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自五月中旬以来,各媒体都集中优秀采编力量对这一重大历史题材进行专题报道.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历史不能忘记",所谓的"忘记意味着背叛",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需要不断警示,反思自己.本次各媒体对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报道,总体上体现了对重大历史题材报道的突破与创新.  相似文献   

2.
<社交媒体的政治威力>(The Political Power of Social Media)是最新一期<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的封面文章,它所说的社交媒体是针对传统媒体而言的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如Twitter(推特)、微博客等.单从近两年网民最关心和新闻同行最瞩目的事件来看,诸多热点新闻的报道多由这些媒体引爆,然后主要经过市场化媒体报道而得以引起关注,并反复互相借力推动问题获得解决.与止阱目对,传统意义上的舆论领袖,即一些大报大刊大台,虽然近年来努力在新闻性上寻求突破并有所成就,但在这些创造力、突破力、传播力空前的媒体面前仍有几分落寞.  相似文献   

3.
陈健 《青年记者》2007,(22):1-1
从"史上最牛女秘书"开始,一些媒体似乎与"最"字较上了劲儿,为了吸引读者眼球,扩大新闻影响力,一系列"最"字头的新闻铺天盖地地砸向读者,"史上最牛开发商"、"最牛钉子户"、"史上最毒后妈"、"最美丽的大学生"……一时间,形式各异、褒  相似文献   

4.
也谈"新闻价值坐标不能刻舟求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炜 《青年记者》2004,(4):24-24
读了贵刊2004年第l期刊载的《新闻价值坐标不能刻舟求剑》一文,对其中一些观点有不同看法,提出本人的一些浅见,供读者、编辑及该文作者讨论。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高科技  相似文献   

5.
本的标题是去年年末我到韩国参加一个研讨会的主题,这个研讨会由我国新华社和韩国言论财团共同举办。[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现在的一些电视新闻报道经常让人感觉有一种"端着"的味道.何谓"端着"?乃端着架子也.这里所说的"端着"倒并不是说某位官员端着架子,而是我们的新闻在报道中帮官员端着架子.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大众传媒对于"渤二事件"的媒体报道及其影响,学界评价甚高。有学者认为:"这应该是中国新闻界第一次打‘老虎’,也是迄今为止的唯一一次。"[1]王雄以为:"这是中国传媒首次将新闻舆论监  相似文献   

8.
当过兵的人都知道,实弹射击要百发百中,必须掌握射击的要领,如"三点成一线"等等,这样才不至于偏靶脱靶,才能提高命中率.  相似文献   

9.
万芳 《视听》2021,(4):169-170
地方媒体要积极占领以小屏为代表的新媒体主阵地,以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本文以佛山电视台南海分台的实践为例,探索地方台两会融媒体报道的策略.佛山电视台南海分台从两会直播入手,尝试电视+手机+5G+AR直播模式,全面呈现这一市民最关注的大事.  相似文献   

10.
"贪官自首"这4个字,无疑是7月17日~7月19日在媒体上频繁出现的词汇."重庆400多名官员上腐败预防课课后5人抱钱自首"(重庆晚报)、"重庆5名干部防腐课后自首"(南方都市报)、"涪陵检察院上完预防腐败课5名贪官自首"(羊城晚报)……似乎我们的反腐教育突收奇效,本应从法律上遏制的"腐败问题",依靠一堂道德教育课的感召就能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11.
图书买难、卖难,成了影响农村图书发行的两大症结。一方面,出版社出版的农业类图书因销路不畅而造成积压;另一方面,农民读者难以买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农民呼吁出版部门出版更多的适销对路的图书。一个是愿意出书却出不好书,一个是愿意买书却买不到书,这个“中梗阻”似乎成了世纪难题。最近,我们到了农村图书市场调查,对此问题才稍稍有了些发言权。我认为,出版社作为精神产品生产单位,在这方面非不能也,实不为也。在调查中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金盾出版社的农业类图书在农村格外畅销,原因是该社的图书达到了价廉物美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路强 《青年记者》2007,(14):11-11
我比较年轻,在一个区域强势媒体做一个自己喜欢的行业的广告专刊,工资虽然不多,但是和周围的朋友比起来,还算可以。这个行业对我来说充满了激情,自己把所有的精力都奉献进去了。但是和外省同行的同龄人比起来,感觉别人更卖力,更富有激情。可能是因为太喜欢这个工作和行业,我觉得自己应该有更大的能量激发出来。但是年轻人在一个很固化的体制里面,是不能多说和多做的。于是,一方面叹息环境不太适合,一方面焦急国内大城市的同龄人卖力工作而自己被抛在人后。  相似文献   

13.
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2018全国两会报道成为各大媒体的竞技场和新媒体融合成果的"练兵场".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各显神通,纷纷拿出各自的"撒手锏".从"中央厨房"革新内容生产,到"媒体大脑"试水新闻制作,再到大小屏互动移动化播出颠覆传播模式,各家媒体不断创新,推出形态各异、精彩纷呈的新闻报道,新闻表达也逐渐向民间语态转变.这一切都体现出新旧媒体之间从"相加"到"相融"带来的新变化,更预示着全国两会报道进入了全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4.
对新闻传播控制的、目的,在于使新闻事业更好地向有利于四化建设,有利于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发展,而不是把新闻事业“控死”。不控制就会造成失控的局面,这对社会和人民无疑都是不利的。把新闻控制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既是整个新闻活动和我国法制建设不可缺少的一环,也是国家政治改革的内容之一。我国宪法虽对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作了原则规定,但由于法制不健全,因此,关于言论、出版自由一直没有具体的细则规定。1957年后政治斗争接连不断,大家尝够了法制不健全的苦处,尤其是十年内乱时期,林彪“四人帮”利用新闻工具为所欲为。一方面剥夺人民的新闻民主权利,一方面又制造假新闻坑害人民。这  相似文献   

15.
吴强 《新闻记者》2007,(6):45-48
“隐蔽性失实”:工具乏力 概念是人们面对大千万象作思考的产物,反过来用以更好地归纳和理解大干万象。它始终并只作为工具存在,并且只有在能够更好地、更简洁地概括现实时才获得存在的理由。好的概念是在充分考察现实基础上得出的思维精粹,应当有助于人们理解过去、把握现实、预测未来,是一整套理论的构成要素;而坏的概念,则因为其削足适履,因而显得苍白乏力,难以为用。而“隐蔽性失实”,正属于坏的这一类。  相似文献   

16.
国内民企巨头深圳华为公司,于近期要求公司工作满八年以上的老员工集体办理"自动辞职",并根据工龄长短发放补偿金,然后再签1-3年的短期合同上岗。共有七千多人办理了相关手续。由于时值新劳动合同法即将正式实施之际,引发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华为辞职事件被国内主流的财经媒体《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率先以"华为应对新《劳动合同法》  相似文献   

17.
18.
我是一名小报编辑,在新闻写作方面不算新手了.在工作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对稿件中的差错,往往不是出在精心提防之处,象一些关键性的评价、断语,以及事实上.而正是出在自己感到很有把握的时候,甚至是在稿件已经见报以后,会突然发现一、两处意料不到的差错,使自己吃惊、诧异:“怎么会没发觉这一点呢?”前些日子,我编的一篇稿件,其中有某某厂“完成了(?)基轴瓦的鉴定”.面对这个  相似文献   

19.
2003年9月,武汉市一家报纸登出一篇人物通讯引起我的注意。因写的是我的亲戚,通讯中描述的事我知道来龙去脉。当看到一些情节无中生有,我非常生气,打电话质问亲戚:“你怎么能向记者说瞎话?”亲戚委屈地说:“记者没有采访过我,我没看到报纸,也不知道哪个记者写了稿子。”不久,又见一家报纸登出一篇人物通讯,写的是我的朋友,事情经过我很清楚,发现有几处明显失实。我问朋友是怎么回事,他说:“署名的记者、实习生没有一个人采访过我,也没采访过我的家人。”我不禁想,这两家报纸登出的其它人物通讯,还有多少属于类似情况?记者写我的亲戚、朋友的…  相似文献   

20.
写新闻报道不能合理想象,以免造成失实,这是新闻界共知的常识。通讯员稿件中有未交代清楚的地方,编辑改稿时也不能合理想象,随意改动、增添、否则同样会速成失实,给报紙、通讯员乃至自己带来麻烦。有一位通讯员写了一篇稿寄给某报,内容是表扬3个女婿争着养岳父岳母。稿中说到岳父身体不好,两年前又患重病,住进医院,3个女婿轮流侍候。稿件后面没有写明岳父岳母是生还是死,报社编辑为了让稿件增色,合理想象地修改成岳父去世了。见报后可热闹了。被报道的老人一骂通讯员,说这那里是表扬我的几个女婿,分明咒骂我该死;二骂报纸不该采用这样失实的稿件,并登门质问通讯员,要他在报纸上发表更正。老汉的邻居和熟人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