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利  李兆杰 《山东教育》2005,(25):33-34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饱含深情地追忆了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第一首小诗所做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以及这两种评价对作者一生产生的巨大影响。体会作者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感受到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所饱含的爱,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2.
《荔枝》语言朴实,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无限思念之情。本文的重点是表现母亲对儿孙的爱,引导学生具体感受这融于“小事”之中的深深母爱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为突破这一重难点,可做以下设计:一、强化初读,走近文本以赛读的形式调动学生熟读文本,达成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课文写了母亲的哪几件事,读读并体会从这几件事中你能感受到什么?这样让学生初步感知母亲的爱。二、品读感悟,走进文本1.读进文本,读中感悟。引导学生仔细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有感受的地方写下自己的体会。再进一步提出默读…  相似文献   

3.
本课是指导学生寻找声音,理解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物体传声这一现象。闫教师把本课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探究上,她想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身边一些熟悉的物体进行探究,从而知道声音可能通过气体、液体、固体传播。为了帮助  相似文献   

4.
《爬山虎的脚》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七册的一篇重点讲读课。这篇课的教学难点是:爬山虎是如何一脚一脚向上爬的?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作用,突破本课教学难点,对提高阅读课教学效率做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5.
刘金广 《山东教育》2002,(25):42-43
《军神》是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第五组的一篇课文。根据新“课标”的精神,结合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和本课教材的特点,可以确定如下教学目标:一是落实本组重点项目“速读”的训练,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二是继续强化前面学习的“体会句子含义”的训练,体会“军神”的含义;三是感受“军神”的形象,受到坚强意志品格的教育。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军神”的含义,感受“军神”的形象。为此,可以这样安排教学过程:一、切入重点,感知坚毅本课教材故事情节简单,重点突出,便于进行速读的训练。教学伊始,就要注意引导学生速读课文,…  相似文献   

6.
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这一重点,突破这一难点,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在设计本课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背“三字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通过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把学生带入识字情境中,初步感知汉字,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其次注重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始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相似文献   

7.
【教材简析】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的爱心如何让孩子们真正地体会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解读教材。课文主要讲作者童年时写了一首诗后父亲和母亲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中感悟到的爱。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这同时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所在。  相似文献   

8.
能找出课文中描写图画的内容,能根据图画想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读好人物对话,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奶奶的感激之情;体会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及邻里之间的亲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9.
教学要点就是本课教学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内容教学重点是指几个教学要点中,占主要地位的那个要点。在几个教学要点中,学生很难理解或难以做到的那个要点,就是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0.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是人教版大修订教材六年制第八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我”的亲身感受告诉我们网络的用处,反映了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章的要点,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增长学生的见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这是本课的选编意图,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本课,应根据课文特点和课文的选编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读书方法,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理解、体验、感悟、思考。一、课题切入,激趣导读1.揭示课题,说说读了课题最想知道的是…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首小诗,用呼告的语气表达了孩子不愿意接受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情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根据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激情朗读中体会诗中孩子想独立的迫切心情,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认识12个生字,渗透汉字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本课安排在高中语文第一册序言单元,本课虽然要了解它与众不同的风格,但更重要的是把握其折射出的深刻哲理一提倡思想自由,对异见宽容。然而一般的人理解本课的宽容仅仅从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角度来理解,但本人认为房龙在此处所讲的宽容更应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角度来谈,从这看应是对推动社会与科学进步的新思想、新事物的宽容,这样才是真正理解了这篇序言。基于这一思考,故把本课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12个字,写3个字,朗读课文,知道花生结果的特点。教学难点有二,一是课文篇幅较长,生字较多,给朗读课文带来一定障碍;二是学生不了解花生的生长过程,尤其是城市里的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感性经验,给理解课文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14.
一、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并能提出问题。”前面几篇课文也体现了训练的轨述从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提问,到根据课题质疑,并能在阅读课文中根据人物的表现提出心中的疑问。本课的教学重点则是学习抓住文中看似矛盾之处提问。由于有了前几课的学习,加上新教材从二年级起就重视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质疑能力,掌握了一定的质疑方法,这为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奠定了有力的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课文的5、6两小节时,大胆放手,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只提示学生注意课文中前后矛盾的地方。对于初学提问的学生来说,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所以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上。解决问题则放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只重点解决“文中前后矛盾的地方”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5.
《菜园里》是人教版语文第一册看图归类识字教学。本课的教学目标发重点是:学会本课生字“卜、又、心、风”和新笔画“卧钩”.认识本课所学蔬菜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王艾 《现代语文》2006,(4):104-104
有疑问的课堂是流动着智慧的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走入新课程,执教于高中,更应该将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探究能力作为教学重点。老师更多的不是各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而是备本课可以有几个切入点?学生有可能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在出现的问题中哪些是主干、哪些是枝节?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没有学生的问题、学生的见解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向,这节课就算备得再好,也是不叩自鸣之钟。  相似文献   

17.
陈忠杰 《山东教育》2002,(25):43-44
教材简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材中的一篇新选课文,作者为美国作家巴德·舒而伯格。文中,作者深情地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的一件事:对他写的第一首诗,母亲认为“精彩极了”,父亲认为“糟糕透了”。由自己的人生经历,作者逐渐感悟出这两种极端的断言所包含的爱以及对自己成长的作用。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抓住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感情;难点是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爱的两种表现形式。教学目标设计1.读懂课文,体会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含义深刻的语句的含义;2.有感情地朗读课…  相似文献   

18.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还原到单元教学重点中去,我发现“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不能再像过去耶样去死抠时代背景,然后再仔细分析思路,对景物作细致的切分、分析、鉴赏,从而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单元重点是“整体感知”,不用说就是要尊重学习者的初读印象。  相似文献   

19.
《麻雀》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试用课本第八册的一篇课文。根据大纲要求,我确立本课的教学重点为: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作者赞美伟大母爱的思想感情,激发对母亲的敬爱、感激之情。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一、直观演示情境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20.
《秋姑娘的信》是小学语文一年级的一篇科普知识童话。如何以“信”为主要线索,通过读,带领学生人情入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友谊的情感是本课教学重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并培养讨论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