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德品质     
命题原创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孟子·公孙丑上》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  相似文献   

2.
孟子说过:"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耻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孟子把道德要求讲的很具体,认为无道德就称不上人。可见,一个人的品德是否高尚是何等重要。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为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  相似文献   

3.
孟子曰:“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然而今天,作为文明之邦的后人,有些青少年朋友,逐渐变得我行我素麻木不仁是非不分,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个别学生甚至称“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理想理想有利就想”。这种现象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问题的若干意见》,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先人后己”、“厚人自薄”、“无辞让之心,非人也”等古训教导我们应该主动把方便、好处、利益让给别人,以此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就“礼仪之邦”的美誉。  相似文献   

5.
若没有了对普遍道德准则的敬畏,人就不成其为人了,犹古人所云无恻隐之心,无羞恶之心,无辞让之心,无是非之心者,非人也。众所周知,社会文明的底线,正是于公民对人性和人文的守望。读者朋友也知,我刊新辟“公民守望”栏目,所关注的恰在于此——观察公民对人性和人文的守望状态,探讨古今中外人类共同必须守住的,不能动摇的信念,  相似文献   

6.
加缪是法国二十世纪中期伟大的精神巨人.他向人们指出,在他所处的时代里,人类社会出现了一种令人痛心的景象:许多人存在着,但已不是真实的存在.他被自己的角色所霸占,一生都在演戏.他迷失了自己,失去了人的尊严.他为了虚荣以及所有这一切超然于人之上的抽象概念活着,从而背离了生活本身的价值.他们成为被虚荣奴役的“东西”.他生活着,但已不是本质的人,他失去了人的世界,他的世界是非人的世界.对于人的世界,他只能怀着游子般的眷念之情远远地看着它.  相似文献   

7.
爱美无罪     
在讲解《项链》这篇课文时,语文老师问我们:“路瓦栽夫人参加舞会前找别人借项链说明了什么?”正当我们百思不得其解时,老师失望地抛出“标准答案”:“这充分说明了她爱慕虚荣的性格。”异哉!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女人为尤甚,何故独不容路瓦栽夫人耶?爱美之于女人是无罪的,就像花之于春天是没有错的我想这大概也是“妩媚”、“婀娜”之类的词都以“女”字作偏旁的原因吧。语文老师也是女性,真不知她颈上那金灿灿的项链,是否也说明她爱慕虚荣呢?爱美无罪@陈岱$湖北大冶市第一中学!学生  相似文献   

8.
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一个成为瘦美人的美丽愿望。 别人说我爱慕虚荣。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美丽既是善待自己,更是尊敬别人。而我不太喜欢的孔子也说了:“食色,性也。”喜欢美食、美女、帅哥等等美好的东西,圣人尚且如此,  相似文献   

9.
我们常说:“无侧隐之心非人也”,是因为千百年来《孟子》深入人心。我们常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因为《岳阳楼记》道出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的心声。我们把吝啬鬼称为夏洛克,是因为《威尼斯商人》广为流传。我们把自我安慰、自欺欺人叫做“阿Q精神”,是因为《阿Q正传》入木三分地剖析了国人的灵魂。高尔基说“文学是人学”。巴尔扎克说“小说是一个民  相似文献   

10.
平凡     
平凡挑着行李,像三毛一样想将万水千山走遍.蓝的天、白的云、暖的风、香的雨,为平凡展现了一个做梦都想象不到的美丽世界.平凡陶醉着. 直到有一天,平凡路过虚荣的家. 虚荣是花枝招展的,平凡眼花缭乱地拜倒在虚荣的脚下,感叹上帝的创造:啊!虚荣,多么美好啊!虚荣,我崇拜你!但我怎么才能变得和你一样呢?虚荣笑了笑:我给你一颗虚荣的心.  相似文献   

11.
我国战国时期的亚圣孟子说过:“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困难曲折,敢于拼搏斗争,奋发向上,就能够取得作为;反之,如果生活过于优裕平顺,人的精神、意志反而容易萎靡不振,消极颓废.古今中外许多数学家的经历以及现实生活中的一  相似文献   

12.
在王阳明看来,作为“天理”的“心”之本体是无善无恶的,但是这样的心体在其旨归上又是至善的。这种至善的心体又具有“诚”“定”等本性,这种本性也是心之本体。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廉”也是心之本体。先验的心体总是要以“意”的形式外发于经验事物,而这种经验化如果是本心的发用,那么它就能够成为合乎道德的行为,这样,以本心之发用来对待本不属于己之物,这就有了廉的品格。心发于政,则有廉政。心体外发为“意”,也就有了善恶之别,而判断自己行为善恶的标准,就是自己本心的良知,良知也能够判断为政者在行政过程中是廉还是贪。  相似文献   

13.
作为儒家“亚圣”的孟子非常重视道德教育,他认为对于百姓的道德教化是实施“王道”、实现“王天下”的必要举措,他还提出了“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的宗旨,意思是要通过学习,找回人生本来就有的善良之心。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培养美好的心灵和品格,学会如何做人。他告诫统治者:“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殃民者,不容于尧舜之世”。不仅如此,他还认识到“教亦多术矣”,积极探索德育方法。形成了“反求诸己”的自  相似文献   

14.
曾春晖 《课外阅读》2011,(2):195-195
重读莫泊桑的小说《项链》,小说塑造了美丽动人玛蒂尔德,因爱慕虚荣丢了项链,因赔偿项链而品尝十年艰辛生活。不记得谁说过“女人,你的名字叫虚荣”,虚荣心,女人皆有之。玛蒂尔德向往过高雅奢华的大资产阶级生活,希望在舞会上成为男人赞美的焦点,女人羡慕的妒点。当时,许多小资产阶级家庭都存放有虚荣的染缸,玛蒂尔德染上虚荣之色,也是一种社会存在。可玛蒂尔德因为偶然丢了项链,因为极细小的一件事品尝了穷苦人家的辛酸,不禁令人为其命运唏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女主人公追求虚荣,爱慕虚荣这一主题出发,分析了作品所表现的人性美,集中阐述了玛蒂尔德、路瓦栽和佛来思节夫人三人的真诚与善良。结合教学,强调诚实守信、勤劳俭朴、宽宏大度等人性之美,是当今中职学生所需要培养的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16.
小王子     
原文简介 小王子是一个来自其他星球、有童心的孩子。他住在一颗和一间房子差不多大的小行星上。某天一粒玫瑰种子飘落到他的星球上,并且生根、发芽、成熟。要知道,小王子以前从来没见过玫瑰花!他对这朵有些虚荣的玫瑰花很好奇,并且对她唯命是从。但小王子当时还太小,并不明白她虚荣背后的爱意。他并不明白那种爱,心却受了伤。  相似文献   

17.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是2000多年前,孔子在《论语》中讲的。认为志气对于一个人比统帅对于三军的作用还要大。宋代的大哲学家朱熹也讲道:“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意思是说,志气对一个统帅来说,就如一个人的性命,树木的根,水的源泉。志气对一个人来说是如此重要,怪不得宋代的范哗说,“有志者事竟成。”甚至有的人认为:“人无志,非人也。”(晋代嵇康言)  相似文献   

18.
<正>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难败:太要脸的人和太不要脸的人。太不要脸的人是不怕败,太要脸的人是不敢败。虚荣的人属于后一种。由于太在乎面子,虚荣的人终会被虚荣所伤,但无论多深的伤,虚荣又是最好的创可贴。因为,于他们来说,一方面怕别人看不到自己的好,另一方面又怕别人看穿自己的不好。只要能在人前风光,心底受多深的伤也愿挨着。虚荣的人,一辈子,为了这点荣光和浮华,透支着人生太多太多的东西。然而没办法,相比于取悦自己,他们更愿意取悦世界。虚荣的人不敢转身,因为一转身,就会看见千疮百孔的心底,以及,委屈受尽的苍凉。虚荣是虚荣者一生的宿命。他们只能往前走,也必须往前走。虚  相似文献   

19.
苏教版语文教材必修四第一专题“我有一个梦想”第一板块《寡人之于国也》一文较为全面地阐述了亚圣孟子的思想,但学生在解读其内涵时往往易作简单化的理解,下面笔者试从教学这一层面对这篇课文的内涵作多元化的解读,以求教于大方之家。战国时代,诸侯纷争,群雄逐鹿,战事不断,社会混乱,儒家学派又一个代表人物孟子正生活在这样一个时期。亚圣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义”思想,并衍生出自己的“仁政”“民本”观。公元前335年,孟子被梁惠王邀请到魏国宣讲治国之道,他阐明了自己“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以及反对暴虐、反对战争的仁…  相似文献   

20.
我看孟子     
蔡花 《高中生之友》2008,(Z2):39-39
两千多年前,先秦文坛的重镇——孟子以其思想的博大、政治的精通、雄辩的口才雄踞"亚圣"之位,他是一个政治的奇葩,也是一个情感丰富的精神领袖。孟子的感情是澎湃的。在《公孙丑》中,孟子说"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轩昂霸气充满着斗争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