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2008年7月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海南诗人黄葵在汶川地震期间创作的诗歌集,《汶川诗草爱在燃烧》。该诗集共收录作者创作的《汶川的摇撼》、《帐篷学校的诗报告》、《今天,谁也不说话》、《生命底色》等汶川抗震组诗50余首。  相似文献   

2.
《全国新书目》2013,(10):67-69
内容简介:“5·12”汶川特大地震已经过去多年,但其惨烈与悲壮仍历历在目,犹如昨天。抗震救灾、重建汶川是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应对巨灾的人间奇迹,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实践”。在这场天地浩劫中,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又一次担负起了历史的使命,力挽狂澜,与人民群众一起众志成城,共赴国难。全书分为序曲、七日抢险、百日攻坚、千日重建和尾声,以“5·12”汶川特大地震为背景,通过大量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说明,完整、真实再现了重建汶川这个奇迹产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汶川!汶川!强震凝聚中国》英文版封面中文版封面外文出版社5月23日出版5月19日—21日,在举国哀悼汶川大地震中遇难同胞的悲伤的日子里,外文出版社第一时间编辑出版了中、英文版画册——《汶川!汶川!强震凝聚中国》,这是国内出版界推出的第一本有  相似文献   

4.
汶川“命脉桥”的轮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后15个月,连接灾区震中汶川唯一的生命线依旧悬于一线  相似文献   

5.
震中汶川,最牵动人心的地方。强震引起的山体滑坡,堵塞了所有通向这里的道路。尽管温家宝总理下令5月14日凌晨打开通道,但截至14日中午12:00,道路仍在开掘中。《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已放弃车辆,随部队步行进入汶川。 那些家在汶川的人,也在不惜一切代价赶回。在都江堰,很多人大声呼喊着出租车:“我们愿意出500块钱一个人!”为了证实自己没有其他企图——这里已经谣传有人会借去汶川之机抢车,他们掏出自己的身份证,“我的老婆和孩子都在那里!”  相似文献   

6.
汶川大地震新闻报道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媒体对地震灾区的全方位报道令国人乃至世界媒体称赞不已,本文对汶川大地震新闻报道进行总结分析,以期明晰中国传媒应对突发性事件应努力的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档案》2008,(6):4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汶川震,举国殇。地震后第一时间,胡锦涛总书记就抗震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国务院成立以温家宝为总指挥的抗震救灾指挥部。地震2小时后,国务院总川湍家宝趟赴灾区。  相似文献   

8.
《新闻前哨》2008,(8):110-110
全国首部反映汶川大地震的大型纪实报告文学《直击汶川大地震》(作者黄冈日报社社长吴国茂,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近日问世。该书11章20万余字,全面真实记录了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华民族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感人过程。为表迭对灾区人民的支持,作者将首发义卖的书款捐赠给灾区。  相似文献   

9.
《新闻与写作》2008,(6):I0004
~~网络媒体关注四川汶川大地震~~  相似文献   

10.
2008年5月12日之前,汶川默默无名。5月12日之后,汶川成为了一个中国乃至全世界耳熟能详的名词。随即,无数记者深入汶川这块土地,用相机记录了那些悲怆、泪水、勇敢和坚强。这不仅仅是一张张影像,更多的是弥足珍贵的一个个瞬间。今天,  相似文献   

11.
汶川快递     
6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526号国务院令,公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这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一个地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条例,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12.
距离汶川地震已有两年时间,灾后重建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于档案部门来说,保存汶川地震相关资料对于今后的工作查考、历史研究以及经验借鉴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务院颁布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明确规定:地震部门、地震监测台网应当收集、保存地震前、地震中、地震后的所有资料和信息,并建立完整的档案。国家档案局就汶川地震文件归档工作专门下发了《国家档案局关于做好抗震救灾工作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工作的通知》。中国地震局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开展了汶川地震信息资料库的建设,并借鉴国际上的先进思想,以多实体模型为基础,编制了一整套汶川地震信息资料库元数据规范,以确保库中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与长期可读性,为今后的利用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今年5月12日下午14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7.8级(后修订为8.0级)特大地震,举世皆惊.汶川大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各地纷纷捐款捐物,争相为抗震救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次灾害考验着全国上下的应急反应能力,传媒业的应变能力也受到检验.  相似文献   

14.
邱蓬 《声屏世界》2008,(10):18-19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全心投入抗震救灾报道的中国媒体也经历了某种意义上的震动,其震波将在现在和将来影响中国媒体的走向。汶川地震使中国媒体开始学会正确面对各种突发的责任事故和自然灾害,学会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基本的信息传播功能。在多种因素形成合力的前提下,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赢得了党中央的高度褒扬,赢得了广大民众的一致好评,也赢得了国际媒体界同行的尊重。  相似文献   

15.
刘宏 《新闻与写作》2008,(11):59-59
四川汶川大地震已过去了半年,回顾这次汶川大地震的新闻报道,突出特点是规模大、持续时间长,我们看到了一个完整的报道过程。这个过程并非指媒体报道的主题转移,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网络传播得到了飞速发展,它对社会产生了多方面的的影响,不仅影响着政治和经济,而且还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并且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本文以汶川地震为研究个案,透过汶川地震看网络议程设置。深入分析了在新的传播环境下,网络媒体议程设置的新发展和新变化,最终笔者认为汶川地震标志着网络媒体正成为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17.
~~各大报纸关注四川汶川大地震~~  相似文献   

18.
大难当前彰显媒体力量5.12汶川8.0级大地震发生以后,数以千计的新闻记者从全国甚至是全球各地汇聚汶川,发出了详实详尽的、生动感人的各类报道。据了解,新华社派出百余位记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派出三十七位记者,中新社有四十多位同仁活跃在前方,中央电视台、四川卫视迅速开通二十四小时直播至今……其中,中央电视台向灾区一线输送了150名“战地记者”,  相似文献   

19.
历史定格在这一刻:2008年5月12日北京时间14时28分,四川汶川地区发生8级地震。泱泱国殇,举国哀悼。  相似文献   

20.
《出版视野》2008,(3):42
据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民介绍,这次汶川发生地震是我国大陆内部地震,属于浅源地震,其破坏力度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