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等学校"法治"与"德治"内涵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法>明确了高等学校作为独立法人,必须"依法治校",通过法律来规范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行为;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阵地,必须"以德治校",以其思想感召和道德教化提高师生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德治是治校的基础,法治是治校的保障,"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既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又是社会主义市场济济条件下高等学校自身建设和发展的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法治和德治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新时期人们的道德需求三个方面谈对"以德治国"的认识,并提出当前实施以德治国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作为治国方略,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德治需要法治的保障,法治也需要德治的支持。只有正确认识"德治"与"法治"的关系,把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不断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不仅需要法律来保护,而且更需要道德来规范.在依法治理的同时,还必须充分发挥"德治"的作用.用"德治"调节市场机制,规范市场经济行为,推动市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德治国”思想与传统“德治”思想从内容到实质都有着极大区别,是具有科学内涵的新型的社会主义“德治”观,也是对“依法治国”的坚持和补充,实施“以德治国”方略,须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6.
法治与德治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紧密结合,是由法律和道德在调整社会关系中的不同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决定的,也是市场经济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高校素质教育应贯彻"以德治国"的战略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素质教育要认真贯彻"以德治国"的战略思想,要以思想道德的教育作为整体素质教育的统帅和灵魂,把提升道德素质作为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把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现代化建设人才作为高等院校贯彻和落实"以德治国"战略思想的根本点.要清醒的认识到:能否贯彻"以德治国"的战略思想,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在素质教育中,既要把道德素质教育放在首位,但又不能偏废其他素质的教育.要以德治校,以德育人,把德治落在实处,抓出实效.以德治校,首先学校的领导层要成为道德的表率.而要达到"以德育人"的目的,除了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制定相应的道德行为规范制度以外,要抓住教师这一关键.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环境建设也是高等院校贯彻"德治"思想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8.
在"德治和法治相结合"治国方略的形成过程中,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做出了突出贡献."德治和法治相结合"的基本特质和理论价值在于,它是对人类治国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升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实现手段和根本保证,它的实施必将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道德,内而为德性,品性,外而为品行、德行;内可以修身养性,外可以感化他人,是一个人生命整体质量的体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强调"德治"、"礼治"的国家,"德治"、"礼治"不可否认是一种"人治",但中国传统的"人治"并不是一种不要法度的"寡人之治",而是一种建立在"人皆可以为尧舜"的"圣人之治"、"贤人之治"的理想主义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0.
“法治”和“德治”的结合既有思想源流,又是科学的治国方略,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客观需要。实现二者的结合必须既要抓法治建设,又要抓道德建设,既要加强普法教育,又要加强道德宣传,同时要加强立法工作,使其体现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对违法行为要把依法制裁和道德谴责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以德治国"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所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我们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理解法治、德治及其相互关系,对贯彻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强调“德治”,是在肯定“法治”的重要意义基础上的“德治”,是把“德治”和“法治”看作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德治”。新型的社会主义“德治”是以社会主义道德为其基本内容的,是为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服务的,这就同中国古代的“德治”从根本上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3.
在应试教育的驱使下,不少学校依赖于制度管人,结果是很多时候“管住了身,管不了心”。只有有效实效“以德治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问题。德育是“以德治教”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学校起主渠道作用。学校要以先进的社会主义道德理论为指导,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采用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引导方法,将“以德治教”落到实务。  相似文献   

14.
“法治”不等同于法律或法律作用,“德治”不等同于道德或道德作用。“法治”并非不容道德,“德治”亦非必然排斥法律,法律和道德可以共生,但“法治”与“德治”却不能共存。“法治”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中国的法治之路虽然艰难而漫长,但“法治”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德治”,即用社会主义道德标准治理国家。其内涵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德治”的伟大意义是:是时代潮流的必然、是依法治国的基础、是长治久安的大计、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国民健康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与德治统一的社会基础,它既为两者的结合提供了必要性,又为两者结合提供可能性,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首先就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和道德体系,其次是运用法律和道德手段规范调节市场经济行为,最后还要加强市场主体的法制与道德的培养教育。  相似文献   

17.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治国方略论进行不断丰富,深化和发展,成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光辉典范.第三代领导集第一次把道德建设上升到治国方略高度,第一次全面地科学地阐述了"法治"与"德治"的辩证关系,并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德治"内涵也不断得到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郭平 《华章》2009,(24)
"礼治"与"德治"是我国传统社会治国的理论基础.二者是在传统文化的积淀中不断发展出来的,同属于道德范畴的两个不同层面.其在道德教育、社会心理的调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积极的规范教育、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确认识和理解“以德治国”思想的科学内涵,是实施“德治”与“法治”并举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的“德治”不同于封建时期的“德治”、“礼治”和“人治”,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准,让广大群众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倡导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德治”的宗旨所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法律与社会道德在本质上一致,“德治”与“法治”并行不悖,二者相辅相承,彼此促进。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要十分重视道德建设的作用,这种道德建设的作用即德治是法治明重要组成部分。德治对法治明,突出了它的精神上的功能。我们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来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