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育人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各方资源形成育人合力。文化育人是以文化传播的方式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重要载体的高职院校如何实现文化育人,促进技能型人才的全面发展是当前高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理念指引下,在对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构成要素、文化育人必要性以及当前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存在突出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发挥多主体作用,实现全员文化育人;打通文化育人环节,实现全过程文化育人;拓宽文化育人平台,实现全方位文化育人的高职院校文化育人路径。  相似文献   

2.
农业高职院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旨在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文化育人是新时代高职院校践行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农业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特色内涵、深刻意义,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探寻了文化育人的实现途径,以期为农业高职院校进一步完善文化育人体系,全面提升人...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能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实现滴水石穿、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摇篮,本文分析课程思政在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现状,从教育者、专业课、实践培训三个维度探索将课程思政融入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以期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随着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社会对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发挥通识教育在文化育人方面的有效作用,培养综合素质过硬,全面发展的技能型、高素质人才。本文通过阐述通识教育在当前高职院校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通识教育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从四个方面对提高应用型人才通识教育素质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高质量发展,高职院校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时候,应将地方特色文化有机融入。文章以河北省为例,探讨了燕赵文化融入河北高职院校育人体系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实施路径。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地方性的特点,学习实质上也是一个文化适应的过程,燕赵文化研究成果丰硕且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的需要,但河北高职院校燕赵文化融入的并不充分。建议河北高职院校建构融入燕赵文化的课程体系,建设融入燕赵文化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6.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学校教育必须重视和诠释的根本问题。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文化育人"的办学思路,把"文化育人"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基于此,以"文化育人"为切入点,提出了构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体系的主要对策,以期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开展博雅教育,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强化博雅教育育人队伍、构建博雅校园育人环境、开展博雅课程体系建设、革新博雅教育育人形式,培养知识渊博、品格高雅、具有可持续发展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阵地,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高职体育课与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协同效应,不仅能够为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而且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文章对“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体育课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育人进行深入分析,旨在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使两者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产生积极效应,进而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借助跨境电商平台交易的外贸企业的比例日趋上涨。作为人才培养的大型基地,高职院校应当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加大校企协同育人合作力度,加速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做好人才与企业的对接。本文将通过介绍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在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尝试探索更好地实现校企协同教育的培养策略,以期能够有助于高职院校培养出更多满足企业需求的跨境电商行业人才。  相似文献   

10.
实践育人基地建设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将实践育人工作定位于探索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育人机制和载体,积极营造良好创业生态环境,积淀创新创业优质文化,培育职教双创基因,成为培养顶层拔尖创新型、创造型、创业型人才的强大助力,提供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支撑、技术支撑、文化支撑和思想支撑。通过"一体双驱多引擎"格局的双创实践育人基地建设,能够推进高职院校有效地整合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资源,有利于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始终,实现从双创意识培养到双创素质培育再到双创项目实践过程的完整对接,使创新创业教育突破理论教学表面,真正落实到实践育人根本。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文化后劲不足,亟需转变育人理念,使人才培养与校园文化紧密融合.为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必须挖掘校园文化内涵,丰富人才培养的文化建设载体,才能实现文化育人的宗旨,真正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2.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培养职业人才为主要目的、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育人模式。以张家口地方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育的现状为例,提出立足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具有张家口地方特色的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和建议,为地方高职院校更好地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高校质量文化是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的最持久也是最深沉的力量。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主阵地的高职院校,要依据对职业教育的新认识,重构高职教育质量文化;要确立自身的新使命,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要通过“1+X”证书制度等新实践,深化办学体制和育人机制改革;要通过推进职业教育标准化建设等举措,为高职院校质量文化建设提供新的保障;要正视高职教育质量文化研究成果中以思辨性主观想象为主的倾向,通过“职教20条”方案的建设理念和具体实践,促进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有机融合;要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力提升为逻辑起点,探究质量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取向并用以指导人才培养实践,有效推进高职教育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政策制度中,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先后经历了培养技术型人才、高技能人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三个阶段。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变迁历程和社会人才分类,在后示范建设时期,高职教育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应然定位是,重点面向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培养技术型人才。高职院校可通过深化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创新多样化育人课堂等路径培养技术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构建劳动教育育人体系是体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德智体美劳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价值所在。当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在顶层设计、培养体系、师资队伍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通过提升劳动育人成效,构建“三全劳动育人”体系、实施路径和劳动教育评价,可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选树真实化、向善化、求美化的榜样可以有效提升高职院校育人的实效性。当前,高职院校榜样育人存在一味追求“高大上”的榜样教育形象,片面接受消费主义化的榜样教育内容,简单采用机械化的榜样教育方式等现实问题。因而,高职院校榜样育人实效性的提升需要以“身边的榜样”呈现榜样形象的真实性,以社会主义道德突出榜样教育的向善性,以丰富多样的方式唤醒榜样教育的感性美。  相似文献   

17.
以多元主体协同为研究视角,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进行分析和探索,以便构建出更加合理的实践育人模式,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供支撑,确保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培养规格界定清晰。介绍了高职院校实施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的背景,分析了多元主体协同视角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的特征,提出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构建路径,包括创新多主体协同的工作理念,明确主体责权;打造产教科创融合式实践育人空间;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个性化创新创业教育服务;探索递进化“做思悟创”教学模式;构建协同育人效果评价体系,促进协同育人模式的改进等,旨在为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高职教育是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特点的职业技术教育.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技能人才,高技能性是其本质特征.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高职教育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营造学生高技能培养的浓厚校园文化氛围,打造富有特色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建设有高职特色的学校文化,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强化职业精神培养对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并不断实践和创新特色学校文化,以优秀校友邓建军为学习榜样,将"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的邓建军精神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将学校文化与优秀企业文化相结合,与学生的素质教育相结合,与学生的能力培养相结合。树立现代职教体系下的人才观、质量观和课程观,在课程建设和教学全过程不断渗透特色学校文化,在学校文化建设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上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20.
大类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一项重要改革,推进了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复合育人、协同育人”办学理念的实现。但是,大类培养模式也给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部分专业学风问题突出、专业分流后班级凝聚力差,部分新班级无人愿意承担学生干部工作等。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学生工作经验,总结自2010年学院实行大类培养模式以来3次专业分流的实际工作情况,提出高职院校大类培养模式对学生工作产生的影响和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