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编高中语文第二册《师说》一文中有一段话的标点值得商榷:……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这段文字中的引号范围有误。从文意看,“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两句应该在引号之外,原因是放在引号之内这两句的主语指代不明确。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课本对这两句的注释:  相似文献   

2.
我在讲授《师说》对,总觉得课文中的“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主’”一句话的标点很别扭,与作者的思想相去甚远。于是我查阅了有关选本,发现有这样四种情况。①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所收韩愈的《师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隋树森同志编辑 注释的《古代散文选》亦如此),有一处编者是这样标点的: 问之,士大夫之族则日:“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 盛则近谀。” 古文是没有标点的,我以为如此标点不符合作者原意,似乎改成这样为好: 问之,士大夫之族则日:“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 足羞,官盛则近谀。(去掉删节号也可。) 就是说不把“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这句话看作是士大夫的话,而看作是作者韩愈 的分析评论,所以应该放在引文之外。  相似文献   

4.
李根芹 《文教资料》2005,(23):164-165
《师说》和《劝学》都是古文名篇,由于其思想性和语言的典范性使其成为古代文学文选及高中语文教材必选篇目,但笔者以为,现行的大多数文选和语文教材中对《师说》的一处标点和对《劝学》中“参”的注释有误。分述如下:一、《师说》中的一处标点值得商榷《师说》中有一段文字,大多数文选和语文教材都作如下标点,本人觉得值得商榷: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按以上的标点方法,是把“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都当成是笑话别人的那些人的答语。这样理解于…  相似文献   

5.
高中教材第一册将《师说》第二段中“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四个分句放在一个引号内,作为士大夫们的答话,这样标点值得商榷。后面两个分句是士大夫的话吗?否!理由是:①前后语意不连贯。这里作者引用士大夫的话,是以此说明他们“曰师曰弟子云者,群聚而笑之”的原因的:因为他们彼此间年龄大小相仿,闻道多少相近,这样的人之间的关系不应存在着老师与弟子的关系。到此,问题已经得到了明确的回答。  相似文献   

6.
干开华《〈师说〉的一处标点商榷》(载《语文知识》1995年第3期)认为,《师说》中“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两句应该放在引号之外,原因是放在引号之内这两句的主语指代不明确。其实,这两句的主语相当明确,即承前省略的第一个“彼”,而这个“彼”指代的是前面提到的“师”。全句的意思是:“老师跟学生年龄相近,闻道相似,[老师]地位低[学生]就足以感到羞耻,[老师]官  相似文献   

7.
<正>在唐代,士大夫之族普遍存在着从师“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心理。韩愈反对士大夫之族的这种错误的观念,写了《师说》。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云:“今之世不闻有师……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愈以是得狂名。”可以看出《师说》的写作背景和作者不谐流俗的精神。据方成珪《昌黎先生诗文年谱》考证,《师说》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  相似文献   

8.
韩愈是中唐“古文运动”的旗手,他倡导,文章要师从先秦两汉,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而内容贫乏的骈骊文章,特别主张“言贵创新,词必己出”,“唯陈言之务去”。《师说》一文不仅观点震耳发聩,内容精深厚达,而且语言多彩多姿,富于变化,为当时的文坛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很能反映出韩愈文章的语言艺术特色。 1.整散变化。整齐的排偶句和灵活的散句交错运用,配合自然,使语言奇偶互现,错落有致。散句有长短之差,长则十一二字,短则二字;整句也有宽严之别,“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主体是四字,但又不受刻板的“四字句”限制,而是从文意和语气出发,做了灵活的变通。“住卑则足着,官盛则近谀”。则是比较工整的对偶句。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小学语文第七册《“绿色办公室”》一课时,课堂上有位同学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以前,有好儿个月,列宁化装成割草工人”,和“那是‘割草工人’的劳动成果”两句中,为什么前一句中“割草工人”不加引号,而后一句要加上引号呢?我发现这个问题提出后,全班学生注意力集中,迫切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解答。我抓住学生急于求知的心理,并不是立刻给予解  相似文献   

10.
先轸曰:“……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以上文字摘引自中学课文《殽之战》。我们知道,引号和引文点号连用时,点号放在引号之内,还是放在引号之外,要看引文是完整地照录别人的话,还是作为作者自己的话的一部分。前者,引文末了的点号放在引号内,后者放在引号外。例如:①贾岛诗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相似文献   

11.
力排佛老、复兴儒学、大倡师道的韩愈,在《师说》一文中对“师”之阐释可谓空前绝后。关于其结构艺术及斐然文采,前辈的分析已近完善,实已无话可说。但在个别字句上,仍觉有可商榷之处。如“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一句中之“书”字,许多通行的译注文本均将其释为“书本”之意。阙勋吾等先生译注的《古文观止》(岳麓书社出版)将该句译为“那些孩子们的老师,只是拿书本教孩子,学会其中的句读,并不是我所讲的传授儒家之道、解答疑难的老师”;《教师教学用书》则如此解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凡卡》一文时,有位学生说,书上有两处印漏了后半边引号。同学们也随声应和。我原想这个问题在讲课时不讲的,既然学生提出来了,就只得顺水推舟了。我问:“你们知道引号的用法吗?”同学们都说表示引用的部分用上引号。我要求学生把第十到第十二自然段通读一遍,看这三段是不是连续引用的部分?过了一会儿,原来发现“印漏了后半边引号”的那位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三段话是  相似文献   

13.
伦文叙是明代广东的一个才子,有位富翁久慕他的才名,就拿来一幅《百鸟朝凤图》请他题咏。伦文叙不假思索,挥笔题道: “天生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凤凰何少尔何多,啄尽人间千万石。”这首诗看似平淡无奇,尤其是一二句从表面上给人感觉是这样。其实不然,它堪称诗坛一绝。因为后两句反映的是诗的意境,前两句则寄寓了作者的巧思。请看:第一句的“一只又一只”,是二只;第二句,“三四”一十二, “五六”三十, “七八”五十六,三个得数相  相似文献   

14.
《新作文》2006,(3)
“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说过:“吾闻败者不羞走,所以全也。”意思就是,打了败仗不以逃走为耻,是为了从长计议,保全实力。但钱钟书在《管锥编》中解说道:“‘败者不羞走’,可兼二意:卷土重来.则‘不羞走’,有远计也;望风苟且,则‘走’而‘不羞’,是厚颜也。”他提出的另一种解释“厚颜”,是很有点  相似文献   

15.
一、说要 中学生应掌握的标点符号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七种点号,它们是: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如果按照它们在句中的位置归类,则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句末点号(句、问、叹),用在句末,一类是句中点号(逗、顿、分),用在句中。另一部分是九种标号,它们是: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和专名号。综观近几年高考试卷的命题,它的重点有二:一是逗号、分号、句号和问号等点号,一是引号、括号、书名号等标号。  相似文献   

16.
郁达夫的《书塾与学堂》首段中有两个病句:一句是“插画中画着一位年老背曲拿烟管带眼镜拖辫子的老先生坐在那里听学生背书,立在这先生前面背书的,也是一位拖着长辫的小后生”;另一句是“不晓为什么原因,这一课的故事,对我印象特别的深”。第一句中的“带”,今天应写作“戴”,这是用字的时代差距所致。这句的毛病出在“也”字上。句中的副词“也”表示强调。揣摩全句语意,可以看出,作者所要强调的决非“是一位”,而是“小后生”与“老先生”的唯一相似点——“拖着长辫”。因而,原句中的“也”字放错了位置,它不该放在“是一位”的前面,而应该后移至强调点(“拖着长辫”)的前面,即把“也是一位拖着长  相似文献   

17.
《送东阳马生序》:“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参考书译成:“他们的学业要是不精通德行要是不成器的,不是天资低下,而是用心不及我的专一罢了,那里是别人的过失呢?”“非……,则……”是古汉语中一个固定句式,表示在可能的选择中非此即彼、非彼即此,表示两者必居其一的选择,如:1.凡人之攻伐也,非为利,则固为名也。  相似文献   

18.
《中流》今年第三期发表丹阳的“友人书简”《令人悲哀的卑谀心态》,谈到他1988年在美国听课的感受,摘要如下: 1988年冬,当时我已经修完全部必修的课程,看到那一年东亚研究中心开设了《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大课,一周只两次,便决定去旁听,了解一下美国对中国研究的状况。 主持这门课的是历史系一位长着亚麻卷发个子瘦长的男子。从他那里要了一张课程安排,逐段看完,便觉得有点不对劲:整个学期14个星期的课.其中前6个星期讲孔子中国;后7个星期讲搞改革  相似文献   

19.
庄子的齐一观集中体现于《齐物论》一文中:“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是宇宙齐一的结论;“是亦彼也,彼亦是也”是彼此齐一的结论;“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是非齐一的结论。在庄子看来,无论客观世界的实体,还是主观世界的实存,都是齐一的。这种齐一观是如何形成的呢?本文试图就庄子及其后学在齐一观的认识根源方面作一些探讨,以就正于研究者。以道生物、以道观物是《齐物论》的两个重要体系,而这两个体系的建立,则为庄子齐一  相似文献   

20.
引号     
我们引号家族兄弟两人,老大叫双引号,写成(“”);老二叫单引号,写成(‘’)。引号又有前引号和后引号之分,引号的前一半叫前引号(“或‘),用于引用部分开头的左上方;后一半叫后引号(”或’),用于引用部分结尾的右上方。当大家在使用引号的时候,必须记住双引号哥哥是两个(“”),单引号弟弟是一个(‘’)。而且要特别提醒小朋友们的是:你们在使用引号的时候,千万记住前引号不能出现在一行的末尾,后引号不能出现在一行的开头。你知道吗,我们引号兄弟俩还是非常团结的呢!凡事我们都讲求效率,讲求分工合作。如果在一句话中,引号里面还需要引号时,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