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初中语文教学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学生厌学,教师头疼。究其原因,是教师将本来丰富的语文学习变得单一乏味,打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合理拓展语文教学,沟通语文和生活的联系,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使学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许洲屏 《考试周刊》2013,(54):131-132
教学回归生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作者从三个方面阐述自己对教学回归生活的点滴感悟:教学回归生活的涵义、教学回归生活的实现及教学回归生活的反思,以期学生通过利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薛红 《考试周刊》2010,(31):170-171
地理新课程标准最基本的理念是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本文主要阐述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程理念,构建"生活化"地理课堂,让生活走进地理教学,用地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堂回归生活,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回归生活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那么,如何突出强调回归生活,又如何实施,如何才能让职高数学课堂活起来?如何才能形成一个生动活泼、乐教乐学的教学局面?这些都是每个职高数学教师应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大多文章来自于生活,这就需要教师以课堂为起点来实现生活化教学,加强教学和生活之间的沟通,让教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三个方面阐述怎样让小学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采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注重生活实践。  相似文献   

6.
该文借助三维语法理论,从形式、语义和语用三方面讨论虚拟语气学习的难点和教学策略。受汉语思维和传统语法教学模式的影响,英语学习者常常对语言现象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立足于新国标对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要求,该文认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应该同时关注形式与语用,引导学生探究语法现象背后的语用功能,进而提升英语专业学生的语法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和课程改革新理念,提出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和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意义,从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和教学策略上,简述思想品德课必须贴近生活、回归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的背景、事件、经历和问题中自主探究、自主建构,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主动参与的强烈愿望,在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从而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注意了学科间知识的整合,不再是单纯的品德教育课程,而是综合了科学、自然、音乐、美术、生活常识等多门学科的知识,体现了活动性、开放性和综合性,使课程变得对儿童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泉,离开了生活,语文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中处处反映着生活,两者密不可分。从语文教学中挖掘生活的元素,对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都大有裨益。该文围绕"生活化"这一核心,从内容和过程两方面论述了教学方式的生活化对提高语文课堂实效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乔加敏 《考试周刊》2013,(25):93-94
英语课程改革强调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应当"回归生活",把狭窄的课堂教学变为融入生活的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围绕音乐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以新课标和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探讨了音乐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提出了音乐的教育教学应该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在“以学生为主体”理念指导下,本文还就音乐课课堂教学的内容与方法的改革进行了尝试,认为开放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和理解,有利于“让音乐教学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2.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对当前美术课程标准提倡的"关注文化与生活"具有指导作用。为此,笔者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实践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思想,让美术教学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从自然中感受美,社会生活中发现美,创作实践中创造美,努力实现美育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13.
聂德斌 《教师》2013,(27):93-93
制约学生生物学习的重要因素,是对于学生来说过于封闭的学习情境。课堂过于刻板的程序,极大地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求知的欲望,束缚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生活化的生物教学无疑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此探讨了生物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语文教学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课文的讲解,教师是在教课本,只关心考试中出现的知识,而未能将教学与生活建立起密切的联系,致使语文课枯燥无味,缺乏生活的乐趣。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  相似文献   

15.
国文 《山东教育》2002,(26):37-38
作为一个英语教师,看到学生对自己反复讲解过的语法项目仍然错误百出,不免陷入深思:这些简单的语法项目学生学起来为什么这么难?为什么屡屡出错?回想自己讲解语法时的口干舌燥与学生的无精打采形成的反差,逐渐有所醒悟:语法知识大多是抽象的,关于语法知识的章节毫无情趣可言,而自己的讲解也往往是精确有余却趣味不足,难怪学生要打瞌睡。有了这种认识,自己在授课时就特别注意使抽象枯燥的语法具体化、生动化,以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积极性。在这方面,笔者在几年的语法教学中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一、使抽象的语法术语形…  相似文献   

16.
汤浩 《广东教育》2006,(7):89-90
在八年级上册第八章第二节《中位数与众数》这一课程的设计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已有的生活经验,灵活处理教材,努力挖掘数学与学生生活、与社会现实的联系,让课堂活了起来,让学生活了起来,使其更真切地感受到源于生活的数学价值与魅力。  相似文献   

17.
语言来源于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生活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我们要引导学生走出"语文教学死啃书"的误区,走进生活,让学生真  相似文献   

18.
钟红梅 《教育》2012,(4):50-51
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密切。杜威曾提出过“教育即生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教育在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中产生,有生活便有教育。但是在现实教育过程中,出现了教育与生活脱节的现象。特别是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由于无视其生活根基而导致了理想化、形式化、教条化,这样,思想品德教育就失去了其应有的生命力和有效性。本文尝试从不同视角探讨如何使思想品德教学贴近生活,引领生活,并最终融入生活,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19.
“格物致知”“学以致用”既应该是学习的出发点,也应该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因而我们的教学也应该围绕着这两个点来展开,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本文立足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的实效性,提出“让教学回归生活,让生活体现德育”的概念,意在让品德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融合,实现学生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双重提升.  相似文献   

20.
教育源于生活,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和重要载体。基于教学生活化理念,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做到教学生活化,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以一堂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为例,从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内涵、策略等方面,探讨如何整合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