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两年,全国新闻摄影界的同行们都在寻求自我超越、自我否定、自我改造、自我强化,摆脱经验和“轻车熟路”的束缚,努力追求新的突破。兵团新闻摄影界的同志也不例外,纵览近两年兵团的新闻摄影,我认为起码有四点新突破。一、表现形式的突破新闻摄影的表现形式,是每个手持相机从事新闻摄影的同志所头痛的事,因为它受新闻真实性的约束,所表现的必须是特定环境、特定时间、特定条件下的真人真事,这就使表现形式往往处于尴尬的局面,拍出来的照片出现雷同化,单一化,概念化等问题。新闻摄影界的同志曾在这方面做过很大努力,如尽量运用线条,图案美来增强新闻照片的美感;采用仰角、俯角等多种角度避免视觉和画面上的雷同,摒弃新闻照片单一、平稳的格调,追求简洁、奇特和强烈的风格。这些追求无疑使新闻照片摆脱了一般化、俗套化、公式化,拓宽了新闻摄  相似文献   

2.
科技与摄影几乎是无法想象。最初,人们照一张像,曝光要足足等上30分钟。如今,高速摄影每秒钟可拍下1亿幅照片。从1839年,法国物理学家、画家达盖尔公布银版摄影术,150年间摄影技术飞速发展:1889年美国发明35mm 胶卷;1925年德国发明莱卡相机;  相似文献   

3.
2002年12月下旬召开的中国摄影家协会第六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新一届影协领导班子中,有6位新闻摄影工作者当选为副主席。本刊第2期约请了王文澜等3位副主席撰文,本期刊发另外三位副主席的文章。  相似文献   

4.
“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已经成为报界的办报方针,新闻摄影作为新闻报道的一部分,在我国报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报业之间的竞争也跟着提升,新闻摄影的地位也在不断的提高,图像传播这种方式也已经被广大的读者所接受,同时,新闻摄影是否具有视觉冲击力是新闻摄影的热门话题.追求视觉冲击力,绝不是为冲击而冲击,也不是为冲击而玩花样,故弄玄虚,追求冲击力的目的在于表现新闻事件的意义、新闻人物的情感,提示新闻的内涵主题,传达作者的观念与倾向.  相似文献   

5.
铁路新闻摄影是对以千里铁道为主线的新闻事件的形象报道。它所具有的铁路特色,是与其他类别的新闻摄影的根本区别。所以如何拍好铁路新闻,是我作为铁路系统的摄影记者一生的追求。我常年生活工作在铁路系统,对本系统的工作性质、作业程序、关键岗位以及关系到当前铁路重大改革的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力求全面了解,总想以最快的速度、独特的视觉、生动的形象,通过报刊传播给读者。在过去的铁路新闻摄影采访实践中,我虽然也在《人民  相似文献   

6.
年初开始以来,本刊编辑部同山西雁北日报社,中国地市报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如何办好地市报纸"北岳杯有奖征文活动,已历时两个多月,得到了各地市报和广大关心地市报的读者的大力支持。到3月20日,共收到征文来稿147篇,其中5篇以上的省份有:河北(25篇)、湖北(13篇)、辽宁(11篇),山东(11篇),河南(11篇)、湖南(9篇)、安徽(8篇)、浙江(7篇)、黑龙江(7篇)、甘肃(7篇)、云南(7篇)、江苏(5篇)、四川(5篇)。在这些来稿中,81篇是地市报的同志写的,其中正副总编辑写的占27篇;3篇来自地市领导机关,其中一篇是分管宣传工作的市委常务副书记写的,另外两篇是地市委宣传部干部写的。这次征文来稿,与本刊《地市县报园地》专栏历年收到的稿件相比,面广、量多、质高。其中有调查、有探讨、有分析、有深度的稿件不少。只是个别文章太长,不尽符合此次征文的要求。对这次征文活动,不少同志纷纷来信,提出许多建议和想法,有的还详细拟出征文选题;有两位中学生在来稿中,对如何办好地市报纸,也直抒己见,谈了自己质朴、纯真的看法,令人感奋!在征文活动期间,本刊每期从来稿中选登数篇,到本期为止已选登16篇(包括摘编)。征文来稿中凡适合刊用的,本刊下半年将继续选登。现在离征文截稿时间--6月30日(请注意:以当地邮戳为准;征文稿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勿一稿两投),还有一段时间,我们热切欢迎全国各地市报的同行、地市报的研究者、通讯员、读者和各地市党政机关的有关领导同志,继续踊跃赐稿。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地市报尽管加强了新闻评论工作,有的也取得了某些突破,但就整体而言,质量不高的问题仍然比较普遍。  相似文献   

8.
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它肩负着向受众表述新闻事实,传递新闻信息的特殊使命,是构筑新闻报道的最基本元素。新闻语言作为新闻媒体的重要传播载体,首先要求的是其准确性与规范性,但随着媒体技术的迅速更新,媒体普及面的不断拓宽,语言自身的发展流动,  相似文献   

9.
档案行政执法检查,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已经开展的档案执法检查,主要依靠单一的行政手段,形式、方法过于简单,灵活性差,措施不得力,致使工作僵化,缺乏生机和活力,难以拓展档案执法工作的局面。如何解决目前档案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新旧观念,拓展新思路?我认为应重点抓几个方面:1.抓学习。抓好主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及执法人员的学习,通过举办知识讲座、有奖答题、辅导班、培训班等形式来促进学习,以达到用《档案法》武装全体执法人员头脑的目的,这是做好档案执法检查工作的前提。2.抓宣传。档案法制宣传…  相似文献   

10.
随着传媒竞争的日益激烈,怎样有效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是平面媒体报纸成功的关键。而图片在这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在一份报纸上,有视觉冲击力的好图片,不仅可以活跃版面,还能代替一些庸长的文字描写而在最短时间内给读者深刻的  相似文献   

11.
霍玮 《新闻前哨》2010,(6):24-25
湖北日报摄影部近几年一直走在浪尖上.他们打造的焦点和影像点评在摄影界是传为佳话的。在进入全媒体时代,在时代变革之时,摄影部都是顺潮而动的。新兴的流媒体其实并不神秘,就是将凝固的影像画面和视频融合,再加上画外音和同期录音而出来的新闻事物。  相似文献   

12.
黄冈市背靠大别山,面临长江,是革命老区,经济滞后。从新闻摄影角度讲,在市内很难碰到在全国性独家新闻事件。客观条件不利于新闻摄影的情况下,如何拍出新闻照片?实践使我体会到只有深入采访,专研业务才能常拍常新。好照片来自思想突发性、重大性新闻在黄冈很难遇到。地方新闻摄影者一方面埋怨身边遇不到惊天动地的新闻题材;一方面又“不识庐山真面目”,让好题  相似文献   

13.
当下,摄影几乎已经没有门槛,谁都有条件进行拍摄,好像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但从专业的角度看,摄影的难度却越来越高了,因为在铺天盖地的图像和影像中,一幅摄影作品要跳出来,要真正吸引人的眼球,要用自身的影像语言去打动人,并经过时间的检验成为经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新闻摄影,你拿出的照片究竟好不好,还不仅仅是个构图、用光之类的技巧问题,它更是涉及到新闻摄影工作者对新闻  相似文献   

14.
当今时代,新媒体特别是手机媒体如汹涌的浪潮,迅速席卷了资讯传播的各个层面,连以往在传统纸质媒体上最受欢迎的新闻的传统摄影,也渐渐出现不适应了。很多报纸摄影记者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本来自己拍摄得很满意的作品,结果到了新媒体上却并没有获得理想的传播效果;而在新媒体上被大量点击观看很受欢迎的图片作品。  相似文献   

15.
新闻图片,首先是新闻,其次才是考虑画面视觉形象的表达是否恰当、完美。那么,新闻摄影就要按新闻的基本要求,缺少了新闻的要件,新闻图片就会在读者心中大打折扣。因此,要想提高新闻摄影的质量,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谈起报纸的改革,常常有人指着我们的鼻子说:“现在新闻照片也该换换老模样了。”反映如此强烈,不无道理。作为一名摄影记者应该看到,随着改革不断深化。人们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追求也在发生质变,那些厂房加人、土地加人,内容单调乏味,画面呆板无奇的新闻照片,已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他们希望摄影记者能踩着时代的节奏,从程式化的圈子内解放出来,面向多层次的读者群,提供内容深邃、手法新颖的新闻照片,让这些照片能在较大程度上,使  相似文献   

17.
时代的发展和报业的竞争,要求摄影记者改变旧的思维定势,不断地冲破取景框的束缚,拍出一幅幅生动传神的人物照片,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报刊版面的需要。 凡是以人物为主体进行新闻报道的都可以认为是人物新闻摄影。关注的重点在于寻求人物新闻摄影的突破。因为摄影记者最看重的是拿出什么样的照片去打动和感染受  相似文献   

18.
如果以“四·五”运动作为新闻摄影的一个新的起点,中国新闻摄影的新的纪元已经开始17个年头了。紧密结合中国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的实际,以一种充实的热情反映这种实际,这是与前辈新闻摄影传统一脉相承的地方。如果说前辈的新闻摄影表达了一种理想主义的审美判断,并因为这种判断无可避免地存在某种浮泛的话,新时期新闻摄影就总体讲已经不仅是一种审美,而且似乎越来越成为一种思维方式。当然这要有一个过程。关于“四·五”运动的一批新闻照片,使新时期新闻摄影的开端达到了中国新闻摄影史上的高峰:一批业余的、在当时并无组织的青年摄影爱好者们,出于正义和良知,不约而同地拍摄了一个重大的新闻主题。这  相似文献   

19.
新闻摄影是新闻的现场形象纪录。正如郑景康老前辈说的那样,从“实事”(新闻事实及其现场)中“求是”(拍摄新闻形象的典型瞬间),由此可见,新闻摄影的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坚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它是现实生活中有新闻价值的具体事实的真实纪录。既然说到新闻摄影是真实的纪录,现在提出新闻摄影也要打“假”,不是节外生枝,而是新闻改革开放的需要,必须认真对待。 以我之见,众揽诸报新闻摄影报道,细细研究,“假、大、空”的报道确实不少,所以新闻摄影也要打“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一些错误思潮的影响下,特别是“文革”中提出的“事实为政治服务”、“不受真人真事限制”等所谓的“理论”的影响下,曾出现过不少的“假·大·空”照片,其流毒至今还在困挠着今日新闻摄影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天津日报摄影部在探索新闻摄影的时效性、新闻性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他们举办的“今日图片新闻”、“昨日图片新闻”成为读者喜欢的专栏。该报每年发表新闻照片一千六百多幅,其中上述两个栏目的照片就占三分之一。他们在介绍经验时,提到这样一个例子:去年国庆节晚上十点钟,摄影部得知我国第一座按国际标准建成的海上油田首船原油已启运大连。他们马上派出记者,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