转轨”的办法淘汰的旧事物,  相似文献   

3.
在新一轮的素质教育大讨论中,我们应该明确素质教育首先是一种思想和观念,而不是具体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形式。本文从什么是"好"教育的理解出发,结合现实素质教育实施中的问题,尝试探讨对素质教育意义提升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的提出开拓了我国教育理论研究的思路。10多年来我国教育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并逐渐形成了“素质教育”的思潮,这对于我国教育的发展无疑是重要的。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有关“素质教育”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交锋”,各种研究都是站在“素质教育”的立场上来批判和指责现行“应试教育” 的弊端。而所谓的“素质教育”的实践,诸如减压教育、成功教育、愉快教育、体验教育等,也都是在一片叫  相似文献   

5.
与同行们一提到“素质教育”,往往就全提到五花八门的“课外活动”,似乎通过课外活动的开展,就是提高了素质,在教育的实践中,素质教育与“面向21世纪的经济、科技竞争”等联系在一起,认为素质教育是一种“质量教育”。以上两点认识是片面的,“素质”的本质是人体的主动性,即以衡量素质教育的成功与否,就基本条件和标志是学生的主体情况是否得到成功体现,是否得到充分发挥。因此,  相似文献   

6.
谈教育,自然要谈教学。谈教学,不能不讲质量。 质量是什么? 在某些理想主义者看来,仿佛一谈质量,教育就降格,教学就从艺术沦落为技术。固执己见与极端碰撞,让基础教育的大地发生裂变。莫名其妙中,两座对峙的山峰隆起了“应试教学”与“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教育体制正处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素质教育已逐渐成为我国当前教育的主要模式。所谓“素质教育”,是根据人类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内心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特征的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是一种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是适合时代发展趋势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8.
将“北京教育”改称为“首都教育”意味着什么?它们都是同一地区的教育。称谓的更改只是“异名而同义”呢?还是另有深意在?在新词汇蜂起的时代,笔者愿以学习的态度,试图品味一下“首都教育”这个新概念。笔者认为,将“北京教育”明确标示为“首都教育”,恐怕不能认为本来北京即首都,称之也无妨吧,这种想法未免过于简单。实际上,只有当“北京教育”向着“首都教育”的基本特质迈进时,才有必要进行更名。一般而言,“首都教育”应该有这样一些重要的特征:1.该教育应当是国家教育政策的典型体现。北京,是一个地区性的概念;首都,虽然也是一个地区…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目前,我国教育正处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时期。在这种形势下,中学生在想什么呢?最近我们就“你经常思考的问题有哪些?”向120名中学生(初二学生70名,高二学生50名)进行了一次开放性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中学生经常思考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它们是“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身体发育”、“业余兴趣”。为了了解目前的中学生在上述四个方面的思想状况,我们进行了专门的调查研究。希望通过这次调查,我们能够较深入地了解中学生的内心世界。为教师、家长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提供依据。二、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本…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人的教育,是现代化的教育,是面向21世纪的教育.21世纪是更加充满竞争与挑战的世纪,无论哪一个国家和民族,要想取得发展的主动权,竞争的制胜权,就必须拥有充足的合格人才.因此.世界各国把面向全体学生并使之德、智、体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人类的整体素质作为教育的发展战略.如何尽快实现以“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和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怎样辩证地看待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怎样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  相似文献   

11.
肖桂生 《湖南教育》2002,(12):51-51
误区之一: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的教育。一谈起素质教育,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应试教育”。考试,尤其是高考成了“罪魁祸首”。其实,考试只是一种形式,关键在于怎么考,考什么。既然人的素质有高有低,那就需要一种机制来测评其高低,考试就是测试中的一种。素质教育是离不开考试的,只是考试的形式变化而已。将考试一棍子打死,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的表现,会对教育带来灾难。没有考试或者说没有测评机制,学生的素质得不到正确测评,就难以提高。误区之二:素质教育就是没有负担的教育。“减负”不等于不要负担,只是减轻…  相似文献   

12.
英语教学中的愉快教育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一再强调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倡学生们应在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学习。因此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应大力提倡“偷快教育”。愉快教育是一种教育方法,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它是一种在课堂上既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又注重以实践为目的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张锦堂 《上海教育》2001,(10):44-46
“小班化教育”是建立在素质教育的高标准、高要求的教育质量观和现代办学效益观思想指导下进行的,运用“小班”本质特征的教学模式、策略、方法、技术、手段和评价的一种教育组织形态。  相似文献   

14.
“诚”的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可看作儒家思想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灵魂;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杜维明,近年来积极倡导“成人”的人文教育理念,并以“诚”的传统精神做理论上的依托;他以“终极的自我转化”为核心的求“诚”(教育)观,强调以自我道德意识的提升作为教育的根本属性和首要关切;这一独具特色的思想,对于工具理性支配下的当代中国教育之片面追求实效的功利主义倾向,以及当代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失有着毋庸置疑的纠正意义,对于当前的素质教育、通识教育也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当下,许多人认为素质教育只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理想的教育目标而已,只是专家、学者的事情,离普通的教育主体自身似乎还很遥远。基于这样的认识,他们自然既没有素质教育的自信,也没有素质教育的热情。于是素质教育只能作为“漂亮之花”而被束之高阁。殊不知,受教育权是一项基本的公民权,“怎样受教育”也是一项公民权。从这一点来看,素质教育应当首先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16.
目前人们谈论的话题之一是“素质教育”。的确,“素质教育”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现在和未来、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和关系到国家兴衰的一件重要的大事。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从思想教育入手,即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17.
大连民生小学2000年上学期开展“抚摸教育”以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其主要原因是,“抚摸教育”能够满足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和家长的心愿,是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一种好的模式。但它毕竟刚刚起步,关于“抚摸教育”的实质、实用范围、使用策略以及开展“抚摸教育”的关键因素等问题,还需要在实践中和理论上进行认真的探索和研讨。  相似文献   

18.
一、“关怀教育”的提出及其要义。关怀这个普通的词,把它和“教育”连在一起,就构成了一种教育的理念和模式,它实际上是指以关爱为主要行为方式,关心他人,关注成长的一种教育。“关怀教育”首先要体现人本思想。就是在教育中要真正体现人的价值、尊严,以人的成长发展为宗旨。第二,始终贯穿“爱”这根红线,关怀是爱,而“教育,说到底是爱”。实际上,“关怀教育”最切近教育的本质,或说,“关怀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最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19.
王金龙 《上海教育》2000,(10):29-30
归纳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涵,可用“以学生发展为本”加以概括,而考察素质教育的全部外延,则明显地看到德育始终被放在首位,于是就存在这样的一个命题:“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德育,抑或可称在德育中如何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我们认为:二者的契合点应落在学生的“成人”教育上,(也有称“做人”教育,但我们认为前者所表达的含义似乎更确切、更深刻,因为“成人”体现了一种发展观点,一种教育过程,故本文用“成人”教育这个概念。)而审视当前德育工程,我们会发现,恰恰是这一点却成了一个薄弱环  相似文献   

20.
由于“发展”是我们时代最重要的主题,在“社会发展”这一层面,人们对于“发展”的内涵和意旨有着相当充分的探讨。尽管国际人文-社会科学界对发展的目标、战略与模式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但也逐渐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共识。正如《联合国发展权利宣言》中指出的:“发展权利是每个人不可剥夺的人权,每个人及各国人民均有权参与、促进,并享受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的发展。在这种发展中,所有人权和基本自由都能获得充分实现。”“发展是人民与社会解放的进程,不能把发展降低为经济增长。”然而,在“个体”这一层面,对“人的发展”的含义却缺乏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