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元正 《生物学教学》2003,28(11):17-18
1 创设情境 ,展开联想 ,牢记DNA分子的组成物质的知识1.1 勤动手 ,理解DNA分子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 用直观手段展示脱氧核苷酸的模型 ,观察到一个脱氧核苷酸的物质组成包括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的碱基。拆开模型成图 1- 1,注意三种物质组成的排列顺序 ,让学生自行组装成图 1- 2。从图 1- 2中得到其数量比例关系是 :脱氧核苷酸 :磷酸 :脱氧核糖 :含氮的碱基 =1:1:1:1。这样教学 ,学生的兴趣高 ,印象深 ,记得牢。1.2 相似联想 ,认记四种碱基和脱氧核苷酸的种类 回忆常以联想的形式出现 ,教学中尽量多形成联…  相似文献   

2.
冯洁 《考试周刊》2014,(50):146-146
文章就如何将沃森和克里克研究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过程,转化为学生合作探究、动手制作模型、学进去讲出来的过程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3.
麦杰伟 《生物学教学》2011,36(11):18-19
基于HPS教学理念,对"DNA分子的结构"一课进行了科学史探究取向的设计,以期通过学生角色扮演,合理利用生成性资源,落实三维目标。  相似文献   

4.
以DNA结构模型建构的科学史料为依托,按照“恒河一沙”“聚沙成塔”“生物爱成对”“终极密码”“博采众长,美丽几何”的模型建构路线步步推进,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激发其学习主动性,深化其对DNA结构的理解,帮助其理清科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学会欣赏科学之美,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以探究DNA分子的结构为主线,基于学生知识基础,采用小组合作体验式学习,结合科学史料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模型搭建,重现DNA结构解析的科学历程.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训练科学思维,提升科学探索能力,促进自主学习,激发创新热情.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物教学》2017,(20):15-17
生物学概念是中学生物学科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生物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命现象、原理及规律本质的阐述。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生物科学史在概念构建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以"DNA分子的结构"为例,阐述生物科学史在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是M《DNA分子的结构》一课的教学设计,本课旨在让学生掌握DNA分子结构特点和应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分析问题的方法,通过建立结构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看图分析的能力,使学生了解现代遗传学的研究方法,强化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方法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本节按照"化学成分→基本组成单位→单链结构→平面结构→空间结构"的教学程序,运用"自主—对话—引导",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探究合作的互动方式,在实现知识的生成中进行有效的互动教学,实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9.
李健  王吉文 《生物学教学》2011,36(12):40-42
本节教学以DNA结构模型构建的探究为主线,通过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在不断思考总结修改DNA结构模型的过程中自主总结出DNA的结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制作简易的DNA结构模型,在模型的制作过程中体会DNA的结构特点和DNA结构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为例,对生物科学史与课堂探究学习的有效整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葛漫红 《生物学教学》2007,32(10):33-34
1 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1.1 教材分析 "DNA分子的结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第六章第一节,学好这节课对于学生理解DNA的复制、基因的表达、基因突变、基因工程等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是学习遗传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科学史为依托,以“CER模型”为论证体系对“DNA分子的结构”进行探索;融入“模型建构”的方法,为学生提供思维载体,促进科学思维的发展,进一步明确遗传信息的本质,促进学生结构与功能观、信息观等生命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我20多年的教学中我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能调动所有学生积极性,使后进生也自主的去学习?新课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这个契机,新课标教材中的问题探讨、思考讨论、模型建构都能使所有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4.
DNA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载体,而其中的螺旋结构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右手双螺旋DNA结构是其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分子基础,调控蛋白通过识别双螺旋沟中的信息调节基因表达;原核细胞的染色体DNA形成的负超螺 分区结构有利于基因表达时的操纵子的协同调节;真核细胞线状染色体DNA缠绕组蛋白形成的负超螺旋,以及超螺旋环也是基因复制与表达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史是生物学科不断探究前进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体现着科学家探索未知世界的思路与方法。模型与建模也是科学思维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人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为例,将科学史与模型建构相融合,着重落实对学生科学探究这一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DNA分子结构”一节的教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DNA分子结构的一节教学中,辅助教学的工具有:一个DNA分子片段的平面图、脱氧核苷酸三构件连接模式图、一个DNA分子片段的空间模型图.教材在这部分给了一个资料和课外读物,且安排了一个实验(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这节课看似一节简单的课,却给学生和教师留下了较大的创新思维空间,笔者就此谈一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物教学》2019,(10):60-62
通过师生充分的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制作、评价、修正完善、创意模型展示等活动。将抽象的DNA分子结构形象化,并将具有真实感和立体感的实物模型以简单、科学的形式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史是向学生解释科学本质的良好材料,以DNA结构探索科学史为例,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科学史素材,将基本概念及理论与科学研究方法、科学工作特点有机联系起来,建立自然流畅、逻辑清晰的科学史教学过程,从不同层面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科学过程的真实面貌,进行科学本质教育。  相似文献   

19.
多媒体教学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它的实行离不开课件设汁与应用,而课件设计不但需要有扎实的课堂教学基本功而且还要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本文以展现手段、内容设计、交互特色为思路阐述了一个对生物学某知识块的课件设计个案。  相似文献   

20.
陈建伟 《生物学教学》2005,30(12):28-28
在讲述“DNA的结构和复制”一节课中,有很多学生对DNA的半保留复制难以理解和掌握,特别是推导出的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规律———假如DNA分子复制n次,可以形成2n个DNA分子,其中只有2个DNA分子含有起始母链,即含有起始母链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百分比=2/2n×100%。这一规律,学生更难理解和掌握。为了化解这个难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常见的“布粘带”作为直观教具,效果非常好。具体做法是:取一条50厘米长的红色布粘带当作起始DNA分子,再取3条50厘米长的白色布粘带,把它们的两面都打开。第一次复制时,一面为红色的布粘带(为丝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