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花间集>收温庭筠<菩萨蛮>词共十五首,可以看作一组词.温氏此一组词,从每首来看,它们独立成篇,各具风韵;从整体上来看,又相互联系,互相映照.并且在时间、场景、人物和物象的描绘中形成了一个个特定的意象群.<菩萨蛮>中突出的意象群手法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它们一起构建出了温词独具特色的唯美意境,使温词不仅奠定了文人词的独特审美特征并对后世词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自然意象在《最蓝的眼睛》中的象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中运用自然意象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突出小说主题,体现了在白人文化的冲击下黑人的精神困境,批判了种族歧视、文化殖民对黑人女性的戕害,揭示造成黑人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在作品中,莎士比亚运用了一系列富有独创性的表现手法,揭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及其思想变化。其中的叙事元素奇特新颖,塑造了很多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借助弗洛伊德理论为基础的神秘的超自然元素和潜在的意识解构进行分析,整个叙事不仅透露出莎士比亚对人性意识和信仰道德的思考,还蒙上了奇特的命运色彩和朦胧的面纱,展示出了莎士比亚对人生的精神思考和生存哲学。对这一作品的深入考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这部名著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4.
学界对《牡丹亭》的悲剧性研究主要是从故事情节出发,探讨剧情的悲剧性,其中不乏争议。文章借鉴希利斯·米勒的重复理论,着眼于《牡丹亭》剧本,考察汤显祖写作时重复使用的“寒”、“冷”等词语以及所营造出的寒冷、颓败意象来分析汤显祖戏剧艺术的悲情主义特色,我们认为《牡丹亭》与其说是一部情节悲剧,不如说是一部抒情悲剧。  相似文献   

5.
自莎士比亚的《奥瑟罗》登上中国戏剧、戏曲舞台以来就不断在中国舞台上演绎着悲欢离合、情愁爱恨、生离死别的悲剧。在《奥瑟罗》传入中国的100年中,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戏剧家将其改编为话剧、京剧和越剧.在其改编的过程中。溶入了中国导演、演员对莎士比亚《奥瑟罗》的独特理解。《奥瑟罗》中的悲剧主人公在中国舞台上不断变脸,其中既有中国政治的影响.又有现实的、现代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女性和刺客两类形象,考察<战国策>在艺术构思、叙事方式、文章体例等方面的突破,进而阐述<战国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诗经·卫风·淇奥>用竹意象来起兴君子之德,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因为卫国地域文化具有鲜明的君子风度,且竹在当时人认识中也是这种君子风度的代表.故<淇奥>的竹意象既产生于卫国独特的地域文化背景,又折射出这种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在《牡丹亭》和《仲夏夜之梦》中运用了大量的动物意象,这些意象常常以修辞格出现,用于描述抽象的概念或情感。本文运用修辞学的理论,分析动物意象构成的各种辞格,包括明喻、隐喻、借喻、借代、拟人、摹声、用典等,并对其辞格类型进行对比与讨论。两部戏剧作品在动物意象和辞格上存在不同,这是与中西方文化差异和作品主题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9.
石剑 《新疆教育》2013,(14):183-183
时间重复是《诗经·七月》的重要特色之一,本文探讨了《诗经·七月》中的时间重复使用,所反映的当时的生产关系和劳动人民痛苦的而且艰辛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D.H.劳伦斯的短篇小说<马贩子的女儿>是典型的"劳伦斯式小说",体现了劳伦斯对现代主义小说艺术的探索和追求,涵盖了劳伦斯小说中普遍存在的因素:救世主题、对现代人心理问题的探索、多样化的叙述技巧、独一无二的语体和丰富多彩的意象运用等.  相似文献   

11.
黎修良 《现代语文》2007,(4):119-120
晚唐词人温庭筠既创作了很多奇丽浓郁,辞藻华艳的词章,也创作了一批朴实淡雅、清疏明快的词篇,《更漏子》即为代表。通过《玉炉香》及其他词作的赏析,可以感受到温词笔调委婉含蓄、意境疏淡清真、情感哀怨恣肆的另类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中国诗词意象的强烈模糊性使其翻译困难重重。接受美学中所提到的概念对于意象的理解和鉴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接受美学的意义空白理论和期待视野理论与中国传统艺术表现手法的契合,为诗词意象的翻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石峰 《甘肃高师学报》2009,14(6):29-30,51
“意象”概念是中国古代诗学核心概念之一,是由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首次提出的。刘勰身处南朝,当时诗学思想对他影响颇多,而他本身又有着独立的诗学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意象”概念的提出必然显现出自身的表现层次,而不该是突兀地提出,对于这一层次的诗学逻辑,需要做深入的探寻。  相似文献   

14.
中外译者的合作翻译是唐诗英译的最佳翻译模式.但是诗歌的意象、意境的翻译仍是中外译者的最大困难.通过对唐诗景物造型特征的研究,以雅克不逊提出的"符际翻译"理论为方法论,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为例,论证了画成为翻译唐诗意象、意境的有效辅助翻译手段,使诗歌"诗歌视觉化",可以更好的展现原诗的意象意境.  相似文献   

15.
艾略特的《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他的早期诗歌杰作。国内外对其近一个世纪的研究,从多角度剖析和解读了诗歌和诗人。在文学领域,在宗教领域,在这首诗歌中,头发都是一个重要意象。对于这个意象的分析和解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从文学领域、基督教领域和诗歌等三个层面,通过对其中的头发意象进行整理串联,可以为理解这首诗歌提供一个新的视角,解读诗歌中所展现的厌女情绪与信仰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