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雅明是文艺研究领域的一个关键人物,但他的艺术思想遭到了误解。其中,他的艺术本质和发展观就处于这样的遭遇。实际上,他的艺术本质观可以表述为:艺术就是艺术家的语言,就是艺术家的思想存在及内省的表达,就是一种行为、一种体验,一种审美意识,就是艺术家的本质。他比较倾向于浪漫主义。其艺术发展观则可概括为:艺术有生命,它的生命由“内生命”和“外生命”组成;艺术不会消亡;随着时代前进,艺术形式就会新生。他已认识到艺术形式的与时俱进性。  相似文献   

2.
艺术本质上是相对多数人的一种契约,大多数人认可它是艺术就是艺术,得到越多的人认可的艺术就是越好的艺术。然而。怎样才知道大多数人的观点是什么呢?这就需要集中,集中必然产生权威,真正的权威本来就是大众契约的结果。是代表大众的观点、意志行事的。这样一来,从表面上和形式上看,艺术就转化成权威的认定。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说,“规律就是本质的关系”,即事物内部固有的必然联系。教学的规律则是教师、学生和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本质的必然联系。规律是可知的。只是由于考察事物规律的角度不一,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尽相同。所谓“立体教学”,目的就是探究教学自身的立体性。一、艺术给予我们的启迪艺术在教育科学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所谓教学艺术,是指创造性地综合利用其它各种艺术,创设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艺术同源。各门艺术形式之间存在着某种有机的联系。摄影艺术上讲“立体摄影”,绘画艺术上讲“立体图”,建筑艺术上讲“立体桥”,音乐艺术上讲“立体声”,……教学艺术上是否也应具有“立体感”呢?其实,“立体感”正是教学艺术与其它艺术形式之间的“焦点”。(基于以上思考,我总结了《“立体  相似文献   

4.
艺术是用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但比生活更集中、更深刻、更具典型性的意识形态。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典型形象并不等同于生活原形,这就是一种"距离"。只有拉开距离,才能更准确地把握生活,更艺术地表现生活的本质,达到艺术的真实。艺术艺术实践证明,正是有了这种"距离",才塑造了众多不朽的艺术典型。而对创作主体来讲,这种"距离",就是对创作者思想深度、道德情操、生活积累、艺术修养等综合素质的检验。  相似文献   

5.
艺术是用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但比生活更集中、更深刻、更具典型性的意识形态.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典型形象并不等同于生活原形,这就是一种“距离”.只有拉开距离,才能更准确地把握生活,更艺术地表现生活的本质,达到艺术的真实.艺术艺术实践证明,正是有了这种“距离”,才塑造了众多不朽的艺术典型.而对创作主体来讲,这种“距离”,就是对创作者思想深度、道德情操、生活积累、艺术修养等综合素质的检验.  相似文献   

6.
在艺术的发展中,新旧艺术形式的并存实际上就是艺术发展的非进步性、非进化性的主要表现,同时,旧的艺术(形式)可能比新的艺术(形式)更有价值。艺术的发展不等于艺术的进步,艺术的发展也不遵循“进化”这一规律。艺术发展的非进步性、非进化性不会使艺术趋向退化和消亡,退化论和消亡论乃是人们较之于过去对今天的艺术表示的一种深深的失望和不满。最后,人的本质和艺术的审美本质决定了艺术发展的非进步非进化性。  相似文献   

7.
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艺术理论界一直把艺术的本质放在认识论的哲学框架中去说明、解释。现在回过头来观察这些观点,总觉得它没说到点子上,似乎欠缺些重要的东西,令人感到别扭。本文将从价值论的角度出发,阐述价值和感情的对应关系,而艺术本质就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中的正、负价值事物的感情体验和价值理想的升华与结晶,并以艺术的形式将这种体验和理想传达给艺术受众。这其中,认识只是起着桥梁和中介的作用罢了。  相似文献   

8.
一般说来,在人文艺术领域,人们往往非常关注个体生命的生存处境和心灵体验,关注艺术生活的人文化,以至艺术哲学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生命哲学、诗性哲学或人文哲学。然而,在科学领域,人们往往很少关注个体生命的生存处境和心灵体验,很少关注科学生活的人文化,以至科学哲学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实证哲学、逻辑哲学或分析哲学,  相似文献   

9.
古希腊以来,对艺术和美的研究源远流长。对美的本质的探讨,也无休止。实践证明:美的本质是什么,本身就是个假命题。“美从何处寻”?——本文试图从物质的自由形式、有意味的形式、形式层的积淀等各个方面来论证,美在形式。形式美是美的主要属性。  相似文献   

10.
诗是最讲究艺术形式的艺术,在诗歌这种特殊的体裁中,艺术形式有着特殊的地位——诗美的本质。诗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其内容沉淀、内隐于艺术形式,使艺术形式成为诗美的本质标志。  相似文献   

11.
诗是最讲究艺术形式的艺术,在诗歌这种特殊的体裁中,艺术形式有着特殊的地位--诗美的本质.诗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其内容沉淀、内隐于艺术形式,使艺术形式成为诗美的本质标志.  相似文献   

12.
周来祥先生的艺术审美本质观是以“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原理为哲学前提的。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形态,在这一点上,它与理智认识对象(真)和意志实践对象(善)是一致的。但它们又有着本质的不同:艺术区别于理智认识对象和意志实践对象的特殊性就是它的和谐自由性。这里所谓和谐自由,从最本质的意义上说,就是人在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分裂为两个极端的两种本质力量理智和意志在艺术中统一起来,因而人在实践领域和认识领域中的局限性和不自由性就消失了。这一观点的提出是周先生总结了前此一切艺术和美学思想得出的结论,它的内涵是极为丰富深刻  相似文献   

13.
艺术的内容就是它所反映出来的客观现实,艺术的形式就是该种艺术所用的材料体现出来的具体可感的客观存在。本质(内容)是主要的,起决定作用。但这种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并非机械化的,而是辩证的。人们若想认识事物本质(内容)、掌握事物规律,必须凭借事物的形式。  相似文献   

14.
陈艳 《成才之路》2009,(33):56-57
音乐艺术的特殊性是其他艺术门类所没有的.因为音乐是摆脱图像化视野的巨大力量。所谓图像化视野。其实就是一种空间化视野,它把空间之外的存在形式还原为空间,或者在空间化的层面上加以理解。图像的形成在本质上是视觉强调、突出的结果。音乐与其他艺术相比,具有不同的性质和起源,因为其他一切艺术是现象的摹本.而音乐却是意志的直接写照,所以它体现的不是世界的任何物理性质,而是其形上性质。  相似文献   

15.
从某种意义上说,14、15世纪佛罗伦萨绘画艺术借用传统艺术中具有宗教特征的题材,转化为符合时代潮流的带有世俗化意味的内容和形式,本质上体现了佛罗伦萨绘画艺术在这一历史阶段的共同倾向,即世俗化、大众化艺术倾向。  相似文献   

16.
在声乐的教与学的过程中,由于声乐这一艺术形式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极易造成教师和学生对声乐技巧的片面强调而忽视了声乐艺术的本质。本文就是针对这一现象,通过对声乐本质的阐述,进而揭示在声乐教与学的过程中如何做到对情感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17.
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之所以为艺术,就是因为它以创造美的过程和美感的形式带给创造者和观赏者以审美愉悦。教学艺术是独特的,它产生于妙趣横生的教学活动。教学艺术的教育性本质特点是借助寓教于乐的审美形式表现出来的,这样教育与审美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就使得教学艺术高效地渗透到学生心灵深处,为学生所乐于接受,这也正是教学艺术吸引人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8.
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深刻地分析和批判了西方历史上流行的两种艺术本质观:模仿说和表现论,沿着康德艺术自律论的方向,提出艺术是"人类感性符号形式的创造",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进一步推进了人类对艺术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艺术的表现性是所有艺术共同的特征,既是客观的.是艺术家创造的具体体现"摄影艺术的表现形式是通过"一瞬"呈现给"受众的"它既表现"客观生活"同时又表现"内在生活"和"内心生活",两者共同构成的表现形式就是摄影艺术的本质.摄影表现性主要表现在对创意形式的渗透上.  相似文献   

20.
廖敏 《华章》2013,(19)
通过自己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不断的认识艺术,这也许是我的成长经历在艺术上的体现,反过来通过对艺术的学习改变了我的成长经历。这样的关系是何等的奇妙,我因艺术改变了性格,我通过艺术了解了自我,艺术让我了解了很多自然宇宙的现象,成长的环境和经历又不断的让我对艺术的本质产生新的思考。这样的事情似乎一切都安排好了,但又像是偶然。对于艺术的问题,我现在的体会就是,艺术就是一种“信仰”、一种寄托,它是人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和心灵的关系是非常的密切的,几乎相辅相成。同时也是思想外化为一种形式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