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历时的和共时的比较,讨论了藤县话两个i尾复韵母发生的韵尾弱化脱落,韵腹元音前化、高化的演变过程,探讨了音变产生及发展的原因,并推测了其音变的轨迹.音变的发生受语言内部演变规律的驱使,但音变的发展也受到外部语言环境的制约.ai的演变轨迹是:ai>a>□a(□a);□i的音变过程是:□i>□□>□□>□.  相似文献   

2.
实地调查并描写绥宁汉语方言假摄字的读音,探讨假摄各种音值的演变情况,并区分相关读音的层次。其中,开口二等读合口与开口三等读i是假摄读音中比较特殊的音变,麻韵开口二等读合口是上古二等介音r的遗存,二等介音普遍经历了r>?>?的演变过程,?可以唇化为u。麻韵开口三等读i是因为发生了ia>i?>ie>(i?)>i的高化音变。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东莞粤方言为考察对象,探讨蟹摄、止摄以i为韵尾的复元音之间的链移现象。通过对东莞粤语平面语料与历史语料的收集与归纳,发现东莞大多数粤语蟹摄一等高化为oi(ui),止摄开口三等裂化后再?i化,而蟹摄三、四等则多演变为?i。这三种演变形式在大多数东莞粤语中形成ei﹥?i﹥?i﹥oi(ui)的链移演变。  相似文献   

4.
所谓缺项方程式,即某些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未写出的方程式。这些反应物或生成物一般为水、酸、碱。   配平的关键:一是氧化剂和还原剂中被还原和氧化的元素化合价变化的数值相等;二是反应前所有离子所带电荷的代数和与反应后所有离子所带电荷的代数和相等。   配平的难点:未发生化合价变化的元素的原子数的配平,特别是氢、氧原子的配平。   〔例 1〕 配平在酸性溶液中进行的反应。 □+□+□□──□ Mn2++□+□□   先使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变化的数值相等。 2+ 5+□□── 2Mn2++ 5+□□   再使反应前后氢、…  相似文献   

5.
代词是一个封闭而常用的词类,它的发展和演变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语言变迁的规律。萧山方言中人称代词复数形式的语音演变也是一个不断变化整合的过程,受同化作用、感染作用等影响,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的语音逐步演化成了一个规则的系统。本文在优选论的框架内对萧山方言复数人称代词的音变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代词是一个封闭而常用的词类,它的发展和演变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语言变迁的规律。萧山方言中人称代词复数形式的语音演变也是一个不断变化整合的过程,受同化作用、感染作用等影响,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的语音逐步演化成了一个规则的系统。本文在优选论的框架内对萧山方言复数人称代词的音变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音变是语言变化的一个重要内容,音变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普遍存在。从语言类型学来看,英汉语属差异较大的语言系统,他们的语音系统也相差甚远,然而两种语言的音变现象却有许多相似之处或松散的对应关系。本文拟就英汉语音变中的语流音变作一对比分析,进而指出音变发生的原因和特点,最后说明音变研究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香山黄培芳、南海曾钊纂《新会县志》卷十二金石,有如下碑载: “长年碑读洗残潮 □□还□野火烧 来往不知亡国恨 只看□石□□□ 白沙陈献章 成化己亥年□月□□日□□□□□ 右刻在崖山慈元殿两庑。……《白沙集》中不见此诗,采之可补其阙。”  相似文献   

9.
从词汇扩散理论看平顶山新派方言古入声字语音的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顶山方言中的古入声字在青年人中正处在快速的演变状态,这次演变是一项还未完成的正处在动态的演变过程中的语言变异现象。在这次变异中,方言中与普通话归类不同的古入声字在声、韵、调诸方面都趋向于和普通话语音系统对应一致。这种变异现象不是方言语音系统内的连续性的音变,而是在普通话影响下的方言语音特征的突变现象,用词汇扩散理论来解释这个音变最为合理。  相似文献   

10.
今天,陆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在□处进入适当的数字,使四位数23□□是3的倍数,□□处有多少不同的填法?  相似文献   

11.
通泰方言i、y擦化发展不平衡,既有地理差异,又有年龄差异。i→音变只在姜堰、泰州、南通出现,且音变发生范围有所不同。y的擦化有三种类型:南通yz型、如皋jy型、海安u型。南通、如皋、海安老派只在y充当单元音韵母时才发生摩擦;海安新派y一律擦化为舌尖后圆唇元音u,与江淮方言黄孝片遥相呼应。  相似文献   

12.
<正> 滇南方言和它的母语北方方言一样,曾经大量使用过儿化韵。但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滇南方言的儿化韵逐渐发生了音变,其主要特点是:丢去了儿化韵的卷舌动作,代之以另外的音素,从而变成新的读音。这种音变现象,经过较长时间的稳定,成了自己的方音(即一般说的土语)。现代滇南方言中,有不少与普通话同形异读的字、尚可看出它们从儿化韵演化到方音的主要过  相似文献   

13.
一、那是一九七二年八月三日的夜晚,我在马路上骑自行车,不留神插进了快行线,突然一声紧急刹车,一辆大型“红旗”轿车□□着我身体的左侧,嘎地停住了。我刚扭过头,这辆车后座旁的窗帘唰地拉开了。周总理那慈祥的面容立即□□了我的眼帘。呵!我仔细再看看,真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总理正亲切地注视着我,目光中充满了关切,充满了爱护,象在询问:同志□碰着了吗□受伤没有□  相似文献   

14.
成语是熟语中最重要的一种语言形式,它既是语言的精华,又是别的词所不能替代的。文章借助电子检索系统,以时间为线索,适当采取数据和例证的方法。从形式和意义两方面,对"一丝不挂"的演变轨迹进行刻画。纵观唐到清,义项发生明显增减,而且形式演变居多。成语的发展演变是要经历一个渐变的过程。变体形式虽多,但有语序变化、成分替换、成分增减三种方式。主要是因为人们在沿习使用过程中随着语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与形式相比,意义的定型性更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三只小钟     
一只新装好的小钟放在了两只旧钟当中。两只旧钟“滴答、滴答”地一分一秒地走着。其中一只旧钟对小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可是我有点担心,你走完3200万次以后,恐怕便吃不消了。”“天哪!3200万次!”小钟吃惊不已,“要我做这么大的事?办不到!办不到!”另一只旧钟说:“别听他胡说,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摆一下就行了。”□天下哪有这样简单的事情□□小钟将信将疑□□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我就试试吧□□小钟很轻松地每秒钟摆一下,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他摆了3200万次。同样是一种工作,对于两只旧钟的不同说法,新小钟却有着不同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成语是熟语中最重要的一种语言形式,它既是语言的精华,又是别的词所不能替代的。文章借助电子检索系统,以时间为线索,适当采取数据和例证的方法。从形式和意义两方面,对"一丝不挂"的演变轨迹进行刻画。纵观唐到清,义项发生明显增减,而且形式演变居多。成语的发展演变是要经历一个渐变的过程。变体形式虽多,但有语序变化、成分替换、成分增减三种方式。主要是因为人们在沿习使用过程中随着语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与形式相比,意义的定型性更重要。  相似文献   

17.
“打”,做动词时,《现代汉语词典》给出25个义项,是在日常生活中用得比较多的一个字。在下列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你会“打”吗? 1.外出乘出租车叫打□2.坐着或靠着小睡为打□3.出外干活谋生是打□4.旅途中休息下来吃点东西称打□5.即兴说些可笑的话进行逗乐叫做打□6.想把在饭店吃剩的东西带圆家称打□7.商店晚上关门停业是打□8.从事没有固定地点的工作或活动称打□□  相似文献   

18.
交城方言     
前言交城方言是以太原话为代表的晋中方言的一个次方言,是交城县二十万人民日常使用的语言。任何一种方言都从属于民族共同的标准语,方言与标准语都是同一语言的继承和发展。所以,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民族共同标准语对方言有无限的约束力和深刻影响,方言的演变总是大体上沿着标准语发展的轨迹进行的;另一方面,方言本身还有其自身的特殊发展规律,如方言中不合于标准语的特殊音位、音变,特殊的语词、词义和语法现象,就是受方言自身发展规律支配的结果。在语言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中,方言里的一部分特殊语言成份有可能被标准语吸收过去,从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了标准语。  相似文献   

19.
研究汉民族文化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可以通过研究语言来实现。汉语词汇的丰富多彩反映了汉民族文化的发展轨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谦恭有礼的文化传统;2.汉语词义与文化的演变关系;3.汉语构词的变化与汉民族文化的变迁;4.汉语中的外来词与汉民族的对外交流。  相似文献   

20.
段玉裁语音“变转”理论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变转"是段玉裁古音学理论的核心内容,"变转"理念是贯穿其古音学理论的重要线索。其要点在于:(1)"音变"与"正音"配合,揭示古韵系统向今音系统各韵的演变。正音发生敛侈变化而分化出新韵,"音变"是同一韵部内部古今语音的变化。(2)"音转"与"古本音"配合,揭示古韵发展演变过程中偏离常规演变方向的例外变化,发生变化以前的那个音是"古本音"。(3)据"变转"及其时代定古韵的分合。(4)据"变转"考察音韵失协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