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嵇康的音乐美学、生存美学和人格美学中蕴含了丰富的自然观思想。首先,他认为,音乐的美源于自然,音乐的本质在于和谐。其次,嵇康注重养生,追求人内心的和谐。最后,嵇康的人格魅力不仅在于他摆脱虚伪名教、追求纯粹自然的洒脱,更在于他对道德理想的坚定信念。他的自然观思想对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关系的思考,有着极高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美是生成的。自然美的原因在于自然物象征性地表现了人的自由生命,自然美是自然对象的自然韵律与审美主体人的内在生命韵律相契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名人谈美育     
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质在于理解自然和社会的美,理解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美,在于以艺术眼光来认识周围现实,也在于培养艺术上的美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4.
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美育是学生全面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质在于理解自然和社会的美,理解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美,在于以艺术眼光来认识周围现实,也在于培养艺术上的美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5.
美学生态人与新浪漫精神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自然保护需要美学生态人。美学生态人对自然的基本态度是一种新浪漫精神。新浪漫精神和古典浪漫精神的最大区别在于:美学生态人的新浪漫精神不是一味地强调人对自然的感情的移入,而是要立足于时代风貌,让人更多地习惯于对自然的更为古老的表达方式,比如描写、抒情与沉思等。  相似文献   

6.
著名教育家王国维指出“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情感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美育,也称审美教育、艺术教育,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教育。它的目的在于促成人对自然和社会定向的审美关系,提高人的审美观念和情趣,发展人的审美理想和创造美的能力。凯洛夫说过“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质在于理解自然和社会美,理解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美,在于以艺术眼光来认识周围现实,也在于培养艺术上的美的创造力。”在语文教育中实施美育,有着积极的价值和功能。它能陶冶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提升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凯洛夫说过:“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质在于理解自然社会的美,理解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美,在于以艺术眼光来认识周围现实,也在于培养艺术上的美的创造力。”在中学化学中渗透美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在什么地方呢?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1934年1月,载“苏维埃中国”,第285页)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且经过生产活动,也在各种不同程度上逐渐地认识了人和人的一定的相互关系。一切这些知识,离开生产活动是不能得到  相似文献   

9.
郭熙的山水画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郭熙的《林泉高致集》是山水画理论的集大成。它的美学价值在于明确回答了山水画的本质特点是源于人热爱自然山水的本性,论述了人的情感变化与自然山水景物变迁的对应关系。它的艺术价值在于提出对自然山水“取之精粹”的艺术概括的观点,以及中国山水画的视觉原理和空间表现的“高远、深远、平远”即“三远”的创作规律。  相似文献   

10.
华兹华斯与孟浩然之间的可比性在于二人均强调以诗歌入自然, 以情感入自然, 把自然作为生命家园, 在自然中求灵魂的净化。但是二人之间的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 华兹华斯在自然中寻求神性, 并在神的怀抱中获得升华了的主体性, 是得到了“人的自然”; 而孟浩然则不同, 他所寻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境界, 其中人的主体性并不高扬, 在他的诗中自然是“人化自然”。  相似文献   

11.
凯洛夫说过:"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质在于理解自然社会的美,理解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美,在于以艺术眼光来认识周围现实,也在于培养艺术上的美的创造力."在中学化学中渗透美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卢梭的思想饱受争议,正确认识和评价卢梭的人性观和教育思想,对于当今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来说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卢梭认为,人的真正本性不在于启蒙思想家所说的理性,而在于与生俱来的自然情感,人不是“理性的动物”,而是“自然人”。与自然人性观相一致,卢梭认为,教育的目的不是把人塑造成“公民”,而是培养“自然人”。为了培养“自然人”,教育要顺应天性,给儿童自由。  相似文献   

13.
徐长威 《当代电大》2003,(1):56-58,60
16 )自然美有哪些形态 ?如何理解自然美的产生 ?要点 :自然美的形态 :(1)奇险美。(2 )壮丽美。(3)幽静美。(4)秀丽美。自然美的产生有以下几种认识 :(1)自然美在于自然事物本身 ,在于它的色彩、线条、形状、声音及和谐、节奏、比例等 ;(2 )自然美不在于自然事物本身 ,而在于自然事物所表现的社会生活之中 ;(3)有人否认自然美存在于自然本身 ,而认为是人的意识、想象或概念作用于自然的结果 ;应该说 ,自然美的产生既有自然属性的根据 ,又有社会历史的原因 ,人们对自然美的发现、感受和欣赏都联系着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也就是说 ,自然美是大…  相似文献   

14.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蔡元培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质在于理解自然和社会的美,理解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美,在于以艺术眼光来认识周围现实,也在于培养艺术上的美的创造力。——凯洛夫  相似文献   

15.
孔子将人分为四等:第一等是生而知之,第二等是学而知之,第三等是困而学之,第四等是困而不学。但问题是向谁学习呢?我们认为,应当师法自然。 人是自然之物,必须遵守自然法则。人类的悲哀,在于自己认为自己是大自然的主宰,实际上,人本身也是自然的产物。因此,作为销售经理,尽管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和人打交道,但有必要师法自然,从自然中吸取无穷的智慧。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自然、人、诗这三者的关系。人是诗者,又是歌者,人进入诗歌而成为自然的创建者,一跃上升到母体的位置。诗人作为一种中介价值存在;其伟大之处在于架设了二者之间的桥梁。自然与诗歌,有如人的正面和背面,我们很难说清楚哪一面才是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对辩证法的新贡献,必须从他批判地改造 黑格尔惟心辩证法入手得到理解。但是,决不能简单地认为马克思的工作,仅仅在于把黑格尔绝对精神之象化和扬弃对象化的活动,转换成自然界、物质自在的运动,而在于他把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的活动,转换成人的现实的感性活动(生产、劳动),这种活动构成自然之向人生成或自然之“人化”的基础。在马克思的辩证法中,辩证运动的主体既不是“绝对精神”,也不是同人无关的自然,而是向人生成的自然或通过自身感性活动由自然出生的人。只有这样理解马克思的辩证法,才能真正找到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结合点,才能真正超出 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同时实现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作文之道,在于传情达意,文章的根本在于情感,在于对社会,对自然的观察、思考、理解和探索。一篇好文章讲究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要以情动人,文情并茂,才能打动读者的心灵。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做到以情动人呢?一、留心生活,注重真情积淀俗话说,没有真情的文章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人。那么真情从何来?其实,真情就在我们的身边,无需深  相似文献   

19.
自然万物型构民族社会结构,民族学以自然万物为研究对象。人贵为万物之首在于人可以创造文化以区别于其他万物,人以文化去识别物、利用物,于是物被赋予文化特性,使自然之物变为文化之物。物型构自然,人在认识物的前提下创造文化,在文化的作用下又不断加深对物的认识和利用,构成"物—人—文化"的循环体系。民族学"物"与"文化"关系的研究将是民族学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20.
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力、精神生命力和社会生命力的统一。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观所蕴含的价值在于,关切人的自然生命力,激扬精神生命力,升华社会生命力,孕育了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启示我们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尤其要珍爱、尊重和升华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