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书籍作为“可以使用的物品”和“传播载体的特点和为读者服务的本质”两方面入手谈书籍的美学价值,引入了“书籍设计”理念和“最美的书”的标准、潮流,分析并提出科技书籍如何因地制宜应对新的美学诉求.  相似文献   

2.
书籍作为文化传播的传统物质载体,在现今信息社会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通过设计者的设计,书籍所凸现出的“第二自然界”仍旧是装帧计中的重要课题。之所以称其“第二自然界”,是指设计者通过对书籍的设计,形成书籍的内容与外观形式、形态高度统一,为书籍自身的美化和文化品质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其间的设计和研究是设计者探索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3.
电子阅读的风潮冲击着世界各地纸质书籍的生命力,书本阅读呈现出“电子化”“碎片化”的趋势,当代书籍设计的理念也在数字技术革新冲击下逐渐蜕变.书籍设计者作为“文化信使”,应思考如何体现书籍设计的“书卷气”,用易读性、独创性等方式来传达充满人文气质的、书卷气息的设计理念,并且把新的设计观念和思维通过具体物质呈现,重塑书籍的生命,让中国书卷精神被不同文化背景的世界同行和读者翻阅.  相似文献   

4.
《出版参考》2009,(8):53-53
第七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将于今年10月在北京举办,目前,征稿工作正在火热进行中。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每5年举办一届,迄今已成功举办了6届。“七展”的举办是今年出版界的一件大事,它不仅是5年来书籍设计成就的一次集中亮相,同时也是业内精英聚首交流的一次盛会。  相似文献   

5.
创造书卷之美——迈入新世纪的中国书籍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一 近几年来,中国书籍设计艺术的进步和发展引人瞩目.设计师们从单一的装帧走向书籍整体设计概念的转换,在观念上是极具实质意义的进步.人们意识到书籍艺术本身的含义.  相似文献   

6.
当今我国社会高速发展,全球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频繁的政治、经济交流活动导致民族艺术特征的缺失和大同,由此引发我们重新认识传统文化艺术的迫切感.本文着重于对我国现代书籍设计中本土文化元素的分析和研究,从文字、排版、工艺、材质等方面列举近些年优秀的书籍设计作品,同时,倡导书籍设计师挖掘和发扬民族化、本土化的视觉元素,以期在国际上获得更高的“辨识度”,创作出既有民族精神又不失时代特征的书籍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7.
康帆 《出版科学》2012,20(1):33-37
考究的书籍印刷材料和精湛的印刷工艺,是构成书籍美感的重要因素。当我们埋怨一本书设计不美时,常常把问题简单地归结到版式的设计上。其实,很多时候设计不精彩不是设计得不好,而是设计者忽视了材料设计与印刷工艺的重要性,以及材料设计意识薄弱造成一些书籍的劣质与平庸。本文从材料语言角度谈书籍设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必定会导致书籍设计民族文化和特征的缺失.作为一种文化承载的设计类别,我国的书籍装帧要提高在国际上的“识别度”,就要求设计师汲取中国特有的表现语言和符号,从文字、图形、观念和材质入手,融合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法,创作出兼具民族性和时代性的“中国风格”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一切为了您的阅读体验"——走近"湛庐"图书策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籍设计与装帧设计没有本质的区别,"但后者在人们的心目中通常是指封面设计,积极引入'书籍设计',绝不是玩文字游戏,而是强调一种整体设计的新观念,以求书籍艺术更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书籍形态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具有记录和传达信息知识功能的书籍,自古以来就在中国以各种形式和形态演变着,由最早的甲骨文、钟鼎文、“石鼓文”、竹木的“简册”以及缣帛书、卷轴书直到以纸张为载体的“折叠本”、“线装书”、“盒装书”等,一直发展到如今书籍以六面体的形态为主。当今的书籍还以影像和网络的形态存在着。    相似文献   

11.
书籍的设计,按照新闻出版署颁布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的规定,出版社每出一种书,都要指定一名专业技术编辑,负责提出整体设计方案。整体设计的方案,还要严格执行三级审核制度。实施书籍的整体设计,并执行把关审核制度,是提高书籍印制质量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在空间有限的书籍页面上,对于没有形象、没有色彩、没有立体的一页白纸,如何通过版式设计的鲜明风格,来完整准确地表现书籍内容,烘托一本书的主题,这就需要版式设计人员匠心独运,通过自己的艺术构思,使其所表现的内容与形式有机地溶为一体,从而使一本书的品位得以...  相似文献   

13.
刘瑞 《编辑之友》2012,(2):109-111
书籍装帧设计既是立体的,也是平面的.这种立体是由许多平面组成的,因此书籍装帧设计同样包含了文字、图形、色彩三方面的核心要素.“色彩”指附着于书籍设计元素(图形、文字)之中的、被受众所感知的颜色.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色彩对书籍的塑造、书籍内容信息的传达、思想情感的表现等各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现代书籍出版,对书籍设计的重视日益凸现。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书籍设计行业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事书籍设计的人员越来越多,越来越专业化,书籍设计的理念不断创新,风格呈现多样化,有些书籍设计很有创意,很有水平。这些,反过来,对书籍出版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低级趣味、粗制滥造的书籍设计也渐渐多了起来。书籍是文化产品,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忽视它的文化性。书籍设计必须体现文化性,是需要我们投入热情的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15.
薛莲 《编辑之友》2021,(10):101-104
由于电子阅读设备具有独立于文本内容而存在的相对统一性,及其在生产与制作过程中更依赖科技发展的特殊性,现代书籍设计的对象被限定在狭义的一部书只讲述一项主题内容的传统书籍概念范围内.在现代化数字阅读时代,现代书籍的设计需要关注物质载体与文本内容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整体化契合程度.换言之,即将书籍的物质载体看作信息传播的本体,通过对文本内容的编辑、版式、装帧等方面的整体设计,以实现物质形态与文本内容一致的信息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16.
书籍设计是一门艺术,艺术不能无视时尚但又最忌盲目模仿与追风。所以,书籍设计者应该奔赴创造使命的前线,既不做时代审美风尚的落伍者,又能在流行风中持守住自我个性而特立独行。  相似文献   

17.
多种阅读载体的出现,使人们在观念上打破了对书籍形态的认识。一部好的作品,可能会根据读者的不同要求出现跨媒体出版。今后纸质书籍与数字书籍在设计上会相互参与,相互影响。本文阐述了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数字出版对书籍设计的影响,希望为书籍设计的发展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王方 《青年记者》2007,(18):118-119
21世纪是设计观念迭出的年代,书籍的设计观念充满活力。或许我们可以感觉出在世界整体信息化、全球化的潮流下,书籍艺术设计的素材、角度所显示出的一丝端倪,其一就是——书籍设计中人文本土意识的回归。人类生存状态的繁复化与书籍艺术设计中文化的多元化把书籍设计中的两对矛盾推向设计前台而有待解决,一是人文文化与剧烈的商业化思潮的渗透;二是本土意识与广泛的全球主义的融合。迎来新世纪的书籍设计艺术似乎在这两对主要矛盾中潜滋暗长,并有明显的催生态势。  相似文献   

19.
论述技术因素在书籍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与意义,指出现代书籍设计呈现"高技术"化倾向,并指出"高技术"概念是一个包含多种语义、具有丰富内涵的特殊概念,由此从不同角度论述现代书籍设计的新发展,重点阐释现代书籍设计核心的思想问题,目的是为现代书籍设计实践提供理论性的参考与指导。  相似文献   

20.
书籍的技术设计,是规划正文的内容在版面上的编排格式。设计人员通过技术手段,使全书内容的主次、体例、结构、层次等得以清晰体现,保证阅读的效果。它决定着书籍物质形态的内在质量。技术设计通常又称版式设计,由技术编辑担任。书籍的封面设计,是规划书籍外观形态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