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爱玛》是简·奥斯汀所写的第五部小说,也可称为她的巅峰之作——其写作手法更为成熟,在人物塑造方面也更有深度。从小说样式来看,该作品可被定义为成长小说。小说的主人公爱玛起初是一个自以为是的富家小姐,她经常对别人的感情,尤其是她贴身侍女哈丽特的婚事指手画脚。小说以爱玛的"乱点鸳鸯谱"为情节推动力,详细描述了爱玛在经历了一系列错误后逐渐走向了成熟,尤其在人格和道德上成长较大。在对爱玛的成长进行描写的同时,作者的笔触也记录了小说的另一女性人物——哈丽特的成长,她的成长作为爱玛的成长镜面投射并给予有力的支撑。本文将首先介绍成长小说,进而分析在该小说中主人公爱玛所经历的三个成长阶段,并从社会和道德的角度分析其成长的原因与局限性。最后旨在告诉读者女性的成长对整个社会的积极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2.
秦晨 《华章》2013,(15)
简·奥斯汀是英国著名的女性作家之一,擅长对复杂情感的描写以及对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物的刻画。奥斯汀式理想主义爱情观和婚姻观经常出现在她的作品。她对女性地位、教育、婚姻和权力等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在奥斯汀的作品中,女主人公在其他男性角色的陪衬下,展现出独立坚强却同样也有性格弱点的女性形象。《爱玛》与《劝导》是奥斯汀女性主义的重要代表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意义。本论文从女性主义角度研究《爱玛》和《劝导》,着重对比分析两部作品的女性主义主题、女主人公形象的刻画、女主人公的反抗意识、以及这两部作品中奥斯汀式理想主义婚姻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刘重德先生译简·奥斯丁的《爱玛》,行文流畅,是公认的佳作,但也并非无瑕。本文针对该译作中的一些硬译、漏译等微小纰漏有根据地提出一些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4.
张莉 《考试周刊》2012,(53):29-30
简·奥斯丁作为英国小说伟大传统的缔造者之一,集传统与反抗于一身,为女性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爱玛》在奥斯丁六部已完成的作品中是最具有代表性并为奥斯丁喜爱的作品。本文通过对小说女主人公爱玛及其他女性的分析找出奥斯丁女性主义观点在该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5.
刘重德先生译简·奥斯丁的<爱玛>,行文流畅,是公认的佳作,但也并非无瑕.本文针对该译作中的一些硬译、漏译等微小纰漏有根据地提出一些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6.
<爱玛>是英国作家奥斯丁的一部比较成熟的作品.它的主题是什么?对当代读者有什么启示?本文分析了作品的"门当户对"主题论."民俗风情"主题论,认为<爱玛>的主题是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他人;不要试图干预他人,更不要试图控制他人.  相似文献   

7.
“女性意识”是解读女性作品的钥匙。十九世纪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的《爱玛》,一方面呼吁男女平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另一方面视婚姻为女性体面的出路,将家庭定为女性的最佳舞台。与女权主义者那强烈、彻底的女性解放意识相比,小说《爱玛》的女性意识是朦胧的,带有局限性的。  相似文献   

8.
王玲霞  孙瑜 《家教世界》2013,(7X):235-237
简·奥斯丁是十八世纪英国最后一位小说家,也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在十八、十九世纪,女性的地位十分低下,只有通过婚姻依赖男性。在这样的背景下,简·奥斯丁挑战社会权威,开始创作关于女性意识的小说。《爱玛》,作为她的一部成熟作品,较好地体现了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9.
奥斯丁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女性小说家的代表,其代表作《爱玛》更是被认为是奥斯丁最成功的作品,促进了女性文学的发展。文章从作者的生活环境出发,阐述了小说《爱玛》的创作背景,针对女主人公爱玛的一些性格特点分析了小说中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0.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的代表作。文章通过对爱玛的婚姻和两次情事的解读,论述了爱玛不切实际、好高骛远的爱情观,并认为她所深爱的情人罗道尔弗与赖昂一样都是平庸时代下的庸俗浪漫主义的代表。在爱玛的爱情世界里,不允许有一点平淡,而要时刻充满新鲜感和刺激感。她的悲剧结局为现代社会中一些一味追名逐利和贪图享乐的女性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11.
《爱玛》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最重要的一部代表作,反讽手法在这部小说中运用得也最为成熟。本文在全面介绍奥斯汀小说反讽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的基础上,着重探讨《爱玛》这部小说。文章从三个角度来做出具体分析,分别是:人物言语行为的前后矛盾与重叠反复、故事叙述过程中设置多重陷阱、情境设置巧妙离奇,使读者更加深入透彻地理解和体会《爱玛》中反讽的奇妙之处。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反讽的三个层面——修辞反讽、戏剧性反讽、哲学反讽——探讨《爱玛》的反讽艺术,表明《爱玛》是一部具有深刻的反讽张力的好小说。  相似文献   

13.
爱玛是小说《包法利夫人》中的主人公,她短暂的一生是在不断追求理想爱情的过程中度过的。可她所追求的理想爱情一再破灭,最后在走投无路中死去。文章试图通过对爱玛与三个男人的爱情悲剧及悲剧原因的分析,使人们认识到爱玛的爱情悲剧主要是由社会、环境以及她自身的因素造成的,希望能给人一点新的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爱玛》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最为成功,写作技巧最为成熟的一部小说。书中,作者用诙谐的语言讲述了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言语间充满了睿智和谐趣。全书以一个圆满的结局收尾。男女主人公爱玛和奈特利先生的结合让人赞叹与羡慕。读者欣慰女主人公爱玛终于找到了真爱,而更让人赞叹的是奈特利先生这一完美的配偶形象。奈特利先生在爱玛生活中扮演了父亲,朋友,爱人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简.奥斯丁被公认为最成熟的小说《爱玛》中弗兰克赠给简的钢琴入手,分析这架钢琴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探索奥斯丁笔下常被忽视的浪漫爱情,并希望帮助读者了解也许更接近于真实的简.奥斯丁。  相似文献   

16.
<爱玛>被很多评论家认为是简·奥斯汀最成功、最成熟的作品.这不仅是指她的写作技巧上,而且也是指她思想认识上的成熟.本文试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出发,探讨<爱玛>中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7.
奥斯丁的小说创作中大多体现了强烈的女性意识和女性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男权社会的一种反抗。为此,文章结合《爱玛》小说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成长环境,就《爱玛》中的女性主义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8.
《包法利夫人》反映女性对独立人格的追求、对男权专制婚姻的反抗,其悲剧性蕴涵深刻的人文意义。但从另一方面看,又有不少批评家指责福楼拜宣传主人公爱玛道德沦丧、堕落淫秽的生活方式。毁誉之争历久不衰,究其缘由,争议在本质上为自由与道德的历史性之争。  相似文献   

19.
李永霞 《海外英语》2011,(6):247-248
弗洛伊德认为恋父情结核心内容是女孩子渴望代替母亲,占有父亲的爱。基于此理论,该文分析了简·奥斯汀的小说《爱玛》,并且发现女主人公爱玛具有恋父情结。爱玛的恋父情结主要体现在她对母亲两个层面的意义的替代:现实意义的和象征意义的替代。作者在故事伊始就确定了第一个层面:深爱着父亲的爱玛早早就成为庄园女主管,完成了对母亲现实意义的替代。故事情节的铺陈逐渐揭示出第二层面的意义:通过嫁给父亲的替代人奈特利先生并且让他入赘到哈特菲尔德庄园,爱玛成就了她对母亲象征意义的替代,从而使她的恋父情结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20.
福楼拜的著名小说《包法利夫人》中的主人公爱玛因不满于婚姻的平淡而去追寻理想的爱情生活,她先是与人私通,被无情抛弃后,又与人偷情,后来也被遗弃,而她在追求所谓理想爱情的过程中,不仅耗尽了包法利的全部家财,也使自己债台高筑,在爱情的幻灭和债务的催逼下,只得服毒自杀。本文拟从爱玛对爱情的一生追求来探讨她这种理想爱情追求背后的悲哀,从而分析爱玛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