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党八音会是晋东南上党地区的一种传统民间吹打乐,是上党人民自古留下来的优秀艺术类型.从演出角度来看,上党八音会从最原始的鼓吹乐套曲《十番锣鼓》逐渐演变出了戏曲音乐与社会功能性音乐,同时也吸收了大量戏曲曲牌、唢呐咔戏、民歌、小调等音乐素材,以至于改革开放以来上党八音会逐渐突破其原有的音乐形式,诞生诸多独立性更强、音乐性更...  相似文献   

2.
上党八音会是山西省具有代表性的民间乐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上党八音会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论从乐器的配置、曲目、乐人等都发生了改变。本文通过对上党八音会生态环境变迁,提出对其相适应的、有效地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上党八音会是国家级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浓厚的乡土气息,成为上党地区民间传统艺术的突出代表之一.本文对城市化背景下上党八音会现状调查,从网络媒体传播、活态传承、政府规范与扶持、学术教育,国际文化交流等五个方面,分析了上党八音会当代路径的探究.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以来,上党八音会是山西较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上党八音会是盛行于山西长治地区的一种民间音乐艺术形式,它是当地人民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艺术载体,表现出鲜明的风俗文化特色,在中华民族艺术花园中绽放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上党八音会是流传于山西省长治、晋城一带的民间乐种,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文章从上党八音会的乐队组成、曲牌、音乐形态等方面展开阐述。着重对八音会的曲牌在宫调、曲式结构、旋法与转调等方面做了较为详细地分析。  相似文献   

6.
上党八音会是流传于山西省长治、晋城一带的民间乐种,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文章从上党八音会的乐队组成、曲牌、音乐形态等方面展开阐述。着重对八音会的曲牌在宫调、曲式结构、旋法与转调等方面做了较为详细地分析。  相似文献   

7.
古交八音会(艺人自称响工)是一种以唢呐、管子为主奏乐器,辅以笙、笛等吹奏乐器,晋胡、二胡等拉弦乐器,战鼓、铙钹等打击乐器以及键盘乐器等为之伴奏的民间乐班组织。它广泛应用于婚丧嫁娶、周岁百天等礼俗活动及开业庆典等商业活动。  相似文献   

8.
上党八音会于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它的传承及传播已经有了一定的规范和成效,八音会内部也有自己的创新以适应时代和群众的需求,但其发展仍有待提升和商榷之处,笔者就此提出建议,以求八音会更加完美。  相似文献   

9.
在音乐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中,文化产业是二者的契合点,也是传统音乐文化资源走出困境的成功探索,但是如何科学发展才能使传承与开发并行不悖是重要的课题,因此文章选择"晋北八音会"为个案研究,针对文化产业的实施途径展开论述,希冀能够对其以后的发展保护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上党八音会是流传于晋东南长治、晋城地区的一种传统的民间吹打乐组织,是当地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明清时期的地方文献中即以提到。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上党八音会在传统表演中增添了许多新的元素,同时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以上党八音会为例,研究其目前的生存现状以及如何进行传承与保护的问题,同时为山西传统戏曲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转型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重要的文化积淀。在"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以贵州布依族八音坐唱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深入探究"互联网+"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及现实困境,据此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为八音坐唱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13.
论文聚焦史东山在20世纪20年代的交际网络,考察了他与晨光美术会艺术家和鸳鸯蝴蝶派文人之间的交往经过,从影像造型和叙事技巧两个维度探讨了这两个交际圈对史东山在20世纪20年代创作的影响,以期为史东山研究带来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商业文化的发展使城市小说创作成为当今文学生机蓬勃的生长点。河南城市小说作家创作更接近文学的责任感和作家的社会良知。但是河南城市小说创作还处在初创期 ,在传统文明与现代都市文化的认识、女性形象的塑造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5.
作为华北地区的地方自卫组织,红枪会最初是为了应对土匪的威胁,有其历史合理性。然而,后来的许多史料记载,红枪会的一部分成员渐渐走向人民的对立面。从自卫者到叛乱者,这其中有身处乱世的客观因素的影响,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红枪会自身的落后性。  相似文献   

16.
追求生活本原的客观再现,一方面为池莉的创作赢得震撼人心的启示力量,另一方面,其拒绝升华的真实叙写又易招致消级无为的指责。池莉小说中究竟是否存在人物与生存现实的对抗呢?这一直是人们关注和困惑的一个问题。对此,结合作者的创作心态和文化立场,探询她的小说中女性的生存境况,可以作出解答,以证明生命个体反抗生存现实的潜性存在和突出变化。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90年代多样化的文学创作中,一些女性作家将目光转向转型期的都市青年女性,关注她们生理与心理的成长过程.她们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处于社会转型期的都市青年女性的生存状况,以不同的写作方式,从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影响与女性自身的敏感来探讨女性的成长之路,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思考女性的命运.这让我们认识到,在当今商品化的时代里,都市青年女性的成长艰难又漫长.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电视剧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即室内电视剧的兴起,通俗电视剧的盛行,文学作品改编剧的风行,电视连续剧的流行,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热播。这些现象都是特定时代背景中的产物,文章对其产生的缘由进行知识社会学的考察,探讨这一时期大陆电视转型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学者从经济学角度对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滞涨危机给予了多种解释,但鲜有人考虑同期美国严格的环境管制对价格和通货膨胀的影响。根据环境经济学理论,透过大量原始档案文献,可以发现环境管制的成本最终通过价格上涨的形式传递给了普通消费者,相关产品和服务价格的上涨是诱发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坚持环境史的史学本位前提下,借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开展跨学科研究,求得惯常历史叙事的新解,既是环境史研究经济转向的表现,也可以实现科学与人文的弥合,进而从史学研究的本体、认知、方法和层级等方面推进环境史的创新。当然,更重要的是揭示国家宏观环境战略的向下延伸与微观层面环境公共政策经中观向宏观的复杂反馈。事实上,宏观政策并非原封不动地自上层传递到下层,微观执行层面也有着自身的权变与因应。环境史的经济转向不仅有利于挖掘历史要素层累嬗变的内在机制,丰富历史的面相与内涵,而且有利于揭示环境-经济-社会之间复杂的协同演进关系,服务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中国文学一以贯之的人文传统在80年代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颠覆,作家从"代圣人立言"和"拯救民众灵魂"的崇高位置上走了下来,重新定位,明确了自己与世界的应有关系.文学也因此回归自我,在属于自己的天地间,开始在世俗化和民间化的道路上自由行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