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所生活的春秋末期,公室卑弱,大夫兼并,社会处于大变动之中。经济上,宗族制度为家族制度取代的趋势已不可逆转;政治上,王权衰落,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周礼遭受严重破坏,社会动荡不安;思想意识上,一些适应时代变化的新思想正在萌芽,“人道”思想、“民本”思想、“尚贤”思想都有发展。对这种天子名存实亡、诸侯称霸争雄的动乱形势,孔子深表不满,斥之为“天下无道”。一、孔子的社会理想孔子处于这样的特殊时期,作为一个极具社会责任感的思想家,感应人们的迫切需要和愿望构思出一个理想社会,也就是一个温情脉脉,带有血缘关系和牧歌风味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史,是一部丰富的道德教育思想史。中国封建伦理道德的奠基人孔子以“人”为中心形成了他的丰富的教育思想。孔子道德教育思想是他丰富的教育思想中最闪光的部分。而其道德理想又是他道德教育思想的支柱,乃至整个教育思想的核心所在。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人性论出发,从考察孔子生活时代的社会历史背景入手,通过对其人性论及他所提出的道德规范的剖析,以求揭示其道德理想及其道德教育思想的内含与核心。孔子道德教育的核心在“仁”,同时也是孔子道德理想的内含所在。最后,通过对历史的考察并联系现实以求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贯彻这一思想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要求我们承认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要求我们以“无错原则”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可在实际工作中不少老师却认为,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教育机会均等”是世界各国追求的教育目标。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倡“有教无类”。主张人人都应当受到教育,不要区分类别。这是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一思想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同。教育公平是中国人追求世界“大同”的内容,教育公平是教育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5.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教育机会均等”是世界各国追求的教育目标。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倡“有教无类”。主张人人都应当受到教育,不要区分类别。这是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一思想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同。教育公平是中国人追求世界“大同”的内容,教育公平是教育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6.
孔子是我国古代一位影响深远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 一、“生知”与“学知”的矛盾 孔子认为“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其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论语*季氏》,以下引证只注篇名.)孔子的“生而知之”是唯心主义的,但其“学而知之”包含唯物主义内容,由此形成了孔子思想的矛盾性.他还认为“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上等人与下等人之间的差别是不可改变的,“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语上也”.这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他虽然承认“生而知之”,但认为自己不是“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此说明孔子崇尚古人勤奋学习求得知识.勤奋学习,对适应社会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要想走在时代的前列,必须不断学习.否则,他将被社会所淘汰.  相似文献   

7.
孔子在《论语》中零散地谈到了其所处时代的各种社会角色,如“王”、“士”、“君子”、“小人”、“民”。这些角色其实都属于孔子思想中的理想社会结构。在这个社会中,“士”是整个社会的运行中枢,同时包括“君子”和“小人”;“王”是国家的象征,不实际操控政权;而“民”则是一个庞大的自治体,既受国家思维的影响,又必须保证其充分的自由与独立。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提出了很多至今仍闪烁光辉的教育思想,比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而优则仕”、“温故知新”等.而“有教无类”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终其一生,孔子都在践行着“有教无类”这一先进的教育思想,为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和优秀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以“仁”为本是孔子教育价值观的核心,他主张把学生的“仁”德教育和培养放在首要地位。孔子的教育价值目标是“内圣外王”,“内圣”在孔子教育中集中表现为培养学生“君子”理想人格,“外王”即“弘道”,就是要实现个体向社会的超越,结束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下无道”的混乱局面,实现“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信之”的理想社会。社会本位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价值取向。孔子思想及其教育活动表现出对人的生命的关注,对人的个体价值的发现,而个人道德养成的最高境界和终极目标必须以国家、民族和社会为归趋。  相似文献   

10.
政治理想是政治思想的核心部分和最高点。先秦儒家的政治思想很复杂,但是其政治理想却相对接近。从对尧舜与禹汤文武之间态度的差别,可见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是人而非周礼更非王权。从孟子对于“先王”的诉求和对尧舜“圣”的判断,从对不道君主的否定到对能臣的否定,从对“势”的否定和对人伦的绝对肯定,尤其是从对豪杰之民的肯定到对文王绝对作用的否定,其政治价值观已经超越孔子的民本思想,具有“民权”思想特质。荀子虽然在儒家理想与法家的手段之间出现徘徊,但政治价值观的立足点在于民是可以肯定的。在如何通向理想政治的方法论上,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这不仅仅是保守主义的问题,更深刻的矛盾是,恢复周礼至多只能恢复文武之道,并未能达到尧舜之治;孟子推行先王之教,推行德政,在战国中后期功利主义的大潮中,几乎没有任何实用价值;荀子想摆脱孟子方法论上的苍白,借鉴的却是法家政治手段,开创了古代中国社会“儒法互用”的先声。孔孟政治方法论上的疏空,虽然留下阐释空间,但得出儒家有“专制倾向和权威主义”或“开明专制”这样的判断,是缺乏史料基础的。  相似文献   

11.
从文献学的角度看,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文献资料可以肯定<礼记·礼运>中论大同的一段话确实是孔子本人的言论.将"大同"思想与那些可以确证是孔子言论的内容如<论语>等比较,可以看出,它不可能是孔子的社会理想.<礼记·礼运>中的大同之说,打着孔子的招牌,实际上是墨家的思想.它应该是儒家弟子将墨家思想引入儒家学说的产物,其产生的年代不可能早于孟子生活的时代.  相似文献   

12.
孔子德育思想对今天的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孔子德育思想中的“立志”与现代社会对人类精神家园的关注相契合 ;孔子德育思想中的“取利有道”与现代经济伦理相契合 ;孔子德育思想中的“明公私之别”与现代政治道德的要求相契合 ;孔子德育思想中的“仁者不忧”与现代和谐人际关系的要求相契合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大发展越来越离不开教育理想的支撑。教育理想是教育发展的灵魂和动力,教育因为有了理想而更有目标,更有理性。一句话,有教育的理想,才可能有理想的教育。回望教育这块“本土”,孔子抱着“兴礼强邦”的治国理想,用尽一生倡导和实践他的教育理想,留下了许多闪光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我们至今奉为圭臬;苏霍姆林斯基高举人文教育、个性培养、和谐发展等教育理想的旗帜,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教育经典献给了人类……古今中外,举凡在教育史上留下足迹的教育先驱,都因为有教育理想的动力支持,才在丰富…  相似文献   

14.
乔晖 《教育探索》2004,(6):115-117
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师生关系上提倡“仁者爱人”、“当仁不让于师”、“以德服人”等体现民主、平等精神的教育思想,并付诸实践。现代教师提高自身教育素质,要汲取孔子教育思想的精华,树立新的育人观念,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构建新型教与学的方式,尤其要感悟孔子的品学素养,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涵养。  相似文献   

15.
王明强 《教书育人》2004,(12):57-58
孔子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教育家,有着丰富和深邃的教育思想,而这种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弟子们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中,由于《论语》采取的是没有语境的语录体的形式,再加上历史的久远、历代的扭曲和误解,给对《论语》的解读带来许多迷障和遮蔽.我们应站在新的历史的高度,以新的人文观点重新阐释传统的文化文本,释放出传统文本中健康的、清新的、向上的信息.孔子生活的年代,是中国从古代的民主社会向专制社会过渡的时期,是一片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的局面.当时的社会,正如《八佾》篇中仪封人所言“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孔子认为美好的社会有一套法则,这就是“道“.而要建立美好的社会,就要使社会恢复到“有道“的局面.孔子终其一生的行动都是为了使天下归于“有道“,他的教育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孔子在政治、思想、文化、哲学等方面都有一些伟大贡献,而其在教育上的建树更是有口皆碑。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贡献,一直被人们传颂着,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一、兴办私学,兼收并蓄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孔子一生处于社会大动荡的年代。当时由于奴隶起义和奴隶主贵族内部的相互残杀,再加上新兴地主阶级的冲击,致使奴隶主阶级趋于极其衰落的势态之中。原有的奴隶主贵族集团垄断教育的现象已不复存在,“学在王宫”的局面已经打破。“礼失而求诸野”,“学述下移”是当…  相似文献   

17.
孔子和柏拉图是东西方两位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对后世东西方哲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从社会背景、社会目标以及治理方法等方面对孔子的"大同"社会思想和柏拉图的理想"正义城邦"思想进行分析和比较。可见,两者在本质上都是要建立一种井然有序的社会,秩序社会思想是两者政治理想的交汇融合点。  相似文献   

18.
从文献学的角度看,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文献资料可以肯定《礼记·礼运》中论大同的一段话确实是孔子本人的言论.将"大同"思想与那些可以确证是孔子言论的内容如《论语》等比较,可以看出,它不可能是孔子的社会理想.《礼记·礼运》中的大同之说,打着孔子的招牌,实际上是墨家的思想.它应该是儒家弟子将墨家思想引入儒家学说的产物,其产生的年代不可能早于孟子生活的时代.  相似文献   

19.
对黄金分割及其教育意义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金分割是毕达哥拉斯、欧多克斯、欧几里得、斐波那契等许多数学家经过不懈的努力,打造并留给我们的数学遗产.这份遗产,在其它学科也有重要应用.在美学上,它是一条普遍的最具和谐性的形式法则;在哲学上,它与中国两千多年前孔子的“中庸”和合思想遵循同一模式.从数学上看,则表达了对称、协调、再生的思想.数学、自然、美学、哲学、社会、教育之间原是天涯若比邻。  相似文献   

20.
社会的动荡不安使统治者无力顾及教育,孔子注重实践的教育思想,孔子培养推行“仁教”的治国人才的教育目的,是形成孔子无试教育的三个原因。文、行、忠、信等内在涵养性素质的培养和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外现才能性素质的培养,构成孔子素质教育因素的主要内容。兼顾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这“四科”之能与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之能说明孔子对才能结构的设计是较为科学的。重视实践,以济世用;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注重启发,循循善诱,是孔子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