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试论修辞义的表达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修辞义是借助修辞手段生成的词语的固定意义.修辞义使得汉语词义系统更加丰富而缜密,在语境中对说理达意、状物抒怀往往显示出超常的表达功能,同时,又能鲜明地表现出时代社会风貌和民族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2.
修辞义是借助修辞手段生成的词语的固定意义。它与修辞手法造词有本质的区别。修辞义可以从词的音、形、义等多方面体现出来,本文主要从义的角度入手,对词的修辞义的分类、特点及其对汉语词汇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盛行的“舌尖上的X”结构是一定修辞动因对语法构式重加塑造的修辞构式。“舌尖上的X”结构在语言演变过程中突破了传统结构的空间存在关系的语义限制,从语法构式变为修辞构式,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的连续统为空间义-品尝义-言谈义。转喻在修辞构式“舌尖上的X”的生成和认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修辞构式的演变动因为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和模因不断复制和传播。  相似文献   

4.
尝试重新定义夸张:语义凸显同质经验域内的量变特征,结构包含本体、夸体、夸张点三要素,追求故意言过其实的修辞效果,生成表达主观情感的修辞幻象。重新审视围绕"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展开的争论在修辞学史上的价值。认为夸张语义的发生以"夸张量"的生成为基础,夸张点包含显隐义,夸体语义体现亚义位、自设义位特点,夸张语义具有修辞幻象特征。  相似文献   

5.
跨文化符号不仅出现在大量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中,而且也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大量使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研究领域。跨文化符号生成于跨文化交际,而跨文化交际也离不开跨文化符号的广泛运用。在广义修辞学视域下,跨文化符号生成其实是修辞建构生成,对其所做的修辞生成研究可以在学理上部分解决符号的生成机制问题,同时跨文化符号本身的修辞现象及功能、跨文化符号的意识形态意义也都可获得一定程度的理论解释。为此,以现代哲学阐释学为逻辑起点,在广义修辞学视域下,运用符号学基本原理,探讨跨文化符号的生成、修辞建构、修辞功能等,试图通过呈现跨文化符号研究的多重视域,探讨跨文化符号成为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修辞、社会语言意识形态批评诸研究领域的一种理论视角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从认知角度看,名词的指称性是名词成为语言范畴的根本动因,名词的属性义依附于指称义。在一定的环境中,属性义可以被激活,激活的程度在语言中表现为一个连续的等级;属性义有寄生性、游移性、综合性等特点;属性义在修辞上有多种表现,体现出不同的修辞价值。  相似文献   

7.
文学修辞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它的产生与特定时期的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有社会文化的根由.反过来,文学修辞一旦产生后,它必然渗透进社会文化,反过来对社会文化也会产生影响与作用.本文的重点是论述社会文化对声律、对偶和用典三种文学修辞的影响:汉字文化是汉语声律的基础,佛教文化输入是汉语声律规则被发现的条件,南齐时期所流行的华丽文风则是汉语平仄相配的文学修辞广被采用的文化气候;汉字的音、形、义特性是对偶修辞的基础,崇尚自然的哲学文化和思维方式是对偶修辞的思想根基,农耕文明是对偶修辞的文化根据;社会精神文化的不断生成导致了用典这种文学修辞,文化继承必然要引用前代若干具体的资料,以说明新的文化意义,每个时代的社会文化情况、士人崇尚的风气各不相同,这又区别出“用典”的多少、好坏等.文学理论迫切需要整体综合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语义修辞是利用言语单位语义特点及相互关系构成的一类修辞方法,实际存在五个小的类别,即同义选择修辞、同义配置修辞、反义配置修辞、类义配置修辞和上下义配置修辞.语义修辞对语义单位的选择和配置依据的是语义本身特点和语义之间的关系,产生修辞效能所凭依的也是这些语义特点和关系.语义修辞与辞格是不同视角的分类,关系交错.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秀““色”做了文字学上的界定,论述了“美”与“味”的修辞关照的成因。认为:穿越时间的隧道,“秀色可餐”的理性义没变,附加义却更丰富,体现语境对词的生成和使用的影响,而这些都与中国人的“味”的哲学相关联,是国人对“美”修辞关照具象化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公文修辞很早就成为从政阶层一种自觉的、并有一定规范约束性的行为。现代社会,不少人认为公文修辞纯属搜肠刮肚、咬文嚼字,这显然是错误的。公文修辞决不是单纯做文字功夫,而应该是语言的生成与思想的形成同步开展,即炼辞和炼意同步推进,这是恰当表达意旨、切实保证效用、有效深化认识、提升经验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学习或欣赏艺术性的语言,除了词的逻辑概念义、语法义外,还要注意词的修辞义,研 究修辞也必然要分析到词的修辞义。语言的艺术性越强,词义的色彩越浓,修辞义越丰 富。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随着话语学的兴起,语义研究的范围扩大了,涉猎了话语义或语用义方面的一些问题。但是,话语义同语言义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这方面的讨论好像还不多。修辞活动是从语言系统中选取词语、句子,因此必须首先就语言层面弄清有关词语的词义,有关句子的句义,修辞活动又是在话语中进行的,离开话语就无所谓修辞,而话语显现的是话语义。因此,修辞研究必须要思考话语义和语言义的关系问题。本文就语言义的一般性和话语义的具体性、语言义的稳固(固定)性和话语义的临时性这两个方面,从对比中说明话语义同语言义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13.
借代修辞与借代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有人认为借代修辞是借代义产生的根源,当然有一部分借代义的确是从修辞借代演变而来,但修辞借代并非借代义产生的唯一根源。借代只是一种手段,当人们掌握了借代这种方法时就会运用它赋予词新的意义。借代是一种思维方式,它的产生早于修辞借代。  相似文献   

14.
对"紫"参构词的语义内涵演变、特征以及"紫"系列词在发展过程中"紫"表色义的隐现情况进行举例分析,并从修辞的角度探讨其语义的修辞化生成途径,可让人从微观层次更清晰全面地认识"紫"的认知和运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修辞就是修饰词语”这一理论的自身、在创作实践中的不周遍性的分析,并进而从宏观上探讨修辞之后,认为:修辞的“修”不仅含有“修辞”之义,还含有调整、适用之义;修辞不仅是“修饰词语”,还包括修饰语言、调整语言的技巧。  相似文献   

16.
借代这种修辞方式容易与词的借代义用法相混,跟借喻、避讳和谐音双关等修辞方式也不易区别。不仅是初学者往往不能区分借代与这几种修辞现象,就是在一些介绍修辞知识的书中,也有时看到编著者对它们同样不能正确区分。这就在理论上给人们造成一种混乱,也为修辞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更好地学习和运用借代与其他几种相关  相似文献   

17.
成语活用,给语言带来迷人魅力,给作文增添无限情趣。常见成语活用的方法主要有: 一、本义返源。偏离其通用的比喻义、引申义,回返到它的语源义(字面义),显出特定的修辞效果。如:火成岩诞生于“水深火热”之中,经过大水和烈火的锻炼,生成一身  相似文献   

18.
试论词的借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修辞手段形成新的词义是词义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使语言形象化的重要方法之一。在现代汉语的词义系统中,通过修辞手段形成的词义大量存在,并在不断发展。这里既有词的比喻义,也有词的借代义、象征义、夸张义、委婉义等等。词的比  相似文献   

19.
修辞中,很多辞格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它们都提取使用了词语的属性义。构式压制和句法规约、社会群体成员的共识、认知加工上的突显与抑制机制等为词语属性义的提取使用提供了条件。语义和句法相互作用,属性义在使用中具有相对独立性,属性义所具有的语义特征为修辞的深层合法性提供了解释。修辞研究中应加强知识本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汉字修辞是以汉字本体--字形为依托进行的修辞.汉字修辞的生成是以汉字本体的特点层级性、表意性及方块状为基础的.生成与接受是一个问题的两面,两者是统一与互动的关系.根据汉字修辞生成的特点,我们认为汉字修辞的接受心理包括完形心理、视知觉作用等.通过对汉字修辞生成机制及接受心理的分析,能够促进汉字修辞的全面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