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是个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实践问题.我在物理教学中进行了初步探索,做了一点尝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主动性 1.加强课前预习 记得北师大的一位教授讲过这样一种现象:据国外大学的教授反映,中国来的大学生,很能吃苦,很用功,但却往往自己找不到研究课题,而向指导教师要课题.这充分说明了学生心中存在着教师让干啥就干啥、别人干啥就干啥的听话、跟随思想,而不能自己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这种思想缺乏思维的独立性和主动性,难以发挥个体优势.基于此,在中学阶段教师可通过加强课前预习来锻炼和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具体要求是:通过课前预习,在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初步了解的同时,对难以理解的问题或对某一知识点的学习心得做出记录,带着问题上课.学生们在预习中就分别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吗?""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一种特例吗?""角速度是矢量吗?""电动势能是电压吗?"等等.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说明学生对该知识进行了积极主动的思考,从而为掌握本节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课前预习,逐步改变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思考,只等别人提出问题后才能思考的缺陷,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2.
我在听课中经常看到这种情况:教师的提问话语一落音,学生就立即纷纷举手,甚至有的还争嘴抢舌;教师呢,也就马上指名回答,甚至指了一个又指一个。正因为这样,答非所问,问东答西,或者表不及里,舍本求末,乃至语不成句,词不达意,也就屡见不鲜了。这样的师问生答,不用说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有素的训练,至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也就谈不上严格二字。既然学生的思维没有能按思维的特点和规律进行,那么,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当然也就微乎其微了。这样的师生交流状况如不加以改变,那末思维训练也就难以落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只是纸上  相似文献   

3.
生1:这篇课文中写的六个事例中,为什么人称有的用“他”,有的用“你”?(当初备课时,我也曾注意到了这种人称的变化,但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未作认真思考。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只有与学生一起探讨了。)师:有同学对这个问题作过思考吗?生2:这六个事例中,有四个用的是“他(她)”,两个  相似文献   

4.
"小数除法"这单元的练习卷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如上图):(1)平均每个西瓜多少千克?(2)每千克西瓜多少元?(简称"西瓜问题")结果这两小题全部答对的学生还不到50%,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原本以为最基本的送分题却成为学生集体丢分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一、围绕课题,初步感知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问:读了课题,你想人类远行靠什么?(指名读)3.师述:同学们,从古到今,人类远行的脚步越来越快,走得越来越远,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共同学习课文,就能从中找到答案。(评:教师的导语意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潜移默化地使  相似文献   

6.
如何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这是当前教育战线上争论得颇为激烈的问题。有的说:“启发思维就是要把知识讲得清楚生动,使学生的思维能跟着教师的思维跑”。也有的说:“启发、启发、就是你启我发、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诚然,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把知识讲得清楚生动,否则,学生就会觉得索然寡味,  相似文献   

7.
刘红芹 《辅导员》2013,(4):71-71
<正>作为一名老教师.从事音乐教学多年.我想就音乐课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一、上好第一节音乐课,把爱党、爱国、爱集体、爱家的种子播撒到学生的心田为了上好第一节音乐课,我通常是这样做的:1.设置导学,让学生跟着我的思维走。对于初一年级的新生,头半年要照顾到小学到中学的过渡,针对他们喜欢回答问题的特点.我在电脑屏幕上打出这样几个问题:(1)你穿过带补丁的衣服吗?(2)你知道老师小时候过年都吃什么吗?(3)老师小时候的文具盒里都有什么?(4)为什么你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老教师.从事音乐教学多年.我想就音乐课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一、上好第一节音乐课,把爱党、爱国、爱集体、爱家的种子播撒到学生的心田为了上好第一节音乐课,我通常是这样做的:1.设置导学,让学生跟着我的思维走。对于初一年级的新生,头半年要照顾到小学到中学的过渡,针对他们喜欢回答问题的特点.我在电脑屏幕上打出这样几个问题:(1)你穿过带补丁的衣服吗?(2)你知道老师小时候过年都吃什么吗?(3)老师小时候的文具盒里都有什么?(4)为什么你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老教师,从事音乐教学多年,我想就音乐课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上好第一节音乐课,把爱党、爱国、爱集体、爱家的种子播撒到学生的心田 为了上好第一节音乐课,我通常是这样做的: 1.设置导学,让学生跟着我的思维走.对于初一年级的新生,头半年要照顾到小学到中学的过渡,针对他们喜欢回答问题的特点,我在电脑屏幕上打出这样几个问题:(1)你穿过带补丁的衣服吗?(2)你知道老师小时候过年都吃什么吗?(3)老师小时候的文具盒里都有什么?(4)为什么你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  相似文献   

10.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方法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发展思维能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些粗浅的体会。一、创设问题情境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有了方向,也就有了思维的动力。所以,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励学生以最佳的心态进入到学习之中。例如,教学“圆锥的认识”时,通过课件演示,将圆柱体逐步转化为圆锥体,结合新课的导入板书课题时问学生: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想要知道一些什么?学生思考后提出了以下问题:(1)什么叫圆锥?(2)圆锥有什么特征?(3)什么是圆…  相似文献   

11.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时常听到学生向老师诉说:"老师,我学政治很认真,怎么成绩总是难以提高?"也有的老师感慨:"我工作很努力,备课、上课、辅导学生花的时间比别人还要多,讲的内容与别人差不多,为什么学生的成绩总是不如别人?"这些反映即是我们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问题。其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不在于学生学得是否辛苦,老师教得多或少,而在于学生在经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有无进步或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则成为每一位教师必须关心和解决的问题。对此,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略有收获。  相似文献   

12.
正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数学语言是紧密相连的,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有效表达,学生能否对数学知识有深刻的理解,从他们的数学语言上就可以完全体现出来。有时候,我们会在观摩学习时听到其他教师这样感叹:"这个班的学生说得真不错,很有条理,头头是道的。"诚然,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有这样的发现:当教师让学生"说"的时候,有的人就能够用清晰、精练的语言准确表达,有的人说得要么冗长乏味,要么词不达意,难以准确表述自己的看法。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差异。俗话说:"想得清的人才会说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一直是新课改中最关注的话题。作为一线教师,我在参加各级各类研讨活动中发现许多语文课堂提问的质量得不到保证,课堂提问随意性大,缺乏问题设计,忽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具体表现在:(1)提问的问题简单化、零碎化、空泛化,对学生来说缺乏思考的价值;(2)设计的问题难度太大,即使再"跳起来"也摘不到"果子"。这样,学生在接连回答失败后失去学习积极性,抑制了思维,久而久之形成了焦虑、胆怯的心理。由此可见,语文课堂提问的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缺乏整体教学观念,有的超越了儿童的知识水平,有的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最常见的是只重结论,不重过程。  相似文献   

14.
尼采说:"我为什么比别人聪明?因为我从来不去思考那些不是真问题的问题。"日常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这样的现象:教师的提问还没有结束,学生就把答案说出来了;教师拖着长长的腔调给学生出一些非文本性的"隐形填空",以反问句的形式向学生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情境设计] 第一关:两张牌对对碰 1.复习乘法口诀"三八二十四"和"四六二十四". 师:我出一张牌8,你能找到另一张牌与它计算相碰成24吗?(学生找出3)这么快就想到3,这里应用了什么知识呢?(乘法口诀)你还能找出两张像这样的牌,它们相碰成24吗?像这样用扑克牌上的数来进行计算,使结果等于24,这种游戏就叫"算24点".  相似文献   

16.
一、工作中的困惑 作为低年级教师,我们在课堂上常常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位同学正在发言,其他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叫着:"老师!老师!我、我、我……"不顾别人还没有把话说完就插嘴.这就是孩子没有良好倾听习惯的表现,吵吵嚷嚷的课堂严重影响了教师教育教学的情绪及学生听课、发言的兴致.目前大多数低年级学生在这方面习惯还没养成,表现为:插话、自己回答完问题就不听别人意见或建议,有的还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没有听老师或同伴讲话,等等.  相似文献   

17.
1郾教师出示学生玩卡片的游戏图(小红有27张,小明有张,小东有5张)。2郾教师问:看到这幅图,你能想到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回答:①小红和小明一共有多少张?(27+3)②小明和小东一共有多少张?(3+5)③小红和小东一共有多少张?(27+5)④三人一共有多少张?(27+3+5)⑤小红比小明多几张?(27-3)⑥小红比小东多几张?(27-5)……3郾教师让学生口算学过的算式。[评:通过创设玩卡片这一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游戏中就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对数学产生了一种亲近感]4郾教师选择27+5,组织学生探索口算方法。(1)学生先独立摆小棒,尝…  相似文献   

18.
<正>数学课堂需要讲道理的老师,更需要讲道理的学生。课堂上要让学生讲理,教师就要提出恰当的导向问题。导向性强的问题既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诱发他们积极表达,又能让学生在问题导向下懂得自主探究,实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的灵动课堂。一、适度以问引"梳","理"清结构在课堂上,教师常出现"以问引问""以问对答"的现象,导致一节课教师问了上百个问题,这样的问题不但不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还会导致学生知识获得碎片化,难以形成知识结构体系。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教师就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创设情境,因势利导思维是由问题引起的,教师一开始就创设问题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让学生辨认几个等圆中的扇形(如图1—4),提问:“这四个等圆中扇形面积有的大、有的小,它们是随着什么变化的?”然后让学生辨认两个圆心角相同的扇形(如图5—6),提问:“这两个圆心角相等的扇形面积有的大、有的小,它们又是随着什么变化的?”通过上面两问,使学生初步了解扇形面积的大小与“圆心角”和“半径”有关,为分散教学难点打下基础。最后,教师再让学生想一想,扇形面积怎样计算呢?(揭示课题)  相似文献   

20.
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一环。当今的许多教育专家也都这样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那么,如何在阅读中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呢?笔者认为,下面八个方面是让学生思考提问的关键之处:一是从题目处让学生思考提问。如我教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荒岛余生》时,他们就从标题中提出了四个问题:(1)谁在荒岛上生存?(2)是一个什么样的荒岛?(3)荒岛可以生活吗?(4)“余生”一词怎么理解?又如教第21课《伟大的悲剧》时,就提出了:(1)既然是悲剧为什么又说它是伟大的?学生根据标题设问,能立即引起学生对本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