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的界域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相互规定的关系,明确的界域有助于得出清晰的本质性认识。在基础理论长期纠缠于“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而未得精确共识的情况下,转而考察“思想政治教育指哪些”应该不失为有益的致思路向。“思想政治教育”因其内在地包含着阶级性与政治性而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属性,成为一项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对其界域的指认不能以人类历史上是否存在类似的现象为依据,而应该以其阶级性与政治性为判断标准,以其概念生成史及其学科的规定性为参照,据此框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界域应该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基础、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为主要内容、以培育教育对象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价值观为基本途径,以促使教育对象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者为现实任务,以促进教育对象成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为最终追求的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
老子是中华文化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他的思想已超越国界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这些成就却掩盖了他在教育思想史上的建树。在1983年北师大出版的《简明中国教育史》中就根本找不到老子的名字。有的书中甚至称老子为绝学弃智,根本否定教育的作用。事实上,老子是以其哲学思想即‘“道”为指导,以其政治上“至治之极”的理想邦国为蓝图,以当时的统治阶级亦即他认为的“圣人”、“士”等为教育对象,以其所著《道德经》为教材,提出了统治阶级自身修养的要求和治理国家的办法,从而否定了奴隶社会中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老…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始终是以其大教育理念为指导,着眼于国家、民族的创造目的,以教育科学的“行”与“知”的哲学关系立意,以办学之“行”的实践为基础,以改造“教育组织”的探索为重要前提的。他的毕生之管理经验,又是以其创造性的、全面而细致地“做”见于《全集》的。他的“创造教育”的先进思想和实践经验,最值得今天的教育者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终身教育思想的产生、构成等为对象 ,论述了终身教育理念的出现是“教育自我超越”的产物 ,以其为依据而形成的终身教育体系包含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三大类型 ,并在此基础上 ,笔者提出了这三大类型教育在新世纪改革与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思想作为教育活动的具体实践,不仅以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强烈现实针对性展现在人们面前,而且以其丰厚的哲学意蕴给人们以多方面的哲学启示。目前,学术界较多地探讨了“三个代表”思想的唯物史观基础,同时我们还应从“三个代表”思想中学会把握正确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念依据—终身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以终身教育思想的产生,构成等为对象,论述了终身教育理念的出现是“教育自我超越”的产物,以其为依据而形成的终身教育体系包含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三大类型,并在此基础上,笔提出了这三大类型教育在新世纪改革与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关注人的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马克思交往理论本质上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交往范畴是我们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视角.加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交往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内在要求和根本途径,交往实践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交往理论为指导,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要求以实施“平等对话”为策略,以选择“生活世界”为载体,以优化“互相理解”为方式,以确立“共同发展”为目标.  相似文献   

8.
于超 《学科教育》2013,(4):114-121
孟子和荀子是先秦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从表面上看,孟、荀思想存在很大差异:在天道观方面,孟子主张“天人合一”的人格天道,荀子主张“天人相分”的自然天道;关于人性的认识中,孟子认为人性善,荀子认为人性恶;在政治观上,孟子主张重王抑霸,荀子主张王霸兼用。但是,孟、荀的思想实质上同宗同源,从根本上是相近的。孟、荀以其整体论的方法论为指导建构教育思想体系,将其教育哲学思想与其哲学、政治思想紧密相连的同时,整个教育思想体系浑然一体。孟、荀始终坚守仁义,重视教育,强调教育对个人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既倡导教育以人为目的,又强调教育的社会目的:以人为工具促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和谐教育的思想源远流长。本文以时间为序,系统论述了西方和谐教育思想体系的发展与完善。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无疑是对历史上“和谐教育”思想的科学总结,他站在个体应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高度上阐述和谐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邓小平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知识经济为切入点,就知识经济对教育的影响以及未来开放教育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并在“开放”和“现代化”两个维度的比较上进一步阐述了电大教育的本质是开放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体育教育思想的发展及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由来   中国体育教育,在 19世纪末以“兵式体操”为主要教学内容,后来发展到以“儿童为中心”的自然体育。建国初期,照搬苏联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形成了“传习式”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虽然,这在组织教学规范化、传授知识技能化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限制了学校体育的发展。直到 1965年,法国教育专家郎格朗提出了终身教育 (lifelong education)的概念,使教育思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产生了终身体育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2.
教育部长周济在2005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以科学发展统领教育工作全局”的重要讲话。“讲话”中谈到了“八字方针”——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总方针;强调了“两个为本”——教育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四个统筹”——统筹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统筹城乡教育和区域教育的协调发展,统筹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和稳定。该“讲话”揭示了我国教育目前的现状,指明了我国今后教育的发展方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学习讲话后,我感想颇深。我们的教育树立科学发展观势在必行,务必克服我们体制上、制度上、管理上、育人思想、方法上等诸多方面上的不良因素,真正把科学办教育的思想落到实处,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决不能成为,“叶公好龙”者。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亲自批准建立的全国广播电视大学,已经走过了15年的历程。电大以其举世瞩目的成绩,改革和发展的广阔前景,为邓小平同志“教育还是要两条腿走路”,“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光辉思想,作了成功的实践。 一、积极发展广播电视教育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高瞻远瞩的决策  相似文献   

14.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以“老庄”为代表的“无为”的思想和以卢梭为代表的“归于自然”的教育理论都对教育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纵观中西方教育史,自然主义教育观有许多共通性,如对当时社会压抑人性的批判,对当时教育内容的质疑以及提倡教育顺应儿童天性等,不仅对近代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产生过积极作用,还为当代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蔡欣欣 《教书育人》2009,(11):60-61
1985年张孝纯在《教育研究》上发表了《“大语文教育”刍议》一文,从此“大语文教育”便作为一种全新的观念影响着语文教学的发展。“大语文作文”教学观,以“大语文教育”思想为母体,并通过延伸拓展,从语文教学重要的一翼作文方面,丰富了“大语文教育”思想,使“大语文教育”思想更具有价值和魅力。  相似文献   

16.
五、仁为核心,克己复礼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实行“学而优则仕”是他长期的政冶实践和教育实践的概括,是以他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为指导的。他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有二:一是“礼”,在政治上主张“礼治”,在教育上主张以“礼”为教。二是“仁”,在政治上主张“德治”,在教育上主张以“德”为教,都以“仁”这个最高道德概念为旨归。所以“礼”和“仁”是贯穿孔子政活思想和教育思想的一条主线,成为我们令天探究、论述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陶月梅 《教育》2013,(2):52-53
笔者所在学校是以鲁迅名字命名的,因此,一直以来,我们把实践和弘扬鲁迅的教育思想作为自己的责任和追求。鲁迅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立人教育思想,它与新课程改革理念与目标是一脉相承的。为此,以鲁迅“立人”教育思想作为学校精神和核心文化,以此为支点,确立一条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其中,“立人课堂”就是学校变革与创新发展的。个立足点,在课堂上关注“儿童的生命发展”、关注“教师在课堂上的专业行走”是学校在鲁迅“点人”教育思想引领下,打造富有校本特色的“课堂新文化”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8.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课程改革特别重视这一教育思想 ,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切实贯彻落实这一思想观点。发展是指个体生理和心理在时间上的变化过程 ,学生的发展是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 ,学生是加速发展的人。一、教材中的“名言”、“插图”和“小栏目”三大内容 ,集中体现了当前课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为使学生按照教育目的要求得到健康发展 ,当前教材的编写和教学活动的实践都努力在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特别是 ,在当前的新课程教材改革中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 ,对初中思想政治教材进行的修改 ,使修订后…  相似文献   

19.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是在中央团校基础上于1985年12月成立的,是共青团中央所属的唯一一所普通高校,承担普通高等教育和共青团干部培训双重职能。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学校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重点,探索新形势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式,在“红”字上下功夫,在“专”字上做文章,在“活”字上用心思,在“实”字上出真招,形成了由“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引领,以党团组织为阵地依托,以学科专业为理论支撑,以实践活动为有效载体,以服务学生为根本目的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在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化、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性、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和彰显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性方面取得了一定实效。  相似文献   

20.
博物思政是旨在运用博物馆、博物资源、博物学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理念和形态。新时代深入开展博物思政,应不断深化对博物思政内涵要义、价值意蕴、实践理路的认识与理解。在内涵要义上,应根据“博物”与“博物学”的原初意蕴,厘清博物思政作为“有形”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料”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学问”的思想政治教育三重意涵。在价值意蕴上,应以博物馆之“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以博物资源之“体”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博物学之“道”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在实践理路上,应坚持实践体验与价值引领齐头并进、资源运用与人才培养同向发力、学科发展与文明交融相得益彰,以博物馆、博物资源与博物学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博物教育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