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继纲 《文教资料》2006,(2):164-165
主体性是人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它一方面表现为人对客观世界规律自觉能动的掌握,另一方面表现为人的自觉能动的创造,集中体现为人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德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使其既具有主体意识,又具有主体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格素质的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可以通过探索与学生身心发展相适应规律、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发挥学生自我教育功能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正>一、促进学生主体发展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发展性教育倡导的学生主体性发展,具有多层次、全方位的深刻内涵。就学生个体而言,既包括一般发展,也包括特殊发展;就学生群体而言,既包括共同发展,又包括差异发展;就阶段性而言,既包括目前发展,又包括持续发展。因此,作为教师,只有全面把握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思想内涵,才能在教学中自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坚持以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在教  相似文献   

3.
“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在自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性状,既包括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等精神因素,又包括主体将这些精神素质物化为活动成果的能力因素。”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其主体性,就是既要培养其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等精神因素,又要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语文的能力因素。这与《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  相似文献   

4.
主体性是主体在主客体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本质属性,马克思说:"主体性是人的最本质属性."教育中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主体意识指导下,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能动性.很多专家以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来概括主体性,其中自主性侧重于主体权利,表现为主体对活动诸因素的占有和支配,能动性侧重于主体能力,表现为主体活动的自觉选择和参与,创造性是人的能动性、独立自主性的集中反映,是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  相似文献   

5.
<正>由于小学生处在特殊的发展阶段,所以小学生的主体性又具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表现在:既具有自主性,又具有较强的依附性;既具有主动性,又较多地表现为他动和服从;既具有创造性,又较多地表现为模仿与接受。因此,小学生的主体性是对立统一的矛盾。正确把握这一矛盾的特殊规律,才能促进小学生的主体性向独立自主、自觉能动和积极创造的方向转化。而班级管理方式对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和直接的影响,是发展学生个性、主体性的舞台。班级学生自主管理能够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发他们学习的主体性,活跃小学生的学习思维,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主体性是人作为实践主体应当具有的性质和特点.而主体性教育就是要促进学生各方面主体性能力的发展,而创新能力则是主体性能力的最高表现.对个体主体性的尊重和促进学生主体性能力发展的主体性教育是对以社会本位为价值取向的传统教育的反叛与超越.主体性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7.
教学活动的主体性诠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弘扬人的主体性,唤起人的主体意识,是面向21世纪社会发展的现实选择,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学活动本质上就是一种主体性活动.认识教学活动的主体性,无论是对于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自觉主动发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造,成为具有主体精神和主体能力的自觉推动社会进步和建构自身的社会主体,还是对于促使教师职业实现由“传道、授业、解惑”向师生共同追求真理、交流人生体验的社会历史过程转变,促使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教师人生价值的完满实现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教学是师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有采取各种方法和途径培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才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一、主体性的概念和特征主体性是指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对于自我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的一种自觉感知。主体性具有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特征。自主性是指主体支配自己意志的意识和能力 ,表现为自尊、自立、自强等自我意识和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评价的能力等。主动性是指人积极自觉地适应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认识和行动 ,表现在成就动机、竞争…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时代,是财富源于人力资源的时代。为此,教育应当为学生创设一种愉悦学习、广泛交流的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愉快学习,使他们体验学习的成功欢乐。这就是说,要建立以人为主体的新教育观,实现教育的个性化。 一、主体性的认识 从认识论的意义上说,主体相对于客体而言,一般指有目的地进行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人。学生主体,则指能动地参与教育活动的个人,主要是发展中的青少年儿童个体。 主体性,即把人作为本体来看待。人的主体性是指作为人所具有的价值特性。人是独立的、自主的、自由的。既…  相似文献   

10.
主体性是人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它一方面表现为人对客观世界规律自觉能动的掌握,另一方面表现为人的自觉能动的创造,集中体现为人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现行德育体系中的不少道德活动,是在教师、家长、社会的“要求”下,由整体对学生个体,从上而下、自外而内的单向地组织或发起,并要求学生参加的。这种  相似文献   

11.
培育学生的主体精神,即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认知的主体,发展的主体,使学生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有一种自觉意识,并且能动地、自主地和创造性(个体主体性)地参与教学活动,进而使他们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真正地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成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这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工作,我们必须抓住课堂教学这一重要环节,逐步来实现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了学生探索性自学--学生提纲式讲解--学生参与式讨论--学生自主性练习--教师点拨式答疑或导向式设疑的主体性教学五环节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主体性教育?主体性教育是培养和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以尊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自觉能动地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中心,通过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培育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具有自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主体性是人作为实践主体应当具有的性质和特点。而主体性教育就是要促进学生各方面主体性能力的发展,而创新能力则是主体性能力的最高表现。对个体主体性的尊重和促进学生主体性能力发展的主体性教育是对以社会本位为价值取向的传统教育的反叛与超越。主体性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4.
李琴 《江苏高教》2003,(5):130-131
德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人的主体性生成和发展中发挥着特殊的功能。主要表现在 :一、为人的主体性的发展确立导向弘扬人的主体性 ,就是要发扬人的主动精神 ,使个体的聪明才智能够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发展。但人又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着 ,人既是自然和社会的主体 ,又受制于自然和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 ,人的主体性要受社会发展状况及其发展趋势所制约。只有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 ,遵循客观规律 ,人的主体性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通过德育 ,引导人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正确认识自觉能动性和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主体性教育?主体性教育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以尊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自觉能动地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中心,通过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培育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和自身发展的主体,通过弘扬人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作用,把学生培养成为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主体。  相似文献   

16.
信息之窗     
主体性的基本内涵所谓主体性,就是人作为主体的规定性。主体是一个关系范畴,只有发生了主客体关系的地方,才有主体。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主体,是在他同自然、社会以及他自身发生的主客体关系中确立的。主体性的内涵应包括整体主体性和个体主体性两个层面,在个体主体性层面上对主体性内涵的把握更有意义和价值,更有利于增强个人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因此,笔者文中所论及的主体性,也是倾向于从个体主体性层面去把握主体性的内涵,所强调的是,学生是完整的、具有自身独特个性的人,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活动的责权主体。学生的主体是指学生在教师的…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主体性的教育.学校教育只有在教学中发展人的主体性,素质教育才能落到实处.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引导作用的核心特征是启发性,表现为循循善诱;学生主体地位的核心特征是独立性,集中表现为独立思考.只有正确处理诱与思,主体与引导的辩证关系,才能培养出具有主体性的人.  相似文献   

18.
一、主体性教育的涵义及其基本特征 主体性是作为主体的人在其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功能特性,是人的个性的本质特征之一.一个人只有作为主体独立支配自己的意识和活动,才能是一个独立的人.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把人类所创造的文化科学知识或经验"内化"为个体的精神财富,发展他的主体性,造就未来的行为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本质上是促进个体主体性发展的过程,是一种主体性教育.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使其既有主体意识,又具有主体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本文就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主体性是人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本质属性。强化学生主体意识,调动他们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他们自觉地选择行为价值取向,确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就成为我们德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一、了解青年学生主体需要,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德育是从根本上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活动。学生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既是社会的需要决定的,又为学生个体的需要所制约。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把握二者的结合,引导学生正确、合理的需要,抑制或消除不合理、不健康的需要。做到这一要求,必须在充分了解学生主体需要的基础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