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厢记》中的张生是一个温文尔雅、志诚、执着地追求爱情婚姻自由、勇于反抗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形象。张生形象的历史演变具有深刻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2.
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塑造的张生形象,无疑带有元代“书会才人”的成色,他或苦闷抑郁、或放浪形骸、或玩世不恭、或渴望爱情功名,都是特殊历史时期元代文人共有的心态,文章试图从张生形象着眼,挖掘元代文人的心态。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西厢记》戏剧情节形成与演变的展现及主人公张生在戏剧冲突中前后行为抑扬交错的对比,评析了张生形象志诚专一的美好品质,讨论了这一人物形象特征的认识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4.
红娘是《西厢记》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在红娘的帮助下崔莺莺和张生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最终获得了美好的爱情.作者通过巧妙的艺术手法,刻画了一个淳朴善良、富有正义感、勇敢机智,敢于和封建礼教做斗争的红娘形象.红娘是封建社会中敢于突破封建礼数限制的代表人物,本文结合作品对红娘的典型形象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人首蛇身"形象的大量存在使蛇(龙)成为了中华民族的"集体表象"。 通过对蛇的形象和起源的分析,发现"人首蛇身"形象的形成和演变,体现的原始人类的精神。从而认识到 在原始思维的内在结构中蛇的形象占有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6.
数百年来,潘金莲形象在不同时代不同作家的笔下,几经重塑,其形象内涵因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从历史的视角出发,将潘金莲形象的历史演变分为三个阶段:1.封建时期。在施耐庵与兰陵笑笑生笔下,潘金莲成为淫妇的形象;2.现代时期。以欧阳予倩的话剧《潘金莲》为标志,将潘金莲塑造成一个觉醒的叛逆女性;3.当代新文学时期。以魏明伦的荒诞川剧为标志,对潘金莲形象的重塑中融入当代人的思考。总之,一部潘金莲形象的变迁史,就是一部浓缩了的文学观念的更新史与时代思想的演变史。  相似文献   

7.
是娱乐,也是理想——积极娱乐视角下的张生形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积极娱乐视角联系故事流传过程中观众读者的娱乐和精神需求对人物形象形成产生的影响,考察人物动作的逻辑和内涵,把握人物性格和典型意义。在积极娱乐视角下,张生形象作为文化消费和审美的对象,其形象设计和动作安排是天才作家在积极娱乐作用下,对民间长期集体创作的琢磨激扬而成,不仅增强了人物形象本身和全剧的娱乐效果,而且充溢着理想人格的魅力。张生是理想典型,其典型意义在于不满现状,反抗束缚,用真心志诚和知识智慧征服环境,追求美好生活,是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要求的体现,这也是其魅力所在。崭新的张生形象也因为契合了观众读者的积极娱乐需要唤起更深刻的共鸣,得到超越时空的喜爱。  相似文献   

8.
在童话世界里,成人形象以其特殊的角色含义,架设儿童与成人童年生命形态互通的桥梁,通过童话成人形象身份演变的历史梳理,可以透视童话的艺术发展脉络和现代价值取向。现代童话所塑造的许多富有童年守望意识的成人形象,传达出作家对当代儿童的现实关怀以及对美好童年的真诚捍卫。  相似文献   

9.
红娘是《西厢记》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在红娘的帮助下崔莺莺和张生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最终获得了美好的爱情。作者通过巧妙的艺术手法,刻画了一个淳朴善良、富有正义感、勇敢机智,敢于和封建礼教做斗争的红娘形象。红娘是封建社会中敢于突破封建礼数限制的代表人物,本文结合作品对红娘的典型形象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10.
从文学接受的角度,对《木兰诗》产生以来在文学接受过程中形成的忠孝节烈、追求平等、豪勇爱国等木兰的主要形象特征进行简要分析,以此揭示木兰形象审美内涵不断丰富、古今流传、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