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本文重新对第二语言习得过程进行分析,指出二语习得过程中"逻辑问题"与"奥威尔问题"同时存在。重新审视了母语习得与二语习得的本质差异,认为儿童的母语习得是对世界进行认识与范畴化的过程中认知成果,即知识体系与语言同时建构的内容与形式一致的过程;而二语习得是用已有的知识体系建构语言,是形式与内容相脱离的过程,为二语习得中奥威尔问题。  相似文献   

2.
二语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研究大约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二语习得研究方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相继步入成熟期。而对二语习得理论的研究有助于语言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语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语法翻译法(the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由于英语和汉语语言的不同特点,英语中的虚拟语气、被动语态一直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难点,本文旨在对学生在学习这两项语法时出现的偏误进行归纳分析,以期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英语。  相似文献   

4.
人们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常常会遇到一些影响学习的因素,笔者对这些因素作了探讨,使读者能够了解它们,并在二语习得中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5.
西方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自问世以来,各种理论框架及模式应运而生,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和纬度分析研究了课堂环境下二语词汇习得的特点。本文试图对该研究作较系统的概述与分析,希望对我国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有所帮助,并希望为词汇教学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先天主义派(nativistism)的普遍语法理论似乎解释了母语习得普遍成功的原因,他们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也推演了一套完美的人类语法生成系统,但现实中的语言可并不那么完美和理想化,不是所有合乎语法的结构都被采纳,人类还要遵守很多"约定俗成"的东西。母语习得是这样,二语习得亦如此",约定俗成"是社会问题。社会层面上的二语习得是语法的产生和语言融入并适应社交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年龄是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者个体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人们普遍认为,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年龄小的人比年龄大的学得好,儿童比成人学得好。但通过大量对儿童和成人习得二语过程中的差异分析,总结发现儿童、成人各具优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对阅读输入中影响二语词汇习得的各因素,并分析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二语词汇习得效果,同时指出在外语教学中通过阅读输入提高学生词汇习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关于母语思维与二语习得的关系,学界已有不少论述,但大多注重研究母语思维对二语习得的消极负面影响,对其积极正面影响则探讨不多。造成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认识研究的方法是机械的、片面的,而非辩证的、科学的。母语思维与二语习得具有三重关联性,即外在关联性、本质关联性和过程关联性,因此母语思维在儿童二语习得过程中,除了其消极影响外,它还有助于儿童理解、消化和吸收第二语言信息,进而帮助儿童更好地完成第二语言习得。  相似文献   

10.
顾琦一  李珊珊 《海外英语》2014,(7):13-14,26
关于近年来输入模态对第二语言附带词汇习得的影响研究,该文基于已有的针对一般性学习的理论框架对相关实证研究进行梳理和探讨,发现多种模态输入方式对二语附带词汇习得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双模态(文本-声音)的输入方式对附带词汇习得的影响还有待研究。单模态(视觉或听觉)的输入方式中,视觉输入模态带来的附带词汇习得效果显著优于听觉输入模态。  相似文献   

11.
摘要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加深了我们对语言学习过程的理解,也对我国英语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Krashen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探讨,近一步了解习得过程及其实现的有效途径。从而挖掘二语习得理论对改革中学英语教学方法的重要意义,并提出改进英语教学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2.
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者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影响地方理工科英语学习者个体差异中学习策略与学习结果的相关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某些策略的使用与具体的语言技能或任务有关;及格组与不及格组在意义策略、依赖母语策略、元认知策略、形式策略及社会情感策略上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意义策略、元认知策略对四级成绩具有预测能力,而依赖母语策略对四级成绩具有负向预测能力。研究结果对大学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第二语言习得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边缘交叉学科。它涉及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神经语言学及教育学等多种学科知识,经过多年的发展历程逐步构建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形成了一套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近年来二语习得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展,各种新的理论和学说不断出现。本文在回顾近50年来二语习得研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着重介绍国外二语习得研究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二语习得的概念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成为经常研究、探讨的课题。在二语习得理论中,外语和二语、学得和习得经常可以互换,表示其内涵几乎一致,但实际上外语被包含在二语之中,仍以习得为主,学得被边缘化。本文探讨了该理论中的这两组概念,并对Krashen学得/习得假说提出质疑,之后指出“学得是有意识行为,习得是无意识行为”的说法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难以界定;在外语教学条件下,外语和二语、学得和习得概念应明确区分;无意识习得不可能成为主流学法,而主动的外语学得思想才是我国外语教育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文章将儿童和成人的二语习得进行对比,突出儿童在习得第二语言时的优势,并对我国的儿童英语早期教育提出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二语习得是针对除母语之外语言学习的研究。美国语言学家S.D.克拉申提出的"监察理论"正是二语习得领域上的一座里程碑,对世界范围的外语教学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中国外语教育的当下,将此理论与外语课堂相结合,对外语教育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以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为基础,分析该理论带来的的启示与思考以及如何在课堂上应用这一理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外语性质、学习外语。  相似文献   

17.
语言习得论认为,人主要在相应的语言环境中进行接触或语言的输入,自然而然地学会了语言。20世纪50年代,N.Chomskey提出,儿童生下来就有一种适应于语言学习的"语言习得机制"  相似文献   

18.
陈银河 《海外英语》2013,(21):25-26
该文通过对Bialystok《年龄的结构:寻求第二语言习得的障碍》一文的理解,认为关键期不能一概而论。各年龄阶段的学习者都有自身的优势,在外语学习与教学中,应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习者,提高外语学习的效果和外语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张蕾  蒋春丽 《现代英语》2023,(12):41-44
智商型人才在所有专业领域取得成就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公认,但是人们对预测成功的其他个体因素知之甚少。尤其是在二语习得中个体差异的因素中,没有涉及“毅力(grit)”这一因素。目前性格特征“毅力”引起了国内外教育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文章对毅力概念内涵、毅力假设及二语习得与毅力关系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讨论,通过分析和总结现有发现,指出未来二语习得个体因素的发展方向,提出“毅力”对二语习得教学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外语学习在语言环境、语言输入、情感因素、母语知识的影响等方面同第二语言习得存在重要区别,从而导致外语学习者所掌握的语言熟练程度远远不如第二语言习得者。尽管监控模式、语言知识模式、语言处理模式、社会模式是针对第二语言习得提出的主要理论模式,但是每一种模式都对外语学习起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