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宪政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认为劳动权是人权保障的起源之一,是公民宪法权利体系中一项最基础而重要的权利,它与宪法的社会发展的价值紧密相连。保障劳动权是宪法社会正义的重要体现,是一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成败的首要公民宪法权利。  相似文献   

2.
王晨 《现代企业教育》2014,(16):483-483
现阶段,国内劳动力市场供远远大于求,以致多数劳动者一味迁就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这样较大程度上助长了用人单位的不规范气焰,既不利于用人单位持续发展,又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性。社会责任视角下劳动权国家保障义务的实现,离不开程序性保障,它促使国家在履行该义务时亦能关注义务实施过程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从而更好地全面维护劳动权保障过程中的社会利益平衡与法治秩序。  相似文献   

3.
合力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决“三农”问题是今年我国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作为公共性的政治社会问题,其主要症结是土地问题和农民的平等权益问题。其中,努力保障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群体权益的问题尤其令人关注。清醒认识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和现实需求,提高政府相关工作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化,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各种扶持和新技能培训,可以促使政府与农民的相互信任和理解,合力化解矛盾和开创未来。  相似文献   

4.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大量的失地农民,是否能够保障失地农民的根本利益是关系到能否维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也是实现小康目标的一个关键。失地农民的根本利益保护应该从失地农民的收入保障、就业保障、社会保障、指导措施等方面严格执行开始。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保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传英 《天中学刊》2007,22(3):13-16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在农地征用过程中,由于现有土地制度存在缺陷、土地征用程序不规范、土地征用补偿标准测算办法不够科学合理及土地市场机制不完善,导致失地农民就业难、收入水平下降、失去社会保障,影响社会稳定。解决失地农民的保障问题,必须加强管理,严格控制征地;完善征地程序;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和利益分享机制;广开渠道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为失地农民提供法律援助。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被大量占用,导致一个特殊群体——失地农民的出现。由于国家政策和制度的缺失,使其权益受到严重损害。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必须构建补偿、就业、社会保障"三位一体"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白宁  孟歆云 《职业技术》2011,(9):118-119
长期以来,土地保障一直是我国农民养老保障的传统模式,当前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面临着征地补偿费用过低的问题,同时现行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模式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障模式差距巨大,由政府直接经营失地农民养老保险也存在着诸多弊端。应建立明晰的产权制度,从源头上解决失地补偿费过低的问题,还应借鉴别国经验创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商业保险模式,解决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失地农民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这一群体的基本人权在城市化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切实的实现。他们的基本人权主要包括生存权、劳动权、平等权,发展权。失地农民个人应该增强自己的维权意识,自觉维护人权;政府应改革征地补偿制度和户籍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有关人权的法律法规与就业制度和推进经济建设,加大对失地农民的政策扶持力度;社会各界都要行动起来,包括企业、城市居民、教育机构和社区等都要发挥各自的作用,为维护失地农民的基本人权而努力。  相似文献   

9.
面临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政府决定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以应对,但是由于该政策影响着劳动者们的利益导致劳动权保障争议不断,引起该争议的根源在于我国对劳动权保障范围界定存在分歧。目前对于劳动权保障范围的界定方法主要基于"外在理论"与"内在理论",两种理论依据导致了我国宪法与劳动法中有关劳动权所保障范围的界定存在偏差。若是先入为主的套用某部法律,便会产生对劳动权保障范围理解的偏差。我国应该通过对劳动权保障范围界定方式的统一以解决当前纠纷。  相似文献   

10.
劳动权是一项基本人权,也是公民的宪法权利,国家有承认并采取适当步骤和必要措施以全面实现劳动权的义务。1949年前,历部宪法都对劳动权作出了规定。1949年后,我国对劳动权的保护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计划经济体制下,公民劳动更多是对国家的一种"义务"和"责任",择业自由并没有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障;第二个阶段,随着1982年宪法的制定及其历次修正,我国对劳动权的宪法保障已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体系,但平等就业、自由择业、组织工会权以及劳动安全等问题依然未能在宪法层面得到明确。在未来的修宪中,建议取消劳动作为宪法义务的规定,进一步扩大对劳动权的保障范围,并从立法、行政、司法各个环节完善我国劳动权利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论罪犯的劳动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权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罪犯作为公民仍然享有劳动权。但是,罪犯的特殊法律地位决定了其劳动权的特殊性。本文从罪犯劳动权的产生基础入手,分析了罪犯劳动权的特殊性,提出了保障罪犯劳动权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权利贫困是法学解释中弱势群体的首要特征,而宪政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法治为基石、以人权保障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因此,作为“人权短板”的弱势群体其权利问题的研究解决属于宪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平等权是其他宪法基本权利实现的基础,宪法是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的最坚固壁垒,从宪法实施角度寻求基本权利救济,也是弱势群体平等权保护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对私有财产权的保障,促进了西方国家宪法和宪政制度的完善。我国现行宪法基本上确立了完整的私有财产权保护体系。私有财产权的保障体现了民主自由与个人独立,促进了市民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更重要的是,它是建立现代法治和宪政制度的基石。  相似文献   

14.
对私有财产权的保障,促进了西方国家宪法和宪政制度的完善。我国现行宪法基本上确立了完整的私有财产权保护体系。私有财产权的保障体现民主自由与个人独立,促进市民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更重要的是,它是建立现代法治和宪政制度的基石。  相似文献   

15.
劳动权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一项公民权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为公民仍然享有劳动权,但是由于人身自由受到限制,他们的劳动权的内容会受到影响,具有不同于公民、罪犯的特殊性.对被追诉者劳动权的保护将会使我国人权保护制度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6.
构建劳动权保障公益诉讼机制,旨在保护不特定的、广泛的劳动者群体利益不受侵害,以使劳动者权益和公共利益得到充分的法律保障。基于劳动权保障公益诉讼所具有的特性,以及原、被告之间的地位及力量对比等特殊因素,应当对诉讼主体资格、受案范围、管辖制度、证据规则、诉讼费用承担和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规定,以保证劳动权保障公益诉讼程序的有效运作。  相似文献   

17.
加快城市化进程,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回避的问题。文章以“三个代表”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套,加快重要思想为指导,对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因征地造成部分农民完全失地或减少土地、生活水平下降、就业和其他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维护失地农民利益长效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实习劳动权与侵犯实习劳动权研究内容包括强制性的实习劳动与实习自由劳动权、无偿及廉价实习劳动与实习劳动的报酬权、无工伤保险救济的实习劳动与实习生的劳动生命健康权问题。为落实实习劳动权与解决实习劳动侵权问题,必须进行实习制度反思并设计实习劳动权保障路径,检验并创新企业的实习生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学校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与实习评估制度、政府的劳动财税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失地农民的数量在不断加大,失地农民问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热点问题。文章通过海南失地农民问题的现状调研,从理论与现实上分析造成失地农民权益得不到保障的原因,从而提出了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我国现阶段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失地农民的就业基本情况有转移就业压力大,无就业和隐性失业等工作不稳定的状态,因土地征用而产生收入下降、生活得不到保障、助长社会不良现象的问题。影响失地农民实现就业的因素有土地征用制度、再就业安置措施、失地农民自身素质、就业歧视。今后必须重视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和就业安置方式,完善法律保障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就业培训,转变就业观念等方面完善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的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