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论是历史文化长河,还是现实生活,都存在以"病态"为美的现象,学术界也有"病态美"一说。仔细分析发现,人们以"病态"为美是种认识误区。"病态美"是以"病态"为前提和以"病态"为内容,只有具有病态心理的人才以"病态"为美。无论是从字义上看,还是从理论上看,"病态"不是美。"病美人"的美,不是因病色而美,而在于她绝美的容颜、卓绝的才情和纯真的人品。因此,"病态美"学说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2.
一、时期区分 唐代文学通常被分为四个时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中国文学的历史,大致是根据王朝的划分来把握的,但一个王朝再分几个时期,在唐代以外不太实行.仅这一点也表明这个时代文学的丰富、多样,只用"唐代文学"难以容纳.  相似文献   

3.
《文苑英华》选诗以教化为目的,其选录的庾信诗歌明显的特点是以唱和形式为主,艳诗入选,而咏怀类不录。这种选诗后面透露出北宋初期倡导"颂"主题、"忠"观念以及追求恬然安逸心态的诗教意识,从不同角度渲染出北宋王朝的太平气象,体现出宋初诗教对诗"美刺"功能中"美"的注重。  相似文献   

4.
汪注 《黄山学院学报》2006,8(2):115-117
以《沉沦》为代表的郁达夫小说中包含了强烈的病态美,决定这种独特美感的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人文体格,而主要人物的病态反应则直接源于传统社会的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转型时期的到来,人们对"体美"的追求开始陷入了"外在美"与传统伦理美学的矛盾冲突之中.面对这种困惑的泥潭,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运用体育学、社会学、美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对社会转型时期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审美建构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了社会转型时期的学校体育教学一定要走出传统教学模式的牢笼,以美学为基础,以体美为支点,以心理学和伦理学为指导,走上"立美--培美--悟美--创美"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结论,并希冀能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与共鸣.  相似文献   

6.
东突厥汗国和后突厥汗国时期,反用中原王朝"以夷制夷"之策,对中原王朝推行"以汉制汉"之策,先后在隋唐交替之际和武则天废唐立周期间先后多次册封中原"可汗",如隋唐之交刘武周被东突厥始毕可汗册封为"定杨可汗",梁师都被册封为"大度毗伽可汗",武周时期阎知微被后突厥可汗默啜册封为"南面可汗"。"以汉制汉"策略的推行,表明突厥统治者已精通中原王朝对周边民族的统治之术,通过适合自己的策略操控中原王朝,从中谋求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大手笔"主要表现为发布王言与润色王道两种类型,张说的"大手笔"属于后者.在润色王道的过程中,张说以"大手笔"为开元王朝树立了光明、正义的政治形象,提供了自觉、理性的进取动力与高远、超俗的政治理想,并以精巧的构思向朝廷、时代展示了这种政治理想在当下实现的可能,并促使其在开元王朝得以实践,从而在事实上完成了开元王朝政治理念从功利层次向王道层次的提升,为盛唐气象的形成奠定了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8.
瞬间美是自然的,是理性和感性的综合.体现当代的摄影师采用摄影捕捉瞬间美,而从19世纪印象主义时期的画家开始,他们通过对色彩的深入研究来表现那一瞬间的感觉.这种美的感觉来自于对色彩把握的一种艺术形式,对色彩线条给视觉造成的刺激,同时注重个人感受,从而使作品色彩鲜明、丰富而富有个性.当瞬间色彩给人视觉造成印象和刺激的时候我们要结合此时给人的意境美,将"瞬间美"变成永恒美.不管是古典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达芬奇,还是现代派时期的代表人物毕加索,他们都非常注重客观色彩的处理与把握,并且将客观和主观色彩联系起来,用于客观事物之中,使主观情感更好的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一生坎坷,终不得志。他青年时期正值"开元盛世",20岁起漫游南起吴越、北迄齐赵的广阔天地。35岁时,诗人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求取功名,过了  相似文献   

10.
胡夫金字塔 在世人看来,它是奇迹的鼻祖,这座于4500多年前古埃及国王胡夫下令为安葬自己而修建的陵墓,无疑是奇迹中的奇迹. 胡夫(约公元前2551-2528,亦称"齐奥普斯"或"苏斐斯")统治第四王朝(公元前2574-2465)长达24年之久,据说相当残暴,其父斯奈福尔王统治的王朝是金字塔建造的顶峰时期.  相似文献   

11.
特务政治渊源于曹魏的"校事",北魏的"侯官".如果说,曹魏、北魏时期的特务政治是一种历史的“创造”,那么,有明王朝则把这种创造“发扬光大”,滥用特务政治到了疯狂的地步.为什么大明王朝的特务政治如此发达呢?拙文拟对此路作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我国自秦汉以来即逐渐成为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统一时期,虽然有的民族地区为当时的中央政府管辖所不及,有的民族还在局部地区内建立过地方割据政权,在一个时期内,甚至出现过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与汉族王朝对峙的局面,但是,和民族统一的局面(不论在这种统一局面中居主导地位的是汉族或少数民族)相比较,是短暂的.历史上在中国传统疆域范围内而又有时为中央政府管辖不及的少数民族当时是不是中国人?少数民族在全国范围或某一地区建  相似文献   

13.
初唐边塞诗沉湎于对王朝战功的颂扬,诗人们陶醉于自己的功成名就,一张帝王家的脸孔,一个天命攸归的腔调,表现出一种雍容高贵之美。盛唐边塞诗慷慨激越,奋发昂扬,粗犷雄浑,显现出一种崇高之美。中晚唐边塞诗展现的是对生还的留恋,对前途的忧患悲怆,表现出一种感伤美。从高贵到崇高再到感伤,清楚地昭示出唐代边塞诗歌审美情绪发生了变化。本文以各个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家的作品为例,以古罗马美学为参照系,分析了这种审美情绪的变化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4.
西周王朝的观念以"周亡"的形式萌生于两周之际。东周时期兴起的"周衰"观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西周王朝观念的进展造成了困境,但也促使了其认知的多元化。在"周亡"与"周衰"的对垒中,西周王朝观念终以三代历史反思与王朝历史叙事的方式成熟于春秋战国之时。虽然如此,先秦时期的"西周"一词只有周族、西方、王城与西周国四层含义,并不指代镐京,更无西周王朝的意味。"西周"语词与王朝观念的重合,盖始于汉代。  相似文献   

15.
在新感觉派小说所表现的洋场都市中,病态的"洋场爱"成为情爱生活的主潮.解剖和批判这种不健康的、病态的情爱生活是该派小说所着力表现的一大主题.透过新感觉派小说所书写的洋场情爱生活的表象,不难发现一个令人深味的潜在的事实,那就是这一时代的情爱理念对"五四"所倡导的情爱价值观的猛烈冲击和颠覆.  相似文献   

16.
虽然学界对于王朝时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认知不存在太大的争议,但对于“天下”的范围则存在不同的观点,或认为相当于“中国”“九州”,或认为相当于“世界”,或认为两者并存。通过对文献和地图的梳理,可以发现王朝时期“天下”的地理范围是变化不定的,变化的两端分别是王朝直接控制的地域范围和现代意义的“世界”。更为有趣的就是,这种变化不定的“天下”的范围,并未引起古人的焦虑。之所以如此应与王朝时期构建的“天下秩序”密不可分。大致而言,虽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对王朝而言,最为重要的是王朝直接控制的地域空间,而其又以“九州”“中国”为核心;同时环绕在周围的“蛮夷”在不同语境和场景下,其价值和重要性是变化的,由此也就形成了以王朝直接控制的地域空间为核心的多变的“天下”。归根结底,王朝时期的“天下”只有一个,只是根据实际需要和情况所强调的范围有所变化而已。  相似文献   

17.
罗明月 《天中学刊》2009,24(6):71-73
"性"与"情"是中国哲学及美学中经久不衰的讨论话题.关于"性"与"情",魏晋时期的士人表现为爱老庄,崇自然;彰显个性,张扬自我;不拘礼法,任放旷达.这种倡"情"显"性"的人格美,既来源于老庄而又不同于老庄,其"性情说"是对老庄"性情观"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元明时期是土司制度确立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王朝政治和土司统治的双重体制下,广西各族民众起事具有反抗王朝封建统治和土司世袭统治的双重属性.各族民众持续不断的起义与反抗带来了双重后果:一方面,沉重打击了中央王朝和地方土司的统治,迫使王朝中央对其统治策略作出一定程度的调整;另一方面,王朝中央与地方土司为镇压各族民众起事而实施剿杀政策,破坏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各族民众持续不断的起义与反抗,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土司制度统治的根基,使得盛极一时的广西土司制度走向衰落,为清代在广西开展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工作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道光、咸丰时期的商业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城市手工业的发展,二是商品流通的活跃.商业的发展带动了城市的繁荣,这在传奇小说中有生动的描述.然而,从道光时期起,清朝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城市表面的繁华难掩末世的浮靡,此际的传奇小说中弥漫着一股江河日下的社会气息.在这个"千古变局"的动荡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以及社会风俗都发生了亘古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之中既有传统的牵扯,又有现代的色彩;既有进步的嬗变,也有病态的痼疾.  相似文献   

20.
儿童画的美,美在"童趣"和"稚气"。这种"童趣"和"稚气"是儿童时期的一种特定的表现形式,它是以第一眼的感受为基础,以美为中介,以无技法的技法来抒发自己心中的造型及表现形式的最后产物。作为教师,必须怀一颗"童稚"的心品赏儿童画。一、放飞思维,尊重学生个性曾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同样上《画苹果》这一课,两个教师采取的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