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审计证据作为形成审计结论和审计意见的基础,贯穿于审计业务全过程,审计证据的质量关系到整个审计工作的质量.不同的审计证据具有不同的证明力,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证据的证明力评价时,应综合考虑影响审计证据的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2.
吕华萍 《大众科技》2014,(4):175-176,181
审计证据是审计工作的核心,是形成审计结论的基础和保证。当今审计证据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其在经济监督职能方面的发挥。文章分析了审计证据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审计证据质量控制的思路方法,以达到提高审计证据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及审计中,由于其审计的特殊性,审计证据也呈现出和传统审计完全不同的特点。计算机审计证据的搜集也要遵循审计证据搜集的原则,并结合自身的特殊性,采取一些与之适应的手段,使之证明有力有效。  相似文献   

4.
电子证据与网络保全证据公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维克 《情报杂志》2006,25(3):113-114,118
电子证据与传统证据存在着差异,电子证据的法律缺陷为网络保全证据公证创造了条件.从电子证据办理网络保全证据公证的作用及公证行为的具体办理,论证公证对电子证据的保全和固定,赋予了电子证据法律上的证明力,为解决网上纠纷提供了可靠证据.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审计的重要性、审计风险及审计证据在审计工作中的地位作用及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同时阐述了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对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成本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审计证据作为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决定的依据,在审计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获取审计证据是进行有效审计的前提,审计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证据的质量。在此过程中,审计证据帮助审计人员证明各项相关事项,明晰模糊不清的审计事项,审计结束后,其效力仍然存在,以一定方式保留下来。审计证据与审计质量有着密切关系,审计证据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提高,都能够对审计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对于审计证据中存在的问题,要将其指出,并且以合理且合法的对策解决。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循证社会科学证据知识库作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动态聚合、组织集成、转化传播社会科学领域证据资源的重要工具平台,不仅可以为研究者与决策者提供访问相关研究发现及证据资源的最佳途径和可靠入口,而且可以方便使用相关研究结果及证据标准来快速建立科学依据,辅助制定科技政策,对于促进循证决策与实践具有重要作用。[方法/过程]通过对国外社会科学领域多个不同主题的证据门户网站进行调研,参考已有证据生态系统和证据标准的概念框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总结不同证据门户网站在证据资源类型性质、证据标准及相关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差异性和优缺点,讨论形成中国循证社会科学证据知识库建设关于证据主张提出、证据基础问题采用与评估、证据综合方法应用、循证指导与实践方法研发的建议和策略。[结果/结论]本研究可为未来建立基于知识共享网络的中国循证社会科学证据知识库工具平台提供可靠证据资源来源、证据类型与标准建设的理论依据及启示借鉴。  相似文献   

8.
王峰 《中国科技纵横》2010,(12):100-100
审计取证是审计工作的核心部分,是决定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环节。实践告诉我们,要获取真兵可靠、充分适当的证据,不仅要求审计人员紧密结合实际,按照规定程序取证,更需要采取一些灵活的方法和策略,保持耐心、细致和积极主动的工作作风。如果获取的审计证据是足够的、充分的,才能保证审计项目的质量。笔者通过审计业务实践,发现当前内部审计取证中存在着缺乏规范程序和统一标准;取证方法单一,重视书面证据,忽视环境分析实物证据;取证的文书内容和形式不规范;审计人员双证方法不适当等问题。对此,内部审计机构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审计重要性是审计理论和实务中的核心概念,如何确定和正确运用重要性关系到审计结论和审计效率。小规模企业有其自身的特点,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这些特点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以形成正确的审计结论。在计划阶段,注册会计师应考虑各种因素确定两个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在实施阶段,注册会计师应根据确定的重要性水平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在完成阶段,注册会计师应汇总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错漏报和重要性水平进行比较以形成审计意见。  相似文献   

10.
基于学习与证据理论的专家群体预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朱卫东  杨善林  任明仑 《预测》2003,22(1):61-63,41
基于学习与证据理论的专家群体预测系统方法,将学习专家预测的历史经验与个体专家预测结论的合成相结合,利用神经网络的学习功能与证据理论在证据合成中的系统完整性,形成了一种系统的专家群体预测方法。该方法将每个专家的预测结论看作为证据,面向具体应用问题通过对历史数据统计分析选择专家、建立学习样本,先考虑个体专家预测结论的独立性、重要性、可靠性与冲突,对个体专家预测结论的基本可信数进行修正,然后用Dempster合成规则合成。该方法用神经网络学习专家历史预测的经验,调整对基本可信数进行修正的修正系数,使证据合成的结果更符合解决问题的要求。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时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由于政府政策质量低下和公信力丧失等原因,"基于证据的政策"(Evidence-based Policy,EBP)思想在英国首先提出,并引起了英美等国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兴趣,从而在随后的十几年中取得了较为成功的发展,并初步形成一套理论体系。文章通过对EBP相关文献的分析研究,梳理总结出EBP理论发展脉络的5个阶段:概念辨析,方法论研究,证据质量控制研究,证据吸收分析,以及EBP实施经验借鉴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以政策决策科学化为切入点,提出了几点可供中国政策决策科学化理论发展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2.
正确发挥沟通技能在内部审计工作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沟通对内部审计人员收集信息、获取审计证据、形成正确的审计判断的重要性,阐述了影响沟通的障碍因素和实现有效沟通的技巧。  相似文献   

13.
审计重要性是审计理论和实务中的核心概念,如何确定和正确运用重要性关系到审计结论和审计效率。小规模企业有其自身的特点,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这些特点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以形成正确的审计结论。在计划阶段,注册会计师应考虑各种因素确定两个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在实施阶段,注册会计师应根据确定的重要性水平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在完成阶段,注册会计师应汇总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错漏报和重要性水平进行比较以形成审计意见。  相似文献   

14.
石会燕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6):124+280-124,280
凡是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而审讯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进一步查明案件的事实真相,揭露、证实、惩罚、打击犯罪,确保无罪人不受刑事追究,实现不枉不纵。根据刑事诉讼法学对证据的分类理论,证据可分为有罪证据和无罪证据,亦称控诉证据和辩护证据;侦查审讯人员应当全面、客观、公正地收集、运用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的证据,特别是辩护证据。这样才能避免无罪的人受到刑事追究,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保证我们侦查办案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合法性以及可靠性四个方面分析如何鉴定建设工程的审计证据,以期对建设单位的工程结算审计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围绕习惯证据和品格证据的界分,英美证据法上确立了品格证据排除规则和习惯证据规则。允许习惯证据的理论基础在于:习惯证据与待证事实的相关性较高,它比一般的品格证据具有更大的证明价值;习惯证据具有道德中立性,从而不会产生品格证据所固有的潜在偏见;习惯证据具有显而易见的特征并在类似行为之间建立了共同联系,导致混淆争议的危险性更小。考虑到司法实践的需要,我国应当确立习惯证据规则,对习惯证据的概念、一般原则和例外作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7.
柳倩宇 《内江科技》2007,28(4):72-7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证据领域出现了电子证据,它和传统证据存在着质的不同,因而应作为一种新的证据类型.同时,这种新的特征也决定了电子证据在收集、保存、质证等方面有其特殊性.本文对此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郑毅徐芳  牛华勇 《科研管理》2021,41(10):238-247
由于研发人员工作内容的复杂和产出的不确定,如何对其绩效进行科学、准确的测量和管理一直以来困扰着研发管理者。较之于社会标签、工作结果等表层绩效信息,对研发人员日常工作行为的分析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其深层次绩效特征,进而开展有针对性的绩效管理。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行为证据推理的研发人员绩效测量方法。这一方法首先确定与研发人员绩效相关的行为证据,进而采集行为数据并利用证据推理规则构建起研发人员“行为-绩效”间的推理关系,进而根据推理结果对研发人员绩效表现进行预测和管理。通过实证研究,上述方法可以有效判断个体研发人员的绩效水平,并帮助研发管理者开展有针对性的绩效反馈、提升。  相似文献   

19.
郑毅  徐芳  牛华勇 《科研管理》2020,41(10):238-247
由于研发人员工作内容的复杂和产出的不确定,如何对其绩效进行科学、准确的测量和管理一直以来困扰着研发管理者。较之于社会标签、工作结果等表层绩效信息,对研发人员日常工作行为的分析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其深层次绩效特征,进而开展有针对性的绩效管理。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行为证据推理的研发人员绩效测量方法。这一方法首先确定与研发人员绩效相关的行为证据,进而采集行为数据并利用证据推理规则构建起研发人员“行为-绩效”间的推理关系,进而根据推理结果对研发人员绩效表现进行预测和管理。通过实证研究,上述方法可以有效判断个体研发人员的绩效水平,并帮助研发管理者开展有针对性的绩效反馈、提升。  相似文献   

20.
测谎仪在实践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测谎结论的法律定位还存在诸多争议。从测谎结论的理论及形成过程、证据属性角度、实践及负面效应角度的分析来看,目前在我国,测谎结论不宜作为诉讼证据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