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找“心”     
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伤心地踢着路旁的石头:唉,今天可能要挨骂了!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新教材第一册《兰亭集序》一中有这样一句话:“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中对“宇宙之大”没作解释,而对“品类之盛”的解释为:“地上万物的繁多。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据此注释,不少学生认为此两句中“之”为结构助词“的”。但从“之”作为结构助词的用法和两句应有的表意效果来看,该两句应理解为古汉语中的定语后置句式。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3.
提起作评语,如“语句通顺、层次清楚、中心突出、构思巧妙、首尾呼应……”等句子就会在我们脑中浮现。这些评语从小学到高中,成了我们大多数语教师批改作的习惯用语,然而学生却不喜欢看到这种模式化的评语。作批改,如何写出受学生欢迎的评语,笔在自己的作批改中,做了一些尝试,即:三“心”二“意”。  相似文献   

4.
心之桥     
8月11日 晴 那封来自远方的信,将我拉向千里之外的县城;那封装满友谊的信,将我的心牵向遥远的朋友;那封相知相识的信,将我的梦拉向未知的世界。  相似文献   

5.
心之写生     
最爱在午后背上写生夹,找个寂静的地方,描绘这座水乡小城。  相似文献   

6.
燕雀抢榆枋而止,腾跃于蓬蒿之间,懒于探寻数仞外的世界,安于现状,耽于安逸,人皆视之若平庸之类:鸿鹄“懒”得费力振翅,夸父逐日般损精耗神,伺势而动,实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壮举.人皆视之为志向高远的象征。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8年第9期刊载了孙凯先生的大作《“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质疑》(以下简称“孙文”),文章指出:“介”在“一介之使”中应指“一种人”,“出身卑微的人”“像傧介这样的人”,令人深思,给人启迪。但是,“介”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指人,为什么不能理解为课本注释的“个”。“孙文”并未明示。笔者以为值得探究,故仅呈浅陋,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8.
“战斗”     
  相似文献   

9.
10.
杨光 《小学生时空》2009,(12):18-18
有一种感动,它惊天地,泣鬼神。有一种微笑,它姗姗来迟,却永不停留。有一个眼神,它凝神静望,却回味无穷。有一种情感。它发自内心,真诚质朴,那就是敬佩之情。我重温那涌上心头的敬佩之情,回忆那位让我敬佩的人。  相似文献   

11.
高一册课本 (试验修订本·必修 )对《过秦论》(上篇 )的结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注释“攻守之势异也”为“攻和守的形势变了。攻 ,指秦始皇以前攻打六国 ,夺取全国政权的时候。守 ,指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查以前两次旧版教材也都是这样注释的。笔者以为这个注释殊令人  相似文献   

12.
飞翔的鸟离不开天空,即使停驻,它也要留在最接近天空的树梢;茂密的叶离不开根,即使凋零,它也要回归根的怀抱,漂泊的浮萍离不开水,即使轻盈无依,它也需要水的环绕。  相似文献   

13.
沉甸甸的蜜桃挂满枝头,它浓缩了农民的汗水与辛劳,预示着喜悦与欢乐。再看看那桃枝,已不复挺直,弯了下来,不过却一点也不失美感。完美的曲线彰显着生命的饱满。这就是《诗经》中“桃之夭夭”的情景。“夭夭”指弯曲的样子。  相似文献   

14.
刘文风 《语文知识》2003,(10):13-13
冰山理论,是海明威1932年在其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的创作主张。他形象地把文学创作比作冰山。他说,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看得见的只是露在水面上的八分之一,而隐藏在水下的则是八分之七。作家在创作中将八分之七隐藏在水下,使读者通过看得见的八分之一去体验看不见的八分之七,这并不会使作品显得单薄,反而会使作品深厚起来。在冰山理论的  相似文献   

15.
《语文知识》2005年5期有傅炳民老师的《见谅≠原谅》一文,文中认为"自己已经不可能见谅于毛泽东"中的"见谅"使用有误,应改为"自己已经不可能得到毛泽东的原谅"。马兰刚同志在《也说"见谅"》(《语文知识》2006年第2期)一文中认为这一观点值得商榷,并认为"见谅于……"属于文言被动句式,而笔者认为前者的说法是正确的,马兰刚的说法反而更为不妥,就此提出自  相似文献   

16.
新版高中《语文》第一册教材《触龙说赵太后》中有这样一句话: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其中“为之泣”一语,教材和教参均译作“为她哭泣”。粗略一看似乎较为通达,但其中尚有可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7.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如何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每一位教师需要潜心思考的问题。教师通过不断尝试,总结了作文教学的经验,从留心积累、精心梳理、用心推敲三个环节来谈如何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19.
再说"意义"     
关于作文要有意义的问题,此前已有过论述。这里有再说两点看法:一是要正确理解“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20年代,台静农以其乡土小说创作蜚声文坛。与同时代其他小说家对待乡土态度的不同之处是,台静农在细致描摹乡村百姓的生存状态及精神特征的过程中,没有简单止步于揭露与批判,更多是挖掘卑微生命身上的闪光之处,揭示了他们对痛苦的自觉意识,进而肯定了其对于自身命运的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