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网络情境下职业培训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技术给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如何运用网络技术进行职业培训课程开发.是职教改革的热点问题。利用理论指导网络课程开发,有利于我们制作出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网络课程。指导网络课程开发的理论主要有格式塔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能力本位课程观。格式塔理论主要用于屏幕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用于学习活动的设计,而能力本位课程观则主要指导课程内容的开发。  相似文献   

2.
现代职业教育聚焦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终身学习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科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深刻变革使得传统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显得滞后。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实现职业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与任务驱动教学法、行为引导教学法、项目课程开发理论联系紧密。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对活动课程开发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探索。  相似文献   

3.
正教师的课程能力,是指教师自身拥有并运用于课程活动中,直接影响课程活动实施,决定课程活动成效的能动力量。他包括教师的课程决策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课程设计能力、课程组织能力、课程实施能力、课程评价能力、课程研究能力等等。课程改革提出的三级课程管理的理念赋予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管理课程的权利,尤其在学校层面上,教师成为课程开发与管理的主体,  相似文献   

4.
通信类高职新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基于高职教育课程理论,探索了高职教育课程模式及课程的开发路径,在分析通信类高职课程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基于职业技术实践活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能力目标.开发出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学习领域的新课程。  相似文献   

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但目前该课程的实施现状并不理想,多数中学对该课程重视不够,师资缺乏,课程资源开发也不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怎样才能得到有效实施呢?本文以中学为例,探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研究。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高职教育课程理论,探索了高职教育课程模式及课程的开发路径,在分析通信类高职课程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基于职业技术实践活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能力目标,开发出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学习领域的新课程.  相似文献   

7.
如果仅仅把网络作为呈现资料的工具,那么网络也就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校园网络应随课改理论的发展、课程改革的深入,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国外联谊学校搭建互动的平台,让校园网络处在生成状态之中,才能展现出它的生命活动。从哲学的角度看,能力是指主体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发展并能表现出来的能动力量。学校课程能力,是指学校自身所拥有的并运用于课程活动中,直接影响课程活动实施,决定课程活动成效的能动力量。我校旨在提高的课程能力,主要是指新课程的开发能力、实施能力、评价能力和管理能力。那么,如何利用生态网络来提高学校的课程能力?  相似文献   

8.
依据具体的就业岗位的工作内容,选定课程训练单项能力的任务,开发《数控机床电气控制柜》一体化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活动为导向,知识、理论、能力训练和实践一体化进行,最终实现让学生获得岗位工作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现代教育理论,从学校办学思想和实际情况出发,对现有条件下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开发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着重研究了株洲市二中校本课程开发体系和框架结构,及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同时分析了校本课程开发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所带来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活动课程的一种特殊发展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一书针对我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中的课程悬缺现象、课程候补现象、低效开发现象和片面开发现象[1],分八章对以下八个相互联系又彼此独立的有关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专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第一章,活动、课外活动、活动课程与综  相似文献   

11.
关于课程哲学基础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辉旭 《教育研究》2006,27(3):66-70
课程与哲学的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哲学制约着课程观的产生、发展和变革;另一方面,课程在哲学面前具有能动性、选择性。把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应用于课程研究,作为课程论的哲学基础,满足课程发展的要求,建立实践课程论,这是课程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必然。用实践哲学审视课程历史,探究课程本质,反思课程问题,把握课程规律及其特点,是实践课程论应研究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论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不仅适合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特点和需要,也符合我们对学校作为一个学习型组织、教师作为一个专业工作者的教育假定。校本化课程实施是课程实施本性上的二元特征决定的,也是新课程改革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校本化课程实施可以化解新课程改革的"实验—推广"模式自身的问题,新课程改革为校本化课程实施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校本化课程实施需要的条件包括:在国家层面上,国家课程要给校本化课程实施留下空间和余地;地方政府需要为学校的校本化课程实施提供政策、资源和科研等的支持、扶持和协助;学校需要具备校本化课程实施的能力和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课程改革和课程问题研究的逐步深入,原来隐藏在课程背后的各种深层次问题逐渐浮现出来,对课程领导的研究也从课程管理的研究中分离出来,成为课程理论研究的一个新兴领域。课程领导对中小学校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校长课程领导进行研究已成为推进课程改革与课程发展得以顺利进行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当前面临的尴尬地位与处境,固然有课程设计上的先天原因,而课程需求的不足、课程开发与实施效益的低下、课程评价的滞后却是更关键的因素。因此,走出综合实践活动的困境,必须解决需求问题、质量问题、效益问题,改进课程的评价机制,并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5.
学校课程统整中的课程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需要以学校为主体,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统整成为一个有序而高效的学校课程体系,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进行学校课程结构设计。学校课程结构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基本思路:将学校课程体系纳入整个学校的发展图景;实际地处理好现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关系;充分考虑到课程的局限性;注重设计顺序。统整后,作为一种宏观的参考性框架,学校课程结构包括基本课程、强化课程、微型课程和自由学习四大块。  相似文献   

16.
课程理论是课程计划的依据、课程实施的向导、课程反思的标杆、课程审议的参照、课程知识的积累、课程信念的支撑,从这个意义上讲,幼儿园教师需要课程理论。不同层次的课程理论与实践有或长或短的距离,对实践的影响各不相同。不同层次的幼儿园教师可以学习不同层次、相对个人而言更具价值与意义的课程理论。我们可以通过组织读书沙龙、让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等形式,促进教师掌握并运用课程理论。  相似文献   

17.
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初探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现代课程评价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种不同形式的课程评价模式。不同课程评价模式的思维方式甚至思想方法的变化,都内含着不同的课程评价框架结构。通过比较不同类型的课程评价模式,从我国国情出发,根据发展性课程评价的自身特点,借鉴混沌理论的启示,形成了由课程设计评价、课程实施评价、课程结果评价相互交融的开放的三螺旋结构,作为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8.
高等院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普遍存在着缺乏整合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教育类课程与学科类课程缺乏整合,理论类课程与实践类课程缺乏整合。文章从分析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整合的逻辑起点入手,对课程整合的具体内容以度策略提出思考,提出三种具体的课程整合模式,希望能够对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的优化设置提供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根据课程理论对物理学重点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20.
吴婷琳 《江苏高教》2020,(5):119-124
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落脚点。我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学科课程观对职业课程观的压制,不同层级课程之间存在断裂与鸿沟,课程内容适度性不足与重复性有余,一元性课程评价泛滥与多元性评价缺位等问题。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障碍在于:集权式课程管理体制导致师生的话语权被压制,社会支持系统中诸要素协同程度低导致课程资源整合困难,不同层级职业教育的生源素质差异导致课程设置与实施障碍,课程设置标准缺失与课程管理方式滞后导致课程体系建设的随意性等。这需要通过顶层设计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化建设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建立多元主体协商平台为构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提供组织保障,创新教学管理模式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供机制保障,采用模块化与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策略为职业课程体系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