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文在概述公示语翻译原则的基础上,依据翻译适应选择论"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翻译原则和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三维"转换,将公示语翻译原则厘定为语言传意性、文化共生性和交际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论文在概述公示语翻译原则的基础上,依据翻译适应选择论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翻译原则和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三维转换,将公示语翻译原则厘定为语言传意性、文化共生性和交际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翻译批评散论》的实例,倡言‘翻译活动需要“较真”,翻译批评同样需要“较真”。’“较真”能够规范翻译行为,“较真”还可以指导读欣赏佳译。此外,提供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以期对《翻译批评散论》的修订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公示语的表征方式与说话者和听话者分别所处的伦理文化有密切关联,而翻译却又未对公示语这种特殊语言材料实施充分的伦理考量。这是诸多公示语翻译问题的总根源。本文拟从三组语言实例对比和分析,认为公示语的伦理关联对翻译有重要影响,翻译过程必须对其有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5.
该文选取林语堂《啼笑皆非》自译文本,从翻译伦理视角出发,对林语堂自译活动进行深入分析,全面审视其自译行为。研究发现,启民兴国的伦理观促使其选择《啼笑皆非》为自译文本的动因。在处理语言层面的问题时,他主要遵从切斯特曼伦理模式中的规范伦理;处理文化因素时,主要遵从交际伦理;他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策略和方法,摆脱对原文刻板"忠实"的束缚,使译作在译文语境中再现原作的精神,实现译文达意传神之目的。  相似文献   

6.
校训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它体现着一所高校的优良传统、办学理念及培养目标。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增多,校训翻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多维"转换是翻译适应选择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可谓是其翻译原则、翻译方法和译评标准的统称。文章试图结合校训翻译实例,就翻译适应选择论对校训翻译的解释力和指导意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一 无论面对何种文体,翻译都应以真实准确为第一要素,这似乎是毋庸置疑的。严复《天演论》“译例言”中首提“信、达、雅。“信”位居其首,指意义不背原文,在此基础上“达”和“雅”才有所本。纵观中西翻译史,“直译”与“意译”、“归化”与“异化”之争,乃至当代影响巨大的“对等论”、“目的论”、“多元系统论”、“阐释学”等等翻译理论的奋力开拓、孜孜以求,  相似文献   

8.
明代的致富论——兼论儒家伦理与商人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是一个社会转型的时代 ,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商业社会过渡的时期。晚明商业化的浪潮 ,导致社会上出现了“弃农就贾”与“弃儒就贾”之风。在这种社会变动的背景下 ,关于致富的思考也出现了新的历史转向 ,传统的儒家伦理与商人精神之间产生了很大的冲突。对儒家传统“五常” ,大体形成四种看法 :一是全盘否定 ,甚至斥之为“五贼” ;二是部分否定 ,剖析其中的“五贼” ;三是从正、反两个方面重新评价 ;四是逐条分析 ,否定其中的仁、义、礼 ,肯定其中的智与信。这说明 ,从勤俭致富转向智慧致富和诚信致富 ,从力农致富转向经商致富 ,这既是一种社会变动 ,更是一种观念变革。儒家传统在这一变革进程中也在悄悄发生一些蜕变。在此基础上 ,商人开始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新的伦理。通过明代的例证 ,可以推测 ,儒家伦理只要得以创造性地转化 ,完全可以适应中国这样迥然不同于西方文化的近代化的需要 ,并由此走出一条独特的近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9.
对等论与目的论是翻译标准理论中影响最深远的两个理论,全面正确地理解这两个理论对翻译界人士和翻译批评界人士都非常重要。对等论与目的论在起源、理论根据、核心内容、分析模式、应用范围等方面各不相同,分析比较这两个理论既有助于澄清人们的一些模糊认识,而且还能加强人们运用理论解决翻译及翻译批评实践问题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法国当代翻译家、哲学家安托瓦纳.贝尔曼(Antonie Berman)提出了"翻译伦理"的概念,并认为翻译的伦理就在于在目的语的语言和文化中"把‘他者’当作‘他者’来承认和接受"。"五四"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学翻译的高潮时期,西方文学作品充当了"他者"的地位,受到中国学者的青睐而大量介入,他们在承认和接受西方文学的同时填补了中国文学的空白,大大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本文旨在从翻译伦理的角度,以"五四"时期西学翻译为研究对象,讨论其对中国现代文学体裁、题材以及语言的丰富和发展,进一步肯定并巩固翻译文学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建立在发达资本主义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不平等的世界经济政治结构基础上的"新帝国主义论",和以资本的跨国流动与全球化趋势为核心的"后帝国主义论"不仅是对20世纪中期以来资本主义发展现实和态势的理论反映,而且与列宁的帝国主义论也有着内在的联系。且不说"新帝国主义论"和"后帝国主义论"赖以形成的经济基础具有列宁所说的垄断性质,单是两种理论所折射出的资本主义种种特点也证明列宁的理论没有过时。当然,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并不是解释当代资本主义一切特征和变化的灵丹妙药,它自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从生态翻译学的翻译适应选择论、译者中心、三维转换等视角探了讨英语专业学生生态翻译伦理意识的培养,提出了翻译课堂生态与翻译课外生态相结合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两千多年以来,equivalent/equivalence是西方翻译理论的中心概念,其意义为"相当""配当""对当""相似",中国一些译论家将其误读和误译成"对等",一些翻译理论家将"对等翻译"描述为翻译的理想。"对等翻译"又被推衍成"等值翻译"和"等效翻译"。"对等翻译"或"等值翻译""等效翻译"作为翻译理想受到中国译论大师批评,认为它违背了翻译本质,是不可实现的理想——幻想和空想。  相似文献   

14.
郭龙飞 《现代英语》2023,(22):99-102
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在国际化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也被越来越多外国友人所熟知,有更多的人来到中国感受我国的文化与风土人情。公示语作为日常随处可见的语言标识,其翻译质量却良莠不齐,错误的翻译将会给读者带来误解,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文章将从许渊冲的“三美论”着手,以诗词翻译为切入点,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公示语结合“三美论”进行具体分析,期望能给广大译者更多在公示语翻译过程当中基于理论的选择与借鉴,从而引起公众对公示语翻译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以奈达的"翻译四步骤"(分析—转换—重组—验证)为研究视角,分析汉语新词新语英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文献研究列举目前新词新语翻译现状及其成因,旨在揭示译者从原语思维到译语思维的转换,需要参照平行文本,生成并优化译文,进而提出新词新语的英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集宁师专学报》2020,(1):113-118
本文在实践调研的基础上,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译者在翻译工作中兼顾翻译生态环境的多种要素,进行多维度地选择性适应。尝试以"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为理论指导,具体分析生态翻译学理论对公示语英译的实践指导作用。在翻译实践上注重语言信息的转换、在翻译内涵上注重文化的传递以及译文在语言中的交际作用方面,综合运用"三维"转换翻译法、生态翻译法中"依归于原语生态"翻译方法,最终实现"整合适应选择度"较高的译文,以期对乌兰察布市景区公示语的翻译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周娟丽 《考试周刊》2011,(51):20-21
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是一种连续选择语言的过程,语言选择要顺应于语境,翻译活动尤其如此,译者要顺应于源语和目的语双方相关的语境因素,译者本身的因素也构成了译者顺应的语境因素之一。通过对《红楼梦》两个译本中委婉语的翻译对比,顺应论可以很好地解释译者翻译时策略和词语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雅化"是传统翻译理论"忠实"观的体现和发展,是翻译伦理约束下的必然选择.其中,居于规范的伦理模式要求译者"忠实"于读者的期待,而服务的伦理规范要求译者忠实于翻译的发起者.  相似文献   

19.
"雅化"是传统翻译理论"忠实"观的体现和发展,是翻译伦理约束下的必然选择。其中,居于规范的伦理模式要求译者"忠实"于读者的期待,而服务的伦理规范要求译者忠实于翻译的发起者。  相似文献   

20.
林语堂的翻译改写策略得到了目的语读者的广泛接受,使一系列中国文学文化作品走进西方文化。他的原文文本选择别具匠心,指向了一系列倡导性灵、闲适、幽默的中国文史哲作品,同时采用了翻译改写策略,满足了目的语的读者期待,其译本一再登上西方主流媒体畅销书的榜单。林语堂介绍中国文化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在当下为促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首先要选择适合"走出去"的文本;其次要突破传统翻译观对忠实对等的过分强调,采用形式上归化与文化上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