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明朝崇祯十四年,山东梁山寿张集人李青山发动武装起义,他们占据梁山泊,切断运河交通、劫夺漕船、戕杀运粮官军,并攻打东平、寿张、郓城、张秋、兖州、临清等州县,对当时风雨飘摇的明王朝造成了巨大冲击.但由于李青山等人对统治者心存幻想,希望得到朝廷招安进而加官进爵,结果被明政府采取剿抚兼用的策略所击败,起义领袖也惨遭杀害.  相似文献   

2.
金人于靖康元年,攻陷北宋都城开封后,烧杀抢掠以及宋室南还是开封地区人口大规模南迁的主要原因。开封人口大规模的南迁有两次高潮。南迁的开封城市居民有皇帝及赵氏宗室、嫔御、外成、官吏、军人将校、宫女、内待、士人、学校生员、僧尼遭冠、坊廓上户。而数量最多的是劳动人民。开封人口南迁的路线主要有两条。临安是开封移民最多的地方江西、浙江地区从开封来的移民亦占相当大的比例,建康和镇江也有不少开封移民。  相似文献   

3.
“光州固始”与中原汉人的南迁入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考述"光州固始"地名由来、政区沿革及其自然人文环境,然后阐明"光州固始"在中原汉人南迁中的地位,最后对"闽人称祖皆曰自光州固始来"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它既是历史事实的真实反映,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作者长篇论文《薄姑、薄人的来源与迁徒》中的头三节,论述了东夷集团中鸟夷的一支、薄姑的来源、名义以及南迁的原因、过程、居地情况。该文的其他部分,我刊将分期连载。  相似文献   

5.
作为惠州别称——鹅城的历史由来以及惠州市特色“非遗”,鹅城传说的历史原型并非旧说所谓谢灵运“梦游罗浮”等人物史事,而是有关东晋南朝时期北人规模化南迁于惠州境内的移民历史,而自大庾岭顺江下广州、再溯东江抵惠则是其基本迁移路径。传说中“城”的创建,在很大程度上是北人南迁和土著向化交相作用的历史产物。对于该段历史的认识与正视,既是在理论层面推进鹅城传说相关研究向纵深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在实践层面优化该传说活化利用工作、凸显惠州城市文化形象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6.
许伟  薛权开 《历史教学问题》2015,(2):99-103,140
崇祯皇帝历来受到人们的同情,然其与明亡推脱不了干系。崇祯太有作为,干涉内阁(政府)的正常运行;荒废厂卫,使国家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疑心过重,擅杀朝廷重臣特别是武将;政策摇摆,错失集中兵力消灭清军或农民军任何一方的绝佳时机;盲目乐观,未做好与农民军长期战斗的准备。明中期以后即已衰弱,崇祯接手的是一个内忧外患的泥足巨人,诸事举步维艰,他的有为和无为,以及个人消极的性格,终于导致了严重的毁灭性的后果,落为亡国之君。  相似文献   

7.
崇祯皇帝在位十七年,兢兢业业,却成为历史上的亡国之君。崇祯早期形成的抑郁人格导致了不恰当的做事方式,行事风格,最终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8.
故宫文物南迁为故宫博物院发展史上一段重要历史,其意义与影响极为深远.本文以档案资料、史实事件为基础,将其置于当时历史背景之中,深入探讨其所具有的独特的历史与现实意义.首先,将其置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之背景,故宫文物南迁是人类保护文化遗产的壮举,其历时之久、迁徙地域之广、任务之艰巨均为世界罕见.其次,将其置于中国抗日战争之背景,故宫南迁文物得以完整保存是中国抗日战争在文化领域的一大胜利,其艰辛的播迁历程也使故宫文物与国家命运、民族精神紧密联系.第三,将其置于中国文化教育西迁的历程,故宫文物与其他文化机构共同开展的文物清点、典籍校抄、公开展览等工作,对西南诸省的文化事业产生了重大影响.第四,将其置于博物馆事业发展的背景,故宫先贤奋力守护故宫文物、积极举办文物展览、严格制定规章制度等项工作,不仅保证了故宫文物在战时的安全典藏,而且培育了视国宝为生命的典守精神.故宫文物南迁也形成一个故宫两个博物院的局面.两个博物院重走当年文物南迁路线,温故知新,继承和弘扬这份珍贵的精神遗产,更感到历史赋予的重任.  相似文献   

9.
永嘉丧乱之初,河东薛氏凭河自固,自保不迁。直到刘裕平关中后,河东薛氏部众开始分散播迁,总体而言,河东薛氏南迁江左共有三次,前两次在刘裕失长安时,一支主动避难南迁,一支以俘虏被裹挟南下。第三次即北魏太武帝年间薛安都反叛逃奔刘宋,史书关于薛安都南迁时间和事件记载不一,应以《魏书》为确。三个南迁房支中一支较早北归,另两支以薛安都为代表,在刘宋时期凭借军功成为孝武帝勋旧,为"义嘉之乱"核心人物,威震南境。义嘉之乱被平,薛安都举州降魏,薛氏大部北归,齐梁之世虽仍有薛氏成员活动,但已十分寂寥,梁代以后河东薛氏在南境几无踪迹可寻。  相似文献   

10.
崇祯二年(1629年),毛文龙向崇祯帝上呈了四封奏本。分别是"为兵变万难弥息,臣命万难保全等事""为禁海改运,饥军绝粮,谨进登候旨等事""为请发敕谕以励属国、以防祸萌事"和"为三军命若悬丝,孤臣势如累卵,亟恳圣明俯赐干断以清粮饷、以活饥军事"。这四封奏本集中展现了明东江镇和朝鲜、后金三方的关系,以及以东江镇为视角的明金辽东战局。  相似文献   

11.
二战后的美国,成为世界上的头号强国,拥有无与伦比的军事经济实力。战后世界秩序的重建都是在美国一手主导下建立起来的。此时的美国人很乐意把自己比喻为新的罗马,认为美国是世界和平的保障,世界将进入“美国治下的和平”时期。虽然其中美国也经历了低潮期,但是总体上美国一直是世界头号强国。美国的外交政策始终体现着“美国治下的和平”的梦想。认真分析“美国治下的和平”的内容、策略及发展趋势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20年来“李约瑟难题”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 ,学术界对“李约瑟难题”讨论的热点问题 ,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如何理解“李约瑟难题” ,不同学者所持的观点也不尽一致 ;二是“李约瑟难题”的求解研究 ,主要包括内史研究、外史研究和综合求解研究。在取得了丰硕成果的同时 ,也存在一些需进一步讨论的问题。深化对“李约瑟难题”的研究 ,有助于反思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相似文献   

13.
考察近20年国内对语用失误的研究,并对语用失误的定义及成因、研究视角、研究应用领域进行了整体观照,进一步阐释了语用失误的新的研究方法和视角。  相似文献   

14.
清末,在张之洞、袁世凯的激励倡导下,清廷实施了对海外归国的留学生再考试制度,考试合格者按照其考试成绩授予相应的科名、再授以实官。推行这种再考试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挽救清廷的统治,但也对刷清晚清吏制、端正海外留学风气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清末民初的"新国民"思潮将矛头直接指向封建专制统治及其影响下的国民性,促进了国民现代意识的觉醒.然而,由于历史客观因素的限制和改造国民性的复杂性、艰巨性和迫切性,清末民初"新国民"的理论难成一体,存在着许多矛盾,学者们过多地强调群体利益,对国民个性的构筑重视不足,直接影响了国民素质的提高.再加上对人民力量、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实际状况的轻视,使"新国民"思潮缺乏冲击力,从而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认识并了解这些局限性对今天"新国民"国民性的养成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初的"新国民"思潮将矛头直接指向封建专制统治及其影响下的国民性,促进了国民现代意识的觉醒。然而,由于历史客观因素的限制和改造国民性的复杂性、艰巨性和迫切性,清末民初"新国民"的理论难成一体,存在着许多矛盾,学者们过多地强调群体利益,对国民个性的构筑重视不足,直接影响了国民素质的提高。再加上对人民力量、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实际状况的轻视,使"新国民"思潮缺乏冲击力,从而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认识并了解这些局限性对今天"新国民"国民性的养成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高等教育六十年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年届花甲,与具有近千年的世界高等教育相比,显然是很短暂的。但是,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上,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六十年的高等教育,是多事之秋的六十年,是天翻地覆的六十年,无疑也是发展最快和变化最大的六十年。要全面、系统地叙述我国高等教育六十年的变革与发展,显然作者是力不从心的。本文仅结合个人的亲身经历,就我国高等教育六十年变迁中的体制、规模、模式和人才规格等问题,谈谈笔者的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文化经历了一百年发展的历程,形成了思想性艺术传统。新文化先驱者和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新文化的设计与发动,往往首先聚焦于思想方面。为了表达和凸显思想及其意义,文学特别是小说创作便常常避免聚焦于讲故事、写人物的原初重心,而通向思想的探寻。思想的炫张常使中国现代小说体现出寓言的体态。思想的维度成为中国新文化百年的重要内涵和重要构成部分。任何时代的戏剧、音乐、美术和艺术设计都不会像这一百年这么重视思想的元素。思想的魅力在这些艺术类型中像在文学中一样,都常常以炫张的格调和方式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论清末留学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清末留学教育高潮兴起于1905年的教育大变革,其动因主要源于国内科举考试的废止及国外政策的吸引。从留学生构成、学科选择,到留学管理政策、留学国别趋向的演变,都形成了一系列相应的特点。持续不断的“留学热”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世情小说开山之作的<金瓶梅>,几百年来一直受到评论界的关注.它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称为明代"四大奇书".诞生于封建末世的这部作品,汲取前代小说之精华开创后代世情小说之先河,尤其影响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金瓶梅>在文学艺术上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它以一个家庭的兴衰为整个社会的缩影,融女性悲剧和商贾发迹历程于一体.其丰富的内容与高超的表现手法的确值得今人去揣摩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