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历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人类文明的推动作用,强调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进入新时代,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带来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思想观念的变化,抓牢科技创新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科技创新教育,坚持两者在理念、内容、方法、体系上的融合,保障科技创新工作在正确方向上不断前进,为当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加多样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科技价值观教育与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改革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改革中进行科技价值观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科技创新的客观要求,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当前,准确把握科技创新生产方式的价值,合理宣扬科技提升生活方式的价值,积极探索科技变革思维方式的价值,正确认识科技作用的两重性,是进行科技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内容.要通过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来推进高职院校的科技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3.
姜艳春 《辽宁教育》2023,(24):56-59
科技创新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实施科技创新教育要从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入手,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调发展。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凌源市朝阳街小学以加强科技创新教育发展为己任,以实现学生的科技梦想为目标,积极探索科技创新教育发展及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核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同时,要用马克思主义最新最鲜活的理论成果和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教育大学生.在内容创新上,要跟时代同步,与时俱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具有持久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技的发展,地理知识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地理学科中蕴藏着丰富的科技创新教育内容,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创新教育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创新能力 (一)在课堂教学中增进师生情感,营造创造性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时代继续教育的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促使继续教育在适应中寻求发展,在发展中寻求创新.特别要在教育理念上继续强化继续教育,形成明确稳固的继续教育观念体系,促进观念创新;在教育模式上,实施多目标培养、多层次办学、多规格教育的综合性办学模式,促进办学模式创新;在教育内容上,不断更新知识与技能,突出最新科技成果和创新能力培养,促进教育内容创新.从而实现继续教育创新发展,以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7.
在科技全球化语境下,加强对大学生国家科技安全意识的培养,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时代性课题。作为大学生国家科技安全教育主阵地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教育意识、教育内容、教育路径等进行创新,构建与时俱进的内含国家科技安全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国际问的竞争日趋激烈,而竞争的焦点就集中在科技和教育上.我们要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适应形势的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以下笔者就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标准修订后,教师如何进行创新教育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国泉 《文教资料》2008,(9):221-222
伴随社会的变革和发展,高等院校越来越注重创新教育的发展.本文介绍了高等院校创新教育的内涵,阐述了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特点及其在创新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提出高校要多方面创造条件,深入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为创新教育的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我们要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力争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方法手段和工作机制上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1.
谢慧 《福建教育》2022,(7):20-22
<正>一、整体规划学校科技创新教育战略1.做好科技创新教育的顶层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学校要从资源配置、理念引领、氛围营造、人员导向、资源整合、奖励机制等方面入手,全盘考虑,营造相互促进、积极创新的整体教研氛围;在资源经费方面对科技创新教育做适当倾斜,以凸显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健全科技创新的保障机制,形成可持续的学校科技创新教育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精神培养成为重要的教育内容。校外教育以其特有的优势,在科技创新教育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校外教育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活动中,对如何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进行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主要以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缺失为研究重点,提出由于现实原因致使创新教育开展不力,而科技创新能力对于现实大学生的成长又具有科技创新是时下高校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科技创新是时下大学生自我能力完善的需要等作用.出现创新教育在高校开展不力的主要原因有:教育观念相对落后,侧重于学生知识的教育忽视科技创新能力的教育;传统注重学历和证书致使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急功近利;高校缺少必要的学术氛围,科技创新环境相对较差;高校教师对于学生的科技创新的指导相对较少等,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我国很多高校学生的创新意识相对单薄,创新教育开展不力直接制约了高校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创新能力出色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4.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一支具有强大科技创新能力,适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规模适宜和结构合理的科技人才队伍,是我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高等学校应当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科技发展观,创新育人的教育、教学观。培养新时代新人才,首先教育自身要创新。传统意义上的一些观念需要改变,教育、教学的内容、方式、方法和手段需要不断更新。应该与时俱进,坚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三项任务”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把科技创新作为培养创造性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让年轻人在良好的创新环境中哺育成长;以科技创…  相似文献   

15.
一、将科技教育与德育相整合,培养科学人文精神 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应提倡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结合.培养科学素养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校德育中,应当体现科学教育;应把科技活动和培养学生人生观联系起来,训练学生养成观察、思索、分析、质疑、交流、讨论的习惯,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开展科技教育与德育相结合的活动要本土化,充分利用校园现有的科技环境、人文、社会资源条件,防止为创新而创新.一方面要营造一种科学的气氛;另一方面是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将来能在科学上作出成就,为国家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育要先从创新教育理念开始,然后是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的创新。语文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来丰富课堂教学,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及方法进行课堂模式改革,培养学生更适应时代需求的学习技能和学习能力。本文主要对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组织创新的内容进行研究,以期为语文教学尽一些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7.
邱冠文  黄征  曾璇 《教育与职业》2021,1000(24):48-52
知识产权素养融入农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新农科"人才培养、农业知识产权运用和创业成果法律保护的使然,有助于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科技支撑.知识产权素养与创新创业教育在教育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教学方法体系上具有融合性.本文基于此提出融合策略:完善"三位一体"螺旋式的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方案,打造"多课并存"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丰富"双师协同"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打造"四维驱动"的创新创业教育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奖励》2012,(3):27-28
“要积极探索新的科技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不断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潜力和活力。”温家宝总理的讲话萦绕耳畔,《中国科技奖励》杂志责无旁贷。今年,我们在栏目内容上稍作调整。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从本期开始,杂志在内容上更贴近科技奖励政策法规、科技创新理论与创新实践。我们希望,通过杂志这个平台,为从事、关心科技奖励工作的读者搭建一个科技创新人才和自主创新成果的展示台,成为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的媒介。  相似文献   

19.
"要积极探索新的科技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不断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潜力和活力。"温家宝总理的讲话萦绕耳畔,《中国科技奖励》杂志责无旁贷。今年,我们在栏目内容上稍作调整。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从本期开始,杂志在内容上更贴近科技奖励政策法规、科技创新理论与创新实践。我们希望,通过杂志这个平台,为从事、关心科技奖励工作的读者搭建一个科技创新人才和自主创新成果的展示台,成为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的媒介。  相似文献   

20.
科学教育是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内容和关键途径,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基础,关乎国家长远发展大计。在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主战场的时代背景下,中国要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科学教育。近十年来,厦门市小学科学教育秉持“四多”促优化、“四性”落素养的理念,探寻“多视角的课程体系、多梯队的师资建设、多样态的教学模式、多元化的学业评价”的科学教育质量提升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