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重点介绍了回族经堂教育、经堂用语及国内第一部经堂语翻译的《古兰经》.  相似文献   

2.
陆元辅撰《经籍考》,书未竟而殁.卢文弨得其手稿而予增补,后来卢氏增补本部分散入福州陈兰邻带经堂,计三十四册.同治四年(1865),陈兰邻之孙陈树杓售周星诒十册,后又售其余.周星诒对所购《经籍考》重加整治,撰题记,加批按,其题记对了解,陆氏《经籍考》的递藏递修情况意义重大.周星诒整理本今藏国家图书馆,已非收入带经堂时的原...  相似文献   

3.
《亚鲁王》是苗族长篇叙事史诗,于2011年6月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从“何处唱”、“唱什么”、“如何唱”和“为何唱”四个方面对《亚鲁王》的演唱传统进行初步分析,了解其最基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国家危难、人民困苦,却有象《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一大批久唱不衰的歌曲精品问世。建国初期,人民虽在政治上获得解放,因为国家处在百废待兴,实际上困难仍未解脱,但同样也有象《歌唱祖国》《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祖国颂》等许多优秀歌曲传唱至今,就连儿童歌曲园地里也有象《让我们荡起双浆》《我们的田野》等优秀作品传至今日盛唱不衰。  相似文献   

5.
<正>自戏曲诞生以来,戏曲评论和研究亦应运而至,与戏曲发展互为呼应,相互烛照。简单梳理一下中国戏曲史,元杂剧的勃兴,明传奇的流传,清代京剧、地方戏的兴盛,中国戏曲史的三次高峰诞生了一批批杰出的剧作家、戏曲表演艺术家和不朽的戏曲剧目作品,亦催生了一批批戏曲评论家和戏曲研究专著,如元代燕南芝庵的《唱论》、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夏庭芝的《青楼集》、钟嗣成的《录鬼簿》等,明代朱权的《太和正音谱》、徐渭的《南词叙录》、李开先的《词谑》、何良俊的《曲论》、王世贞的《曲藻》、王骥德的《曲律》、  相似文献   

6.
“你还唱吗?”这是老朋友见面常问我的话。我教了38年书,唱了45年戏。年轻时陪京剧票友万国权先生唱了10年;中年时和天津教师中的戏迷唱;就是“文革”中还带着学生彩唱《红灯记》及钢琴伴唱《红灯记》。从1986年起,我曾8次为天津电台《看词听唱》节目播讲名段赏析,边讲边唱。近来,我在自创的散文朗诵中加唱,美其名曰“散文说唱”形式新颖,演出火爆。戏中有书,书中有戏,我将教书与演戏相联系,优势互补,感觉较好。我讲课从不费力,因为有气托着呢!在教课文《社戏》中解“篙”一词,我一边做戏中的动作,一边唱戏,学…  相似文献   

7.
《归真要道》是明末清初伍遵契对波斯文《米尔撒德》(Mirsad)的汉语译本,全书用经堂语直译,口语化强,代表明末清初经堂语的实际面貌。《归真要道》比拟式形式比同时期汉文文献简单,仅有D+X+Z及D+X两种,比拟助词及像义动词与比拟式的历时发展基本一致,同时,其比拟式受南京方言影响大,几乎不受外族语干扰。  相似文献   

8.
《归真要道》是明末清初伍遵契对波斯文《米尔撒德》(Mirsad)的汉语译本,全书用经堂语直译,口语化强,代表明末清初经堂语的实际面貌。《归真要道》比拟式形式比同时期汉文文献简单,仅有D+X+Z及D+X两种,比拟助词及像义动词与比拟式的历时发展基本一致,同时,其比拟式受南京方言影响大,几乎不受外族语干扰。  相似文献   

9.
<正> 清代著名经史学家谢启昆(1737—1802),字蕴山,号苏潭,江西南康人。他少以文学名,后潜心经史之学,著述颇丰。在任浙江按察使时,撰有《小学考》和《西魏书》,调任广西巡抚时,主修《广西通志》,其零篇散作,辑为《树经堂文集》。关于他的《小学考》,乾嘉以后有许多学者评论过,关于《广西通志》;谈论过的人也颇不少,至于《树经堂文集》,牵涉面较广,需作专题研究。本文只想论述一下他的《西魏书》。  相似文献   

10.
卢文弨是清乾隆时期著名的校勘学家,其《抱经堂丛书》是校勘学集大成之作.对卢氏的校勘学思想与方法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11.
卢文弓召是清乾隆时期著名的校勘学家,其《抱经堂丛书》是校勘学集大成之作。对卢氏的校勘学思想与方法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12.
苗霞 《语文知识》2003,(11):8-9
早在先秦时代,屈原就已利用辞赋形式描绘了神游仙境的体验,如《离骚》《远游》等。汉代乐府民歌如《王子乔》《长歌行》《善哉行》等,多有描写神仙和仙界的。魏晋以后,游仙成为诗人习用的题材。曹操的《气出唱》《陌上桑》、曹植的《飞龙篇》《升天行》等,已是相当典型的游仙诗。后来郭璞以《游仙》为题写出一批杰作,萧统编《文选》又分出“游仙”一类,游  相似文献   

13.
一、书院改革与湖南外语教育的兴起湖南实施外语教育的开路先锋是省城长沙的校经书院。校经书院原名湘水校经堂,道光十三年(1833)春,湖南巡抚吴荣光有感于书院沉溺于科举时文,思以振起,遂与岳麓、城南这两所全省影响最大的书院山长欧阳厚均与贺熙龄商量,在岳麓书院创建湘水核经堂,以经史、治事、词章分科试士。因此,校经堂创建的本身就是书院改革的产物,其收效也很大,培养了左宗棠。郭嵩焘等一批杰出的学生。光绪五年(1879),湖南学政朱边然将校经堂移建于长沙城南天心阁下,得到刚从英法出使归来的我国第一任外交公使郭嵩煮的…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湖北省图书馆藏清代秦应逵手批《读杜心解》为标本,一方面对批点者秦应逵的生平事迹、批本的传播与收藏略作文献考辨;另一方面详细阐述秦应逵批点《读杜心解》的批评标准与价值取向,从而管窥出清代杜诗未刊评点的共同规律与鲜明特质。  相似文献   

15.
羌族诗人董湘琴的《松游小唱》与岷江河谷地域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岷江河谷雄奇险峻的山川、秀丽的风物、丰富的人文景观和民风民俗赋予《松游小唱》特殊的地域文化意义;同时,《松游小唱》又留存着、丰富着岷江河谷地域文化的特色。研究《松游小唱》,对于岷江河谷地域文化的抢救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永恒的回忆     
书,我教了20多年;学生,我送走了一批又一批;《送别》这首歌,我也唱了一年又一年。即是这样,可每当看着自己教的学生们又要离我而去时,一阵酸楚总是立即涌上心头。教师节这天,学生们没有忘记我这个做了四年  相似文献   

17.
回族经堂教育由明末伊斯兰学者胡登洲创办,是延续数百年而不衰的一种宗教教育方式。经堂教育在清代步入繁盛,形成了不同的流派。经堂教育中产生了一种特殊的语言,即经堂语。经堂语作为一种教学用语,是运用汉语语法规则将汉语、阿拉伯语、波斯语的不同词汇或短语交互组合成句的独特汉语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18.
<正>一、注重诗歌的积累在上《春天在哪里》这课时,我注重了诗歌的积累。课中有一个活动是唱春天,用歌声激发孩子们去探究春天,学唱了一首歌《春天在哪里》,要求学生边唱边做动作,而且举办了一次唱春天"小百灵歌会",并评出"最佳小百灵"。回忆了两首古诗《春雨》和《春晓》这是我们语文  相似文献   

19.
音乐课除教学生唱歌,学习必要的读谱知识,进行琶乐基本技能训练以及音乐欣赏外,还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的任务。音乐教材上的歌曲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其歌词大多具有教育性。笔者在按教材顺序教唱遍些歌曲时,不是简单地进行师教生唱,唱会即止的教学,而是结合教材渗透思想教育。如,在小学二年级上学期教唱《布谷》、《小雨沙沙》、《布娃娃》、《秋》这些歌曲时,着重对学生进行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在教唱《小鼓响咚咚》时教育学生关心别人,不干扰他人休息、学习、工作;教唱《多么快乐、多么至福邓寸教…  相似文献   

20.
范清华 《湖北教育》2007,(11):45-46
你能想象得出用《青藏高原》的旋律来唱《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用《中国功夫》的曲谱唱《登鹳雀楼》是什么感觉吗?在我尝试组织的"古诗新唱"活动课中,"借来新曲唱古诗"这一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星期五最后一节是语文课,学习《古诗三首》课中,我播放了歌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又用《送别》的曲调演唱了《渔歌子》。学生们感到很新奇,没想到学古诗还有这种学法,这么有趣。我告诉学生:我国古代的很多诗词都是用来唱的,可以谱曲唱,也可自由唱。学生一听兴致高涨,纷纷要求:"老师,我们也唱,好不好!"下课了,我给学生布置作业:给自己喜欢的诗歌配上曲子,下周一上一节"古诗新唱"课。布置完毕,学生们欢呼起来,我又向他们提出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