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伯箫《记一辆纺车》有这么一句:“摇动的车轮,旋转的锭子,争着发出嗡嗡嘤嘤的声音,像演奏弦乐,像轻轻地唱歌。’有人(如人教版教学参考书初中语文第四册)认为这个比喻的本体是“嗡嗡嘤嘤的声音”,喻体是“弦乐”和“歌声”。这种理解也符合通常人们对比喻的认识,“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朱熹《诗集传》),即,一物比一物。但只要我们稍微留心一下,就会注意到这种解释是有问题的。因为作者是说纺线这动作像演奏弦乐,像轻轻地唱歌,所以,本体应该是“(人用手)摇动的车轮,旋转的锭子,争着发出嗡嗡嘤嘤的声音”,这是一个由人摇车、车发声的两个过程联合起来的纺线动作;喻体应该是“演奏  相似文献   

2.
3.
群喻和博喻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经常出现,学生容易混淆,而在一般的工具书上又难以找到详细的解释,如何辨析它们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4.
虚喻的理据及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虚喻,实际上是根据本体和喻体的特性这一标准划分而来的。虚喻是以情理之类虚性对象去比拟事物之类具体对象的比喻。其理论依据在于:1、虚幻的对象是大量存在的;2、比喻是艺术的联想;3、比喻是比较的一种形式。适合想象力异常丰富者的需要,长于表达灵动跳跃的思想是其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倒喻”?比喻都是借用一种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前者称为喻体,后者称为本体。通常本体在前,喻体在后,如“美女如花”;如果有意颠倒次序,把喻体移置在本体的前面,说成“花似美女”,那就是“倒喻”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李佳秀 《学语文》2002,(5):4-44
高中语文第五册《殽之战》中“妇人暂而免诸国”一句,课本注释为“妇人几句谎话就在都城把他们放走。暂,一下子。”这个注释实在令人费  相似文献   

7.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式,灵活多样,运用广泛。有一种比喻以定中结构形式出现,它把内在特征上有某种相似点的两种事物名词搭配起来,将本体作定语、喻体为中心语,从而构成一种“反客为主、直接比喻”的格式。这种定中结构的比喻简洁凝练,意韵蕴藉,化抽象为具体,暗中转换,形象鲜明生动。例如: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比喻的基础必须是本体和喻体之间存在相似点,本文认为比喻的形成确有以相似点作为连接点的,但是同时指出评议中也存在另一类比喻,即以语音语义为主观联想的基础。文章对比喻形成的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以及主客观综合因素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比喻一般由本体、喻体和喻词等三部分构成.根据本体、喻体和喻词这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情况,一般把比喻分为明喻、隐喻(也叫暗喻)和借喻三类.本文运用大量的例证对这三类比喻进行了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从认知角度对比喻相似点分析,从而得出——在比喻中,相似点应具备如下条件: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从而符合充分理由优化原则,具有向比喻复合空间投射的可投射性。  相似文献   

11.
比喻一般由本体、喻体和喻词等三部分构成。根据本体、喻体和喻词这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情况,一般把比喻分为明喻、隐喻(也叫暗喻)和借喻三类。本文运用大量的例证对这三类比喻进行了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博喻是比喻的一种,它是连用两个以上的比喻,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描绘、说明一个事物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特点,以便更生动地来表现千姿百态的客观事物。它的运用范围很广,修辞效果也十分出色。写景时运用博喻,能使景物特征更鲜明,描摹形状,生动如绘。如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便把雨丝  相似文献   

13.
在古典诗词中,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明喻、暗喻、借喻、倒喻、博喻等多种形式,倒喻、较喻和博喻是其中特殊的三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张爱玲的作品的语言艺术的园地中撷取比喻这一修辞手法 ,作一些尝试性的粗浅的探索 ,并特别注意她在本体和喻体的选择与搭配上的独特之  相似文献   

15.
比喻中,本体和喻体形式多样,在数的对应上呈现出对称性分布,非对称性分布的特点;在数的运用上则呈现出任意性、非任意性特点。本拟以名词性本、喻体为主体,对此现象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比喻有三个组成要素:本体、喻体、比喻词。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个本质不同而有相似点的事物,相似点是作引起联想并构成比喻的基础,是喻体和本体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根据表达的需要,人们作比喻的时候,或是直接点明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或是隐含不露,或是巧妙地将相似点对照、比较、铺设,使比喻形式灵活多样,从而增添语言的艺术魅力。笔对比喻的相似点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对于比喻,同学们一般都比较熟悉,现就你们不太注意的几种变式加以例析。一、倒喻,就是本体和喻体颠倒次序的比喻。倒喻与一般比喻"本体像(是)喻体"的格式相反,是喻体在前,本体在后,构成"喻体像(是)本体"的形式,这又有两种格式。甲式为"喻体像(是)本体"。如:  相似文献   

18.
元硕 《语文知识》2002,(4):44-45
在一般情况下,暗喻是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部分组成的。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暗喻以省去比喻词的简略形式出现,能更充分地发挥其表情达意的修辞作用。这类比喻,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一、并列式。采用结构相似的平行短语或平行句式,把本体和喻体并列在一起。例如: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比喻在形式和类型划分和把握上主要的依据有两条:其一是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其二是依据喻词、本体与喻体是否都同时出现。这虽是一条较为普遍采用的中学教学标准,但却难以对某些语言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例如:  相似文献   

20.
该文就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比喻修辞灵活方式的用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大量中英文实例的结构和表达效果,意在为中英文化交流和修辞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