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闻的一大特点在于判断和选择。新闻首先依靠判断,包括对新闻事件的价值判断,对非新闻事件新闻的判断。在军事训练领域,判断表现为对训练活动的历史脉络把握、现实问题研究和未来方向探索,这些判断决定了一个事件是否构成新闻和它的信息含量、价值高低。  相似文献   

2.
新闻工作作为一项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的新闻传播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具有鲜明的社会属性。社会是新闻活动的舞台,社会上的人和事是新闻报道的对象。因而新闻工作必须面向广泛的社会生活,否则,新闻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了存在基础。这势必要求新闻工作的从业人员——记深入社会,了解社会,熟悉社会,必须要具备较强的社会认知能力和社会认知水平。与此同时,记要搞好新闻工作又必须具有高度的新闻敏感,这不仅是记职业个性的集中体现,甚至可以说是记的新闻生命。  相似文献   

3.
李潇  赖晓路 《新闻前哨》2004,(11):48-49
记者在从事新闻采访活动中。可能会有这样的体会:自己突然被某个想法所触动,犹如电光一闪,心中顿时豁然开朗起来,于是乎,文思泉涌,落笔成趣,如有神助,就连记者本人也难以解释个中原因。其实,这种触动实际上就是记者的直觉直接作用于记者全部思维过程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新闻的价值判断?我们这里所涉及的"新闻的价值判断"的概念,并不等同于一般意义的"新闻价值判断"。所谓"新闻价值判断"是指对新闻事实所能引起的社会关注度,对受众所能产生的影响的判断。而这里所说的"新闻的价值判断"除部分包括了对新闻价值的判断之外,更注重于新闻事实本身所蕴含的是非曲直、逻辑关系、价值取向的判断。具体工作中,新闻的价值判断贯穿于选题、采访、写作、审议、编辑以至付印刊发的全部过程。需要判断的内容也无所不包,往往需要随机确定,正所谓具体问题具体  相似文献   

5.
社会新闻以可读性强而成为平面媒体吸引读者、扩大读者率的主要内容之一,从日前各个城市平面媒体新闻竞争的态势来看,这种趋向会更为加重,甚至为单纯吸引读者眼球,片面追求可读性而不惜过甚投入近乎泛滥。如果片面理解可读性,不准确判断读者的接受程度,不考虑这类新闻产生后果的危害性和对社会的负面作用.势必让社会新闻走入误区,陷入一味猎奇,[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杨栓保 《出版科学》2011,19(5):25-28
学术编辑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其价值观的具体反映,有正误之分。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学术编辑劳动产品、个人价值得以实现的前提,也是承担社会责任的保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真理,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是正确价值判断与选择的内在要求。热爱编辑劳动,在实践中磨练和提升综合素质,使自己的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统一是正确价值判断与选择得以实现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黄钦 《青年记者》2006,7(8):25-26
直觉(intuition)拉丁为intueri,原意是凝视.一般认为,直觉思维是认识过程的一种超越感性经验和逻辑推理的直接领悟与整体判断.从直觉的发生形式看,它似乎没有逻辑推理过程,但是,一些思维学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直觉的发生,实际上存在着逻辑推理过程,只是这一过程被“简缩”了.  相似文献   

8.
(一)新闻摄影的复合型价值判断 与新闻写作的单一价值判断不同,新闻摄影的价值判断是双元复合型的价值判断。新闻摄影不可能离开新闻性这个所有新闻形式必须具备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特性,与此同时还必须具备具有特殊意义的形象性的独特个性。无需借助任何语言文字,一幅图画就可以将所携带的信息进行完整的传播,形象传播的神奇赢得了“一图胜千言”的美誉。新闻性是新闻摄影的共性,形象性是新闻摄影的个性,新闻性与形象性组成了新闻摄影简单而又复杂的双元价值结构。  相似文献   

9.
试析学术编辑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栓保 《中国编辑》2011,(5):23-26,31
学术编辑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其价值观的具体反映,并且有正误之分。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学术编辑劳动产品、个人价值得以实现的前提,也是承担起社会责任的保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独到的社会历史眼光以及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是正确价值判断与选择的必然要求。编辑劳动、在实践中磨练和提升综合素质、使自己的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民、国家利益相统一是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得以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暑假笔者在报社实习,有次到法院采访,偶然得知,当天有一合同纠纷案。具体案情是,一员工被公司送到国外深造,当拿到博士学位回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社会新闻的演进与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早期近代报刊的社会新闻量很少,只将近代西方社会新闻的理念辐射出来;鸦片战争后,随着近代报纸在国内的出现和发展,社会新闻成为报纸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内容取向显示出报刊幼年时期的价值取向——奇异内容、文学情境、政治倾向、教化内涵、真实缺失。  相似文献   

12.
影响新闻工作者新闻价值框架形成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价值框架作为新闻生产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基本新闻价值观,是架构研究中的热点,但对于新闻工作何以采用某新闻价值框架,其影响因素则鲜有研究。本文通过对新闻工作者随机抽样调查的数据的研究发现,新闻工作者的从业动机,新闻工作者对媒介的社会功能的认知与他们所采用的新闻价值框架有着高度的相关关系,并用新闻专业主义的概念解释了中国新闻制度改革过程中的新闻工作者的新闻价值框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有关任白涛与伍超之间的版权纠纷,已在刘家林的"新闻学史上的一桩公案"以及李秀云的"任白涛的两个第一"两文中有所披露,然其经过情形多数引用当事人说辞,缺乏说服力。本文以"新闻价值"一节为切入点,展开实证研究,得出伍超的《新闻学大纲》第六章几乎完全照搬任白涛的《应用新闻学》与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的相关章节而构成抄袭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查阅关于研究新闻媒体对图书馆社会形象报道的文献,并结合其他相关的研究成果,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公众和媒体的视角分析图书馆社会形象的形成和维系。文章认为,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形象提升可以通过以下策略:丰富馆藏,打造特色品牌、适应环境,挖掘服务亮点、积极沟通,建立良好合作以及加强培养,创新宣传方式等。  相似文献   

15.
《感动中国》以年度人物形象符号渐次建构起多元化的价值共同体,其中却存在两种面相和双重逻辑的冲突与博弈,并直接制约着社会认同效应。在实践层面,价值认同的实现有赖于在价值同构和重叠共识两个层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转型期的弱势群体报道中,媒体的新闻选择标准强调的是“亲社会意识,”体现了对受众的“有用性”和“获益性”。导致新闻价值取向的这种转变,与当代社会对媒介的影响和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有直接关系。此外,媒体在道德价值取向上为了保证真实、客观、公正,需要对弱势群体中的一些个体予以区别对待。同时,在报道中以正确的法律价值取向和劳动价值取向引导舆论,是媒体和新闻工作者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资源属性与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书馆价值取向除了受到图书馆职业精神、法律和道德义务的制约之外,还受到了多种社会因素特别是图书馆资源属性的支配。从社会资源基本配置规律来看,图书馆资源具有一般与特殊两种属性,它们对图书馆价值取向产生了两种不同性质的支配力量。  相似文献   

18.
彭素娥 《出版科学》2009,17(6):32-34
在现代社会图书出版的生产过程中,编辑的思维能力和价值判断对图书产品的最终形式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试图从这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相互联系并相互交织)阐述编辑如何对图书出版实行干预与控制,从而实现出版活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香港的传媒、政治和社会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归后的香港存在着影响传媒表现和运作的众多因素,本文认为再国族化、国际化和本土化是一个有助于分析香港传媒和政治变迁的框架,并以此框架分析了近两年来香港传媒如何响应重大社会和政治事件。在传媒和权力结构之间的关系外,香港的社会和经济转变等非非政治性的社会变迁也影响着香港传媒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Drawing on a national survey of 1,157 South Korean adults, the present study finds that social media use for political news i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knowledge about political issues, but not with knowledge about political processes. Professional media use for political news i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both political issue knowledge and political process knowledge. The impact of social media for news on political issue knowledge increases with the additive role of professional media news use. This study also finds that political talk strengthens the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social media use for news and political issue knowled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