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知道邮票的来历吗?这要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是通过接力来传送信件及包裹的。邮差把信件从一地传到另一地,把途中停靠的地方叫“驿站”。“邮递”一词就是把邮件从一地传到另一地的意思。人们用火漆把信封好后,趁火漆未干,用图章或戒指纹章盖上戳,以表明这封信是谁发的。这些用于盖在信封的火漆上的截子即是当时的邮戳。最初使用邮票的想法是一个名叫罗兰·希尔的英国人在1830年提出的。因为他觉得用火漆封信太麻烦,如果用邮票的话,寄信的人就会增多,政府  相似文献   

2.
老汤坐在拉煤拖拉机的副驾驶位上.山路颠簸得很,老汤身子被颠得一歪一歪的,好几次都差不多被甩出去.但他依旧不忘把那瓶酒使劲往嘴里灌.老汤其实不姓汤,但一生嗜酒如命,常被醉得七歪八斜的,而自己又活得相当没志气,所以,一个不知什么时候被谁起的绰号就这么叫了他大半辈子.有时叫老汤,有时叫做汤司令,老汤无所谓,别人爱怎么叫就怎么叫.  相似文献   

3.
19世纪初,巴黎有位叫阿佩尔的人,是个做点心的。他听说海员在漫长的海上生活中吃不到新鲜食物;还有拿破仑派往欧洲各地的远征军士兵也苦于粮食不足。他开始对食物的保存方法进行研究。发现了把热菜放入罐子里密封起来,可以保存很长时间。就在这时,拿破仑下令:“谁能发明让食物不变  相似文献   

4.
爱情时限     
唐志恒的父母相继下了世,日子就变得疲疲塌塌的,怎么过都透着一股苦味儿.隔壁的纪婶觉得志恒可怜,委托她外村的亲戚去为志恒跑腿儿,终于给他张罗了一个对象.姑娘叫秋月,是河西村一个哑巴的妹妹,家里除了那哑巴哥哥和嫂子没有别的亲人.唐志恒和秋月处了一段时间,看看两人确实很合得来,干脆就把婚事办了.  相似文献   

5.
现年79岁的赫伯特·冯·卡拉扬指挥著名的柏林交响乐团已经33年。随着这一代宗师指挥生涯的行将结束,人们开始猜测谁将是他的继任者。卡拉扬担任的是终生职位,但两年前,曾有一个记者很冒失地问过他,谁有可能接替他的位置。大师提出了两个人选:一位叫卡洛·马里亚·朱利尼。这个仅仅比卡拉扬小6岁的指挥,入选的可能性不大。另一位是谢苗·布契科夫。谢苗,何许人也?当时他就已经是一位深受欢迎,知名度甚高的客座指挥了,经常出现在阿姆斯  相似文献   

6.
谁会想到这枚巴哈马新发行的邮票隐含着对一位伟大的小说家的赞颂呢? 安东尼·特罗洛普著名的巴塞特郡小说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深受欢迎,近年来,电视又把它们介绍给更多的观众。但鲜为人知的却是:特罗洛普最初的职业是在英国邮政局任公务员。第一个街头邮筒就是他创立的。过去,人们必须到当地邮局去投寄信件。而他对集邮也有直接的影响。1858年,在他的《巴塞特郡  相似文献   

7.
北雁 《大理文化》2011,(9):22-26
一老汤坐在拉煤拖拉机的副驾驶位上。山路颠簸得很,老汤身子被颠得一歪一歪的,好几次都差不多被甩出去。但他依旧不忘把那瓶酒使劲往嘴里灌。老汤其实不姓汤,但一生嗜酒如命,常被醉得七歪八斜的,而自己又活得相当没志气,所以,一个不知什么时候被谁起的绰号就这么叫了他大半辈子。有时叫老汤,有时叫做汤司令,老汤无所谓,别人爱怎  相似文献   

8.
画家的故事     
想不起是什么时候听谁讲过这个故事。从前有一位画家十里八乡远近闻名。每天他都在集市上当众作画卖钱,当然也赢得许多奉承与赞扬。一日作画,旁观的人群中有个外乡人直率地向他指出画中的不足。画家不悦,反讥外乡人不懂装懂,言来语去竟争辩起来。在众人怂恿之下,两人相约当众比画:集市中央的戏台一分为二,以布幔相隔,布帘相遮,在迎面墙壁上各作一幅画,翌日当众揭晓分高低。两位对手遂挑灯夜画,且秘而不宣。转天,集市上人山人海,人们都来观看画家与外乡人之间的比赛。相隔的布幔拉开了,布帘的后面是两位对手彻夜精心绘制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今天人们都称巴赫为“音乐之父”。贝多芬说:“巴赫不应该叫‘小河’(德语巴赫是小河的意思),应该叫大洋。”这话表达了他对巴赫的无比崇敬。人们都称颂巴赫是位非常谦虚而又对金钱淡薄的人;可实际上他又是位固执己见的人,因此经常与人发生口角,一不如意就要调换工作。巴赫并非所谓圣人,而是一位有人情味的普通人。他从不做那种哗众取宠的事,一生没有写过一部歌剧,也没有写过一支爱情歌曲。他在世时,莱比锡的一家报纸组织的评选最佳音乐家的投票中,特勒曼居第一位,亨德尔居第二位,而巴赫却居第七位,充分说明了他的为人。  相似文献   

10.
招惹     
朱虎把菜刀砍在铁案上,铁案怪怪地叫了一声,把菜刀衔住。朱虎说,你也太多事了!那样一个猪一样的人,莫说少称了二两,就是少称半斤也是活该!他是你爹啊?周林就把枪猛地拍在肉案上,肉案发出惊天动地的一响。他就是我爹!你今天得把少下的肉补上!街上的人都被震住了,没有谁敢吱声,朱虎是条虎,街上的人没有一个不知道。  相似文献   

11.
崔显军 《世界文化》2007,(12):48-49
关于比萨饼的起源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比萨饼来源于中国。当年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中国旅行时最喜欢吃一种中国北方流行的葱油馅饼。回到意大利后他一直想能够再次品尝,但却不会烤制。一次,他同朋友们在家中聚会,其中一位是来自那波里的厨师,马可·波罗灵机一动,把那位厨师叫到身边,如此这般地描绘起中国的香葱馅饼来。那位厨师也兴致勃勃地按马可·波罗所描绘的方法制作起来,可忙乎了半天,仍无法将馅料放入面团’中。此时已近下午两点,大家饥肠辘辘。于是马可·波罗提议:索性把馅料放在面饼上吃。大家吃后,都齐声叫好。这位厨师回到那波里后又做了几次,并配上了那波里的奶酪和作料,没想到大受食客们的欢迎,从此“比萨”就流传开了。但这只是一种传说,没有确切证据。  相似文献   

12.
WORLDCULTURE在西方国家首脑会晤的一些场合,往往会看到他们之间拥抱接吻的镜头。但是,他们并非随便跟谁都拥抱接吻,也不是想怎么来就怎么来,其中既有一番礼仪和利益上的考虑,也表现了他们的喜好与性格。有人对这些决定世界命运的大人物的接吻方式做过细心观察与研究,并将它们分类如下:兄弟般的接吻这种接吻现在已经很少用了。最后几次出现在叶利钦执政的后几年,通常是在“不打领带的会晤”期间。这种接吻要求双方站得很稳。原东德情报机关一位叫亚历山大的工作人员曾把这种兄弟般的接吻诠释为:“德国人不同于法国人和波兰人…  相似文献   

13.
早在5000多年前,据古埃及的纸莎草纸献记载,一位叫杰季的魔术师当着法老的面进行表演。他让人拿来一只鹅,割下鹅头。他把鹅头放在客厅的东墙,无头的鹅身放在西墙。然后,他口中念念有词,只见鹅身站了起来,在客厅里来回走动,鹅头朝鹅身迎了上去,重新长到脖子上,还咯咯叫了起来。  相似文献   

14.
与鸟共存     
铁栗 《大理文化》2004,(6):12-13
一位朋友约我去弥渡,说是去采访张应徐.我不知道谁是张应徐,但我知道弥渡是<小河淌水>的故乡,我同意和他一起去是受了那首民歌的吸引.朋友早已加入了有车一族,平日出去采访都自己驾车,这一次也是.他在车上对我说,张应徐不是什么大人物,而是一个普通的养鱼人.后来他的鱼塘里落下了一群鸟儿,鸟群吃了他的鱼,他干脆就由一个养鱼人变成了养鸟人.  相似文献   

15.
最好的时光     
我们时常听到孩子们希望自己长大成人,而老人们但愿自己青春再现。人们在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欢乐与痛苦,谁能在自己的不同年龄期中得到欢乐而不把时间浪费于无谓的悔恨之上,谁就是最快乐的人。儿童时代没有什么负担,不会感到生活困苦。一个小孩如果有慈父良母,他便会丰衣足食,受到照顾和宠爱,无忧无虑地度日,在他的一生中不可能再得到那么多无偿的好处。此外,生活总是不断地把一些新奇的事物展现在儿童面前——那些对老年人来说已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的事。孩子们能够在雨水和积雪中寻觅乐趣,初临海滨对他来说是一次奇遇。但孩子也有孩子的苦恼,他不能象他认  相似文献   

16.
那是一座令人神往的山,位于爱琴海的塞尔迈湾附近,希腊的最高峰。山顶常年积着白皑皑的雪,云雾笼罩着,谁也看不清它的真面目。传说,那山是众神所在之圣地,如果你的心很诚,很静,就会听到那里传来的美妙动人的音乐。阿波罗,众神之首宙斯的儿子,是其中最受人敬仰和爱戴的一位神灵。人们在绘画和雕刻中把他塑造成一位英俊少年,他手里总是拿着一张弓、一把里拉琴。弓,象征着正义和威严———他能使人们认识到自身的罪恶,并为他们洁净灵魂;琴,则象征着爱———他用音乐使人快活、幸福,为世界带来和平、健康、富足。山上还有九位统…  相似文献   

17.
马哈富兹(Najib Mahfuz)是埃及小说家,也是阿拉伯世界最著名的小说家,他不但擅长写长篇小说,而且对短篇小说和戏剧也作出了贡献。他于1911年12月11日出生在开罗,一直生活在埃及,大部分时间在文化部门任职。马哈富兹曾在开罗大学攻读哲学。他在准备攻读研究生课程时,即动手写作短篇小说。1939年,他结集出版了第一个短篇小说集《疯狂的传闻》。这部最早的短篇小说集中的那些作品,明显地表现出马哈富兹一直关心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个人与荒谬的本性。可是,这个集子发表以后,马哈富兹又把兴趣转向了古代埃及历史。他写下三部以古代埃及为背景的长篇小说,甚至还打算继续写作这类作品。马哈富兹改弦易辙,把思想转向开罗旧城  相似文献   

18.
凡到土耳其观光的游客,都要到夜总会观赏肚皮舞这一绝技.肚皮舞也叫东方舞,由于女演员的腹部裸露在外并有精彩的表演动作而得名.关于它的来历,说法不一.在土耳其,正统的说法是起源于土耳其宫廷,后随奥斯曼军队出征传入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并渐渐从宫廷进人民间.相传,奥斯曼帝国开国元勋、苏丹王法蒂赫·奥斯曼是一位善战且好色的君主.为满足自己的欲望,他在首都君土坦丁堡王宫里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女人宫”.宫内,除他之外,不准任何男人随便进入.他下令从被其征服的巴尔干国家中挑选美女进宫,供其享  相似文献   

19.
将阅读当作自己的避难所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1874—1965)原本是个有福的孩子.他的父亲罗伯特·奥蒙德·毛姆是一位名声显赫的律师,时任英国驻法使馆的法律顾问.毛姆就出生在巴黎的英国使馆里.兄弟四人中他排行老末,当哥哥们陆续被送往外地读书后,他便成了父母怀中的小宝贝儿. 然而,毛姆的好日子没有维持多久.刚过8岁,他...  相似文献   

20.
名人传记多引人注目,而名人短自传却往往鲜为人知。以下采撷的几篇,文字简洁明快,语言幽默诙谐,读来别有一番情趣。著名科学家诺贝尔一生既不为名利所动,也不为孤独所苦,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科学事业。他的哥哥曾要求他写一部自传,他不肯。后几经催促,他才戏谑地写道:“阿尔弗雷德·诺贝尔:仁慈的医生本该在他呱呱坠地之际,就结束他多灾多难的生命。主要美德:平素清白,从不牵累别人。主要过失:终身未娶,脾气暴躁,消化不良。唯一愿望:不要被人活埋。最大罪过:不向财神顶礼膜拜。一生重要事迹:无。这样说是不够还是多余了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