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社会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已成为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领导者决策是以全面、准确、科学的信息为基础和依据的。但是,信息的开发与利用是有前提的,因为信息是脑力劳动的成果,脑力劳动的成果是有产权的,即知识产权。对信息的开发利用要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基础上进行。因此,为领导决策服务的信息工作和领导决策都要加强知识产权意识。  相似文献   

2.
浅析我国教育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注重教育投资的增加,但仍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问题,诸如社会总资源对教育分配不足,教育系统内部资源分配不合理及教育资源使用效益低等。本文使用大量近期数据对此加以分析,发现这些问题造成的主要后果是教育供求失衡。  相似文献   

3.
福利国家改革过程中,阶级冲突和二次分配之间构成了一对悖论。本文试图从福利国家分配系统切入,通过探讨福利国家改革中不平等和二次分配之间的关系及其产生的原因,为这对悖论背后的机理提供一种解释。经研究我们发现,福利国家生产系统的市场属性、权力资源对比和市场经济制度差异,均对福利国家的不平等和二次分配程度的差别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不平等和二次分配问题的探析,对我们运用何种方式处理社会贫富悬殊这一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资源地贫困问题是资源地人地关系演替的结果。在资源地人地关系从农业社会模式向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模式快速演替过程中,资源型产品的长期低价位运行、重要资源垄断开发、利益分配与补偿机制不健全、资源环境退化等是造成"资源诅咒效应"和资源地贫困的主要原因。人地关系调适应以资源环境的维护、利益分配与补偿制度的完善、资源地产业链延伸与人力资源建设等为重点。  相似文献   

5.
收入分配的公平性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不公平问题主要在初次分配领域,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是初次分配。厘清初次分配不公的表现,找到导致初次分配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制定实现初次分配公平的对策,对于从总体上缩小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权力与市场:两种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等教育资源权力配置模式就是通过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及学生权力对高等教育资源进行分配和使用;高等教育资源市场配置模式就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政府有限的资源供给能力以及权力配置资源的缺陷给市场配置资源留出了一定的空间。在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在发生变化:原有的单一的权力配置模式转变到权力配置和市场配置两种配置模式,而且市场配置大大激活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市场介入资源配置消解了权力配置资源的“垄断性”,同时增强了高等教育资源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7.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市场经济的实质是寻找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并产生最大的效益。基于效率公平观,配置产生的效益应按资源在配置中的贡献来分配,并通过市场对该种资源的需求程度来实现资源的价值量化。资源按其所属范围可分为私有资源和共享资源,私有资源的差异性、多样性决定了分配的差异性、多样性。法律和市场经济规则应保障个体对共享资源占有或支配的机会均等。从按资源分配的角度,对我国目前社会分配不公平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当一种新的社会形态通过革命手段建立后,革命的性质决定了此时的社会形态必然是一元化的非常态社会。社会的政治、经济、化资源的分配处于单一集中的不平衡状态,大多数个人的基本利益得不到实现。改革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进行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使享有社会资源的主体多元化,实现社会结构力的多向性,从而达到社会结构力的动态平衡,维护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罗尔斯代际分配的正义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际分配正义是对有限的社会资源在在场的当代人与不在场的后代人之间做出合理分配的设置。罗尔斯从原初状态的假设出发,从契约论的角度论证了代际正义的可能性,通过在代际之间设置公平的储存率,使各代能够承担实现和维持社会正义所需负担的公平的份额。这一思想对当前中国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民生为重点,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的重要内容.和谐社会是一个大多数人能够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社会.收入分配是人际和谐的核心,收入分配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社会和谐,如何逐步消除分配中的不和谐的音符,缩小收入差距,理顺分配关系已成当务之急,和谐社会,需要建立完善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11.
徐晓军 《红领巾》2004,(2):60-64
由于社会资源分配的结果是划分社会阶层的最终依据,依据社会的两种主要矛盾,社会资源的分配方式可分为功能性分配与政治性分配两种类型.在分析其基本特征及二者关系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可以看出伴随着中国社会转型过程推进的是分配方式上政治性分配的部分退出与功能性分配的渐次渗透,这一过程直接导致了中国社会分配结果的变化,从而使社会的阶层结构发生相应的分化与变动.随着功能性分配在社会资源分配中比例的不断提高,中国必然走向一个存在巨大的中间阶层的稳定的阶层结构.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学术界中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理论,有多种不同的观点: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论;按劳动经营成果分配论;按资本雇佣制与按劳分配结合论等等。笔者不同意这些观点,并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原则具有阶段性特点,只有坚持按劳分配,才能实现社会消费品的公平分配,达到共同富裕。同时,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按劳分配原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不相悖。  相似文献   

13.
智力开发的任务是发展教育,培育人才,发展科学技术,为振兴社会经济、建设精神文明服务。用来开发人力资源(智慧、能力)、用来开发知识信息资源(科学、技术)的经费,就是一种培养与运用劳动者智能的内涵生产性或内涵精神性的智力投资。这一种智力投资,只有把它的数量确定得比较合理,按适当的比例分配到国民经济各部门以及办学、搞科研的单位,又有效地使用,产生出“适销对路”的人才与科学技术成果,并且对之使用和应用适合而在社会生产、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就会是以较少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一、学生弱势群体的界定 随着社会的变革,弱势群体这一新的名词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所谓社会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它主要是一个用来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力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我国“弱势群体”一词最早出现在2002年3月朱锫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必须对弱势群体给予特殊的就业援助”。在这里,“弱势群体”是指在社会资源的占有上或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  相似文献   

15.
姜珍 《西北师大学报》2001,38(3):110-113
建立在机会均等前提下的市场竞争无疑是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市场化分配原则能够有效地促进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的使用,有效地防止平均主义现象的发生。但市场化分配则往往会造成贫富两级分化。社会主义不同于资本主义,它在制度上所追求的是全社会的共同富裕,政府有必要在实施市场化分配原则的过程中进行二次分配,但共同富裕不等于平均富裕。  相似文献   

16.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开发存在制度单一、目标定位偏差、可持续开发性差、公共科研资源评价分配显失公正、生产质量下降和开发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必须创新开发制度,纠正目标定位,完善开发标准、体制机制和公共科研资源分配与学术成果评价体制机制,着力构建教育培养创新体系,还科技人力资源开发制度建设本来面目,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实的科技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机会均等与社会平等:高等教育扩展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首先探讨了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内涵及高教扩展对实现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意义,然后讨论了高教扩展对促进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的作用。结果表明,高教扩展可使社会收入分配更趋公平,但不同社会阶层之间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均等则产生了相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学术界中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理论,有多种不同的观点: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论:按劳动经营成果分配论;按资本雇佣制与按劳分配结合论等等。笔者不同意这些观点,并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原则具有阶段性特点,只有坚持按劳分配,才能实现社会消费品的公平分配,达到共同富裕。同时,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按劳分配原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不相悖。  相似文献   

19.
正确认识按要素分配必须用市场经济思维,只有从要素的市场化配置,从要素商品价格支付这个角度才能科学地认识按要素分配.按要素分配包含对人的要素的分配.按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的结合点不在于二者的主辅并列、各司其职,而在于充分保证要素商品交易的公平、公正,在要素资源的效率配置的基础上兼顾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使按劳分配原则的精神实质得到切实贯彻.  相似文献   

20.
与海外企业合作 促进一流大学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知识经济初见端倪 ,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进程日趋加快。教育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大学从“象牙之塔”走向社会 ,面向经济建设 ,正努力建设成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摇篮 ;成为认识未来世界、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 ;成为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 ;成为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而海外大型企业则集创新人才、先进科技、雄厚资金和科学管理为一体 ,越来越成为以知识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分配、使用为重要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