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轶 《兰台世界》2014,(3):58-59
笔者从明代“一条鞭法”产生的社会背景出发,论述了“一条鞭法”的具体内容,并对明代“一条鞭法”的历史意义及对后世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天启、崇祯年间,由于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导致农民起义烽烟四起,后金政权内犯频仍,农事荒废,饷源枯竭,饥兵哗溃,民不聊生。这里选载的本室所藏天启、崇祯年间兵部题行稿,虽属零星片段,内容甚不集中,但亦可从某些侧面反映明末社会的概貌。这些史料,对于了解明末社会状况,有一定的史料价值,现予公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3.
明代上海人潘允端,字仲履,号充庵,嘉靖四十一年进士。崇祯《松江府志》有传,说他做刑部主事;改调南京工部,管龙江关税,以宽大恤商使税收增长,不事聚敛。又转兵部,以按察使司副使的身份分巡山东青、登诸州,治盗有功,并为岛上受武弁欺压的入市群众平反。晋升布政同参政,总理漕储,在改革弊政、擘划小规模海运方面,颇著成效。最后任四川右布政使,当  相似文献   

4.
笔者从明代"一条鞭法"产生的社会背景出发,论述了"一条鞭法"的具体内容,并对明代"一条鞭法"的历史意义及对后世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档案馆现藏明档共一千零八十卷,分为四部分,即:辽东都指挥使司、山东等处总督备倭署和山东都指挥使司、兵部题稿和洪武二十五年部分实录。档案文件的形成时间自洪武二十五年至崇祯十六年(1392—1643年)。其中大部分档案是在沈阳解放后,东北文物处的工作人员,从沈阳故宫所藏的信牌袋和屏风的衬纸中发现并揭取下来的。为了使这些珍贵的档案能更好地保存下来,先后经辽宁省图书馆和辽宁省档案馆进行了修裱。并按其来源称为“信牌档”和“屏风档”。  相似文献   

6.
孟旭 《兰台世界》2024,(1):157-160
明代自开国以来便在地方上实行“封王建藩”的政策。受封于成都的蜀藩,作为四川地区的唯一宗藩,对四川地方社会方方面面产生了重要影响。蜀藩宗室所代表的明代宗室群体,其拥有在政治与法律上的双重特权,导致其犯罪行为时有发生,这些犯罪行为涉及四川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宗室内部等各个层面,对明代四川地方社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鹤鸣(1551—1635),字元平,号凤皋,晚号飘然翁,颍州(今安徽阜阳)人。万历十四年(1586年)通过会试,至二十年参加殿试成为进士。初授山东历城知县,天启元年(1621年)十月仕至兵部尚书。因误用辽东巡抚王化贞,导致明军在广宁溃败,于是辞官告归。天启六年二月,因魏忠贤荐,起用为南京工部尚书,十二月改为兵部尚书。后崇祯帝铲除阉党,张鹤鸣受到朝臣连续上章抨击,自求隐退,被诏加太子太保返乡。崇祯八年(1635年)正月,李自成部攻颍州,张鹤鸣组织抵抗,城陷被杀,年85岁。其家人六次受到封赠,而封赠诰敕原件在崇祯八年兵乱中焚毁。封赠诰敕的文本,多保存在其后人多次续修的《张氏族谱》(今存民国26年刻本)中,尚能构成比较完整的任职轨迹。这些诰敕文本,所载内容不仅与明代的封赠制度吻合,而且与(顺治)《颍州志》中的记载一致。兹按时间顺序依次辑录刊出,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清宫扬州御档》奏折中,相关琦善的有27件,大部分与镇压太平军有关。琦善(1790—1854),字静庵,博尔济吉特氏,满洲正黄旗人。历任刑部郎中、通政使司副使、河南按察使,江宁、河南布政使。道光十一年调直隶总督,此后一直署理或实任直隶总督达十年之久。其间,  相似文献   

9.
馆藏明档兵部题行稿,反映了崇祯十三年五月间,清兵与明军在山东登莱战防情况,现予发表,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永光,字有孚,河南省长垣县人,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明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年)中进士,初授中书舍人,累官至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系晚明时期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重臣。他年逾古稀时,告老还乡,崇祯十一年七月寿终正寝。在其牌位入王氏祠堂时,崇祯皇帝亲赐“四朝元老”金匾并颁旨谕祭谕葬于长垣祖茔。天启六年八月,“南中鼓躁之变起”。朝廷遂起用王永光为南京兵部尚书并加为太子太保衔,命其前往平乱。王永光接旨后冒暑急驰,不到十天即抵任所。星夜听取汇报后,遂微服私访,查出并秘密逮捕了乱首杨善一伙,…  相似文献   

11.
澳门在距今四千多年前已有中国先民的足迹,秦统一中国后,澳门即被纳入版图,此后历代相沿。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涉海东来,明政府在要求其承认澳门是中国领土并接受监督管理的前提下,允许其租居澳门。光绪十三年(1887年),葡萄牙政府强迫清政府签署了《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规定澳门为葡国的“永久”管理地。该条约虽然已于1928年失效,但葡萄牙仍占据着澳门。1987年,中国政府与葡萄牙政府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99年12月20日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值此澳门即将回归祖国之际,我馆会同澳门基金会、广东社科院历史所共同编辑《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现将其中馆藏明代档案中天启、崇祯年间兵部题行稿之有关文献摘发,以飨读者。这组史料反映了明政府委任澳门官员负责巡视管理澳门的军事防务、设关盘验出入澳门的贸易商船、市舶司征收澳葡税银等行使主权的情形,以及葡人租居澳门后给广东地区带来的种种祸患。  相似文献   

12.
大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八月。京城刑部大狱,气氛肃然。“圣旨到。着熊廷弼接旨。”一名年约50多岁的死囚跪拜接旨,叩首谢恩后,不慌不忙从容更衣,缓缓而出,在锦衣卫的押送下走向刑场。他胸前挂着一个小布袋。提牢主事张时雍问他:“袋中何物?”囚犯回曰:“辨冤疏也。”张又问:“君未读李斯传乎?囚(徒)安得上书?”囚犯驳斥说:“君未读李斯传耳。此赵高语也。”随即将辨冤疏交给张时雍,请他转呈明熹宗皇帝,然后慨然引颈就刑。这囚犯就是大名鼎鼎的辽东经略熊廷弼。那么,临刑之时他有何冤要辩呢?既是“冤案”,必有隐情。熊廷弼,字飞百,号芝冈…  相似文献   

13.
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我国著名的编辑出版家。清同治六年九月二十八(1867年10月25日)生于广东。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十年(1894年)春,翰林院庶常馆散馆,任刑部贵州司主事。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秋,以第一名的成绩考  相似文献   

14.
天启三四年对安邦彦的用兵(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天启二年(1622年)二月,继四川永宁土司奢崇明之后,贵州水西土司安邦彦起兵反明,号罗甸大王,兵陷毕节,围贵阳。安邦彦所部在贵州、四川等地活动达八年之久,直至崇祯二年(1629年)八月,贵州巡抚来燮元攻占水西,安邦彦、奢崇明败死。有关对安邦彦用兵的情况,《明史记事本末》、《明史》等史籍中虽有记述,而本馆所藏明代档案,对天启三、四年明中央及地方政府,如何调兵遣将、筹集粮饷等情况的详细记载,却为上述史籍中所缺略,故予公布,以供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一条鞭法"是对唐朝两税法的一个继承与发展,是明朝首辅张居正改革措施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对于明朝的政治发展与巩固起到了一定作用。本文将对"一条鞭法"的农业改革策略进行仔细的研究,为今天的农业改革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明代官署志众多,又以两京为最,是中国古代史学史上显著的现象,值得探讨。明代两京官署志之修,景泰时始见,嘉靖至万历时逐渐兴盛,以本署官员自发修纂为主。天启初因修两朝实录,征诸司故实,两京官署出现修志高潮。崇祯朝进一步完善,两朝官署修志最为集中,规划性强,多聘请专人修志,有专业化的趋势。地方志与政书体系对官署典故的缺载,是两京官署修志的客观需求。官署修志既可歌咏盛世典章,光耀官署前贤,又可便于本署行事,具备价值示范与行政实践二个层面的功用。两京官署志集中在文职官署,反映了明代以文官分理天下的政治格局,以及文官群体在政治文化中的垄断话语权,也寄寓了文官群体辅佐君主,以致太平之治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17.
裴理 《大观周刊》2012,(31):26-26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在元、明时期,中央政府就在澎湖设置巡检司,并驻兵设防。明朝天启元年(1621),台湾被荷兰殖民者侵占,后被郑成功收回。1683年,清王朝统一了台湾。郑氏集团对台湾经营了二十余年,先后经历了抗清复明、收复台湾、三藩助叛、偏安顽抗等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台湾郑氏集团与清王朝的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性质也由反抗外族侵略的正义性逐渐转到了成为地方割据、阻碍国家统一的性质上来。  相似文献   

18.
河曲岱岳庙在体现明清以来汉地寺观“三教合一”、“神人共崇”特点的同时,其圣母庙和龙王庙的壁画图像反映出特定的时代风格、艺术特点和地方特色,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云南丽江木土司等封建统治者在明代初期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就和汉族人士发生联系.在天启、崇祯年间有一位木增(1587-1671)木知府,这人字生白,他和汉族人士的交往更为频繁.崇祯十二年,徐霞客到了云南,这位木知府把他请到丽江,住了十三天.为木增所辑的《云( )谈墨》一书校订作序,并教他的四个儿子作文,又编《鸡山志》.徐霞客又重返鸡足山后,用三个月时间把志修成.因为脚坏了,不能走路,木知府派了"笋舆"把他送回,走了一百五十天才到达黄岗,从这里换了船回到江阴,第二年徐霞客就死了.木知府对徐霞客的盛情款待,这在《徐霞客游记》中有详尽的记载.  相似文献   

20.
鲁凤  张鹏 《历史档案》2018,(3):127-130
孔子世家明代文书档案,简称“明代孔府档案”,是山东曲阜孔子博物馆馆藏孔府档案中的一部分。档案记录了自明嘉靖十三年(1543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衍圣公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族等社会层面上的活动,是孔氏家族跌宕起伏的历史见证,也是研究明代社会历史变迁的重要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